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息肉一定會癌變嗎?真相來了!

隨著人們對體檢越來越重視,很多朋友在體檢單上看見“結節”、“息肉”、“囊腫”、“增生”等檢查結果時,就開始惴惴不安,擔心會不會發展成癌症,有的朋友也在手術還是不手術之間糾結。

那麼,這些“異樣”的檢查結果是不是癌、會不會發展成癌、要不要治呢?

肺小結節

以前體檢大多是拍胸片,這種檢查一般查不出肺小結節,一旦查出肺結節,通常都已經比較大了。

因為我們肺癌的發病率非常高,大家對肺癌的關注度也大大上升,很多人都會把體檢項目胸片升級成了胸部 CT。

這樣越來越多人的體檢報告單上出現了“肺小結節”的字樣。

結節、息肉一定會癌變嗎?真相來了!

醫生建議:

  1. 肺部小結節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小於6毫米肺結節,是肺癌的概率不到 1%,因此,並不需要太過擔心。
  2. 直徑在6~8毫米之間的肺結節,肺癌概率在0.5%~2%,直徑大於8毫米的肺結節,肺癌概率大於 3%。
  3. 對於8毫米以上的實性結節,惡性病變的可能性增高,需要3個月隨訪,並考慮PET-CT檢查或病理活檢來明確診斷。

甲狀腺結節

體檢中,最常見的就是甲狀腺結節了,很多朋友看到是“結節”之類的字樣就會異常的緊張,提心吊膽的想是不是甲狀腺癌,是否需要動手術。

結節、息肉一定會癌變嗎?真相來了!

醫生建議:

  1. 大多數甲狀腺癌是“惰性腫瘤”,即“它很懶,不愛轉移,也不愛進展。”
  2. 1 釐米以下的“甲狀腺結節”不必太過擔心,這類結節多質軟或韌,表面光滑,邊界清楚,可隨吞嚥上下活動,也就是良性的表現。
  3. 如果結節大小在1~4釐米,一定要定期做檢查。如果結節的活動性很差,且檢查中顯示血流量比較大就一定要當心,要按照醫生的建議做穿刺活檢。
  4. 如果結節是良性的結節,但結節比較大,且對氣管周圍器官造成壓迫症狀,也需要考慮手術。

乳腺增生

在醫學上,有些乳腺增生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最典型的莫過於經期引起的乳腺增生,女性月經前乳房會特別不舒服,感覺脹脹的,還有點痛,但姨媽過了脹痛就漸漸消失。

另外,一些女性為了凸顯“好身材”,內衣經常會穿得過緊;亦或時最近發生了不開心的事情心情比較鬱悶,精神壓力比較大,同樣也會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

結節、息肉一定會癌變嗎?真相來了!

醫生建議:

  1. 乳腺增生其實是一種良性病變,正常的生理現象,無特別的治療方法,注意定期複查即可。
  2. 但是如果乳腺增生患者患有的是囊性增生,或者有腫瘤家族史、情緒抑鬱、生活在高度汙染的環境裡、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條件下是容易發生病變的,而病變是乳腺增生最嚴重的後果了。
  3. 確診是否患有乳腺癌的檢查方法包括,乳腺鉬靶X線攝影、乳腺彩色B超檢查、乳腺導管內視鏡檢查、乳腺導管灌洗、CT和核磁共振。
  4. 另外,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態,少吃含激素較高的食品,堅持適量運動就能有效緩解乳腺增生。

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這個病在中國有近6%的發病率,差不多16個人裡就有一個。大多數人是體檢B超發現的。

很多人剛一看到報告單上“膽囊息肉”幾個字就嚇得花容失色,寢食難安,以為是癌。

其實“膽囊息肉”只是超聲報告上的一個影像名詞,但這個東西是不是癌,由於超聲分辨不出性質,於是統稱為“膽囊息肉”。

結節、息肉一定會癌變嗎?真相來了!

醫生建議:

看膽囊息肉是不是癌,或者說癌病可能大不大,主要看它的種類。

  1. 一般認為直徑<1釐米、多發的、無症狀不鬧騰的膽囊息肉可以暫不處理,3~6個月做一次B超嚴密觀察就可以了。
  2. 但如果發現單發、直徑>1釐米、膽囊壁增厚>4毫米、息肉增大較快(6個月增大>3毫米)、B超發現息肉中有血管,以及伴有膽結石、反覆出現腹痛等情況,一定要考慮手術了!

結直腸息肉

除了肺癌,腸癌在我們國家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和腸癌有關的,就是息肉。

腸息肉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兩種,前者為良性,後者則容易發生癌變。

結直腸息肉從良性發展到惡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發現,手術切除後,治癒率非常高(90%以上)

腸鏡等篩查手段能有效發現早期腫瘤,正是它的普及,讓美國惡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在過去10年間,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

結節、息肉一定會癌變嗎?真相來了!

醫生建議:

  1. 由於腸癌的發病年齡往往偏大,正常人群50歲以上可以做一次篩查,如果沒有問題就間隔3~5年做一次腸鏡。
  2. 腸息肉的複發率比較高,且復發時息肉的位置和性質都可能不一樣,術後1~2年一定要定期做腸鏡檢查。
  3. 如果發現大便帶血,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是痔瘡而掉以輕心。

總之,體檢檢查出結節、息肉首先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用過於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