文弱书生式建文帝朱允炆败于强悍叔叔明成祖朱棣的真正原因

文弱书生式建文帝朱允炆败于强悍叔叔明成祖朱棣的真正原因

建文帝这个人说好听点他是仁厚缺乏政治经验的皇帝,说不好听他就是厚黑无能的伪君子,而且用人不当,重用的诸如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三人,虽然他们博学多才品德高尚,但是并没有军事才能,空谈误国,对外镇压朱棣造反的将领也是所用非人,最终让朱棣逆袭成功。

建文帝这个人在史上留下的是文弱书生般的形象,是个仁厚之主,其实仔细温读那段历史细细品尝,去除建文帝身上的仁厚迷雾,其实他是个伪装高手,而且还比较无能。所谓的削藩应该称之为杀藩,几个月之内将五位藩王废为庶人,注意是废为庶人,像汉武帝削藩的推恩令都不会这样,虽然会使诸侯王一直衰弱下去但是最起码荣华富贵几代人还是有的,建文帝这样太狠了,更是逼的湘王自焚而死。

建文帝对于亲叔叔如此之狠,后世还留下一个仁厚的名声,不是伪君子是什么?

建文帝的无能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是先易后难,并非汉景帝削藩时先难后易,将五位没有兵权的叔叔削了,其他有兵权的叔叔当然是坐立不安,更是给了朱棣准备时间,而且燕王朱棣起兵以后,边境上哪几个有兵权的藩王也并没有背后对朱棣下手。

如果说先难后易的策略有问题,那么建文帝的用人方面更有问题,老将耿炳文刚开始失利以后,马上派出官二代李景隆接手,李景隆率领的朝廷大军明明具有压倒性优势,却活生生的屡战屡败,最后也就是靠着军队优势与朱棣军队僵持着,徐达长子徐辉祖有才能又忠心,大败过朱棣,建文帝却是将其调回京城,有一种束之高阁的感觉。

文弱书生式建文帝朱允炆败于强悍叔叔明成祖朱棣的真正原因

朱棣兵行险招绕道攻打南京之时,就是李景隆献的金川门而顺利攻入的,李景隆像是一个卧底一般,一次次的成全朱棣,而建文帝还是屡次重用,可见建文帝的用人之道简直失败,岂不是无能?

建文帝和他的心腹大臣致力于文官统治,也就是说提高文官地位,打压武将,以南京为基地辐射获得当时南方的地主阶级和文官集团的支持,但是却忽略了当时是开国初期,太祖朱元璋虽然清洗了大批武将,但是武将代表的势力依旧强大。

而燕王朱棣的根基是在北方边境上,建文帝的做法更是使朱棣获得当时武将们的支持,加之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新的文官集团代表建文帝就与旧的武将代表燕王朱棣爆发了战争,当然建文帝本可以赢的,却是昏招频出,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文弱书生式建文帝朱允炆败于强悍叔叔明成祖朱棣的真正原因

建文帝支持提高文官统治地位的做法,也是有成效的,哪怕是最终的失败者,哪怕他对于亲叔叔如此冷酷无情,哪怕他昏招频出,在后世文人笔下,他也是一个仁厚之君,只是缺乏政治经验而失败的皇帝。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