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也要做電商,不像抖音更像微博

快手也要做電商,不像抖音更像微博

快手也要做電商,不像抖音更像微博。

頭部短視頻玩家一直在探索各種變現模式,而電商似乎已經被證明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今日,微博電商大V魯振旺在個人賬號中爆料稱,短視頻平臺快手將與有贊合作,推出“短視頻電商導購”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在抖音嘗試電商導流後,快手也要動這塊奶酪了。

36氪就此求證快手,對方回覆稱,公司在4月份即開始測試推出“我的小店”功能。快手還回復36氪,想要找到該功能的用戶,需要打開位於主屏左上方模塊中的設置按鈕,在“設置-實驗室”路徑中啟動“我的小店”功能。

用戶在直播和發佈作品時可以添加商品信息:在作品和直播中通過“去看看”進入第三方電商平臺,完成購買轉化。目前支持淘寶、有贊等平臺的商品添加。

快手也要做電商,不像抖音更像微博。

快手也要做電商,不像抖音更像微博

快手也要做電商,不像抖音更像微博。

不過,36氪並未在實驗室模塊中找到該功能。據快手方面回覆,目前,只針對實名認證並且行為記錄良好的用戶開放,並非所有用戶都有這個權限。談及何時正式上線,快手方面並未回覆。

有知情人士告訴36氪,該功能大概會在7月中旬上線。上述人士還表示,在實名認證、活體驗證、開通直播權限、下載最新版快手App後,且在站內沒有不良紀律的賬號,應該都會自動有該功能。不過36氪經過一系列操作後,依舊未體驗到該功能。這似乎說明,該功能目前還不夠完善。

此前,快手的競爭對手抖音已經嘗試了類似功能,成績斐然。

36氪曾報道,3月26日,抖音出現關聯淘寶的賣貨鏈接——多個百萬級以上的抖音號中,出現了購物車按鈕,點擊後便出現商品推薦信息,該信息直接鏈接到了淘寶。彼時,抖音回覆36氪,正在測試達人購物車功能。

據一位今日頭條員工反饋,一款旗袍商品在抖音投放廣告,直接跳轉天貓,投放費用3天共600元,轉化達6萬多元。這足以證明短視頻在電商方面的潛力。

5月14,有媒體報道抖音又上線了自有店鋪。對此,抖音回覆36氪稱:上線自有店鋪的說法不屬實,這是抖音購物車功能的一部分,是淘寶鏈接的聚合,且該功能目前仍處於小範圍測試階段,全面上線的說法也不實。

快手也要做電商,不像抖音更像微博。

快手也要做電商,不像抖音更像微博

快手也要做電商,不像抖音更像微博。

雖然抖音並未公佈電商方面的成績,但短視頻+電商的可能,讓阿里也蠢蠢欲動。

此前,有媒體爆料稱,5月11日,淘寶短視頻召開了內部發佈會,表示要推出名為“獨客”的短視頻App。從視頻的呈現方式和風格上來看,都被外界解讀為是對標抖音之作。不過有知情人士告訴36氪,該App並不叫“獨客”,而是“電流”。

七天後,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針對此事在微頭條上回應稱:“至於對標誰,真沒想過。我們對標的是給用戶更多的可選擇”。

他還說道,短視頻越好,抖音越好,對電商的豐富越好。我們感謝這麼多的創造,並給電商的從業者提供更多的形式和選擇。

快手也要做電商,不像抖音更像微博

快手也要做電商,不像抖音更像微博。

而今日關於快手的爆料,也算是其在這條道路上的繼續探索。談及為何推出該功能,快手錶示不少用戶本身存在電商需求,通過與淘寶、有贊等第三方平臺合作,快手對滿足條件的用戶提供電商賣貨功能,初衷是更好地幫助用戶解決問題,推動合規化,降低交易互動門檻,讓交易雙方的利益更有保障。

從短視頻用戶規模來看,今年1月整體達到4.61億。其中,抖音日活1.5億,快手1.2億。36氪曾報道,抖音一年的廣告收入大概在100億元左右。

有媒體曾報道,快手每月的直播收入大概為2-3億元,基本可以實現盈虧平衡。有業內人士也告訴36氪,快手的主要營收確實來自直播,而且已經實現盈虧平衡,甚至有一部分的盈餘。

有媒體報道,快手將在2018年內上市。在電商收入方面的探索,也不免讓人聯想到是為了上市做準備。不過,快手探索多種變現方式也不意外。畢竟,快手CEO宿華在2016年接受採訪就曾表示,快手將在2017年嘗試大規模的商業化,包括信息流廣告、電商、直播、遊戲、增值服務等。

回過頭來看,流量平臺為電商平臺導流是成立的,微博、美拍就是很好的例子。微博CEO王高飛曾對外公佈,2017年自媒體通過微博獲得的收入超過207億元,其中電商變現收入高達187億。在最近的微博紅人節上,微博商業產品部總經理餘雙也再次強調電商生意的價值。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短視頻平臺對達人的爭奪外,平臺之間又會如何競爭並打出差異化,以及它們背後又會呈現什麼樣的電商生態。

談及微博與抖音的競爭,餘雙認為,相比其他平臺,用戶更關注這個帳號本身而不是看到的內容本身,這是微博作為社交平臺和內容消費和推薦平臺不一樣的地方。這一性質也決定,微博網紅會有自己的私域流量。

就抖音給淘寶導流一事,餘雙認為電商市場很大,大家都想來分一杯羹是肯定的。但是電商門檻比較高,即使只做導流亦如此。像微博上的紅人2016年開始出現一些,2017年、2018年但前面還是有很長時間的孕育期。

“抖音15秒或者1分鐘不足夠展現電商的東西。15秒鐘就能讓我買這件衣服嗎?不可能,一定需要1分鐘以上的時間來講這件衣服。”餘雙說道。

從36氪瞭解到的情況,快手做電商的邏輯與微博更像,更希望讓用戶的私域流量變的有價值。

短視頻平臺如此,而它們背後的巨頭又會怎樣?

據瞭解,微博和美拍主要為淘寶導流。在看到淘寶導流的潛力後,阿里還投資了微博,收入貢獻不薄。從2013年-2016年的財報來看,阿里給微博貢獻的營收分別為4913萬美元、1.07億美元、1.44億美元和5791萬美元,佔微博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26%、32%、29%和27%。

抖音火了以後,阿里似乎看到了第二個為其源源不斷導流的微博。此前,兩家公司還時長傳出緋聞,不過雙方都予以否認。

未來還會有哪些變化,36氪也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