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抖音的下半場賽點:消遣娛樂之外爲個人和產業賦能

快手、抖音的下半場賽點:消遣娛樂之外為個人和產業賦能

互聯網的風口千變萬化,而近一兩年來短視頻可謂是一直處於眾風口的“C位”,特別是2017年,短視頻迎來了全面爆發的一年。

易觀數據發佈的《中國短視頻行業年度盤點分析2018》中顯示,截至2018年2月,短視頻綜合平臺與短視頻聚合平臺的活躍用戶規模分別為4.035億人與1.655億人。對於全網近10億用戶來說,短視頻無疑穩居流量大戶之位。

此外,截至今年2月,快手、抖音的日均活躍用戶、人均單日啟動次數和人均單日啟動時長在十大短視頻應用中均穩居前二,易觀數據向南都記者透露的最新數據顯示,快手、抖音的月活,在7月份已超2億,快手更是已經超過了2.5億人次,短視頻領域已經形成了“雙寡頭”的發展局面。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短視頻行業內的頭部公司在將用戶紅利基本瓜分殆盡的同時,行業天花板也越來越近,單純拼流量的時代即將過去,短視頻領域將迎來下半場的賽點——產業賦能。

釋放用戶供給和需求

快手科技副總裁龍安曾表示,快手希望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普惠的價值理念,為每位用戶、每個地區賦能。

這種價值賦能,對於快手、抖音這一類在社交屬性上具有先發優勢的產品來說,除了消遣娛樂功能之外,可以更加容易拓展出新的產品形態及屬性。

據瞭解,今日頭條在今年推出了少兒在線英語產品gogokid,上個月,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的名字悄然出現在了美國密涅瓦大學的董事會名單中,預示著今日頭條將進一步佈局教育產業。而快手今年8月推出的“快手課堂”,也讓平臺利用其社交屬性開始發揮教育功能,為用戶個人實現新一輪賦能。

秉持著不打擾用戶的原則,快手的這一新功能可謂極其“低調”,需要進入設置中的“快手實驗室”才能看到“快手課堂”的入口。

南都記者體驗該功能時發現,快手課堂的界面非常簡潔,課程分類卻並不少,包括教育、農業、音樂、技工、書法、美食等眾多細分領域,每個領域的課程節數多數控制在10節以下,價格也普遍控制在100元之內,性價比頗高。

快手課堂分為教育、農業、音樂等領域。

可以發現,這些課程的講課人,基本都是快手平臺上的頭部用戶,他們在常年實踐中磨練出了大量經驗、知識、技能,在快手上通過短視頻、直播聚集了成百上千萬的粉絲。由上述易觀的數據可知,快手的用戶黏性極強,用戶間的互動頻率較高,粉絲們也樂於向知識技能型主播請教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快手在“快手課堂”推出的許多課程可謂十分接地氣,南都記者瀏覽發現,有駕照考試培訓課程、針對技工人群的知識講解、針對農村群體的動植物養護課程、手工製作類教程等。

作為一個用戶由一線城市下沉到低限級城市的平臺,快手覆蓋了大量長尾用戶,這群用戶的付費能力較低,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知識付費產品和高端培訓機構基本過濾掉了這一部分用戶。

但這一部分的市場空白,卻得以讓快手課堂創造出新的供給與需求,並且進行對接。原本不是老師的主播藉助平臺傳授技藝,小鎮青年們則通過平臺獲得可以開拓眼界、增長知識的培訓機會,快手本身藉助巨大流量和社區形態,為雙方賦能的同時,也有機會形成自身的商業模式閉環。

賦能個人向賦能產業延伸

隨著短視頻的火爆,除了個人用戶,許多行業、機構、企業等開始成為遷移成為短視頻用戶。在這樣的應用場景下,短視頻平臺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精準匹配,可以進一步縮短交易鏈路,有利於產業資源的高效聚集。

據瞭解,今年7月,快手和張家界正式對外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快手將通過為張家界定製短視頻宣傳計劃、啟動旅遊行業“子母號”聯動管理平臺、實施旅遊扶貧計劃等新玩法,助力張家界旅遊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可見,除了賦能教育,賦能旅遊業也成為了快手下階段的發展重點。

作為快手平臺上的網紅導遊,周天送正是利用了快手內容創作門檻低、用戶轉化率高的特點,將自己的旅遊事業發展成了一個“新物種”。

據悉,周天送原是張家界某旅行社的一名普通員工,去年3月他用快手隨手記錄下了張家界的美麗風光,三段視頻播放量達到31萬,漲粉5000,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在快手上向其諮詢張家界旅遊事宜,他接到的遊客數量也比之前上升了約50%。當快手為其引流而來的客戶越來越多,粉絲數到達6萬時,周天送作出了離開旅行社自主創業的決定。如今,周天送在快手上已有超過127萬的粉絲,所有訂單均來自快手。

周天送的公司可以說是旅遊產業的“新物種”,從內容生產到獲客,從客戶體驗到售後維護,整條產業價值鏈都發生了改變。也正因此,周天送更加重視每一個環節的體驗和口碑,畢竟這是最能直接為其帶來訂單的路徑。

據瞭解,僅張家界一座城市就有超過1000位導遊在快手上入駐,而類似周天送這樣通過快手拓展了自己業務渠道的案例,除了在張家界,還出現在了許多其他城市。例如,快手上有一位暱稱“呼倫貝爾夢境草原”的呼倫貝爾當地導遊,通過在快手不斷髮布草原美景、特產的視頻,積累了數萬粉絲,不僅有遊客看到他的視頻後找他遊玩呼倫貝爾,還有人向他訂購當地特產。更有如“微山湖魚鷹小馬哥”、“鳳凰古城私人導遊“、”廣西北海導遊”等等。

正是注意到短視頻對旅遊產業的賦能作用,快手在與張家界的合作中,積極推動張家界政府部門、旅遊景區、旅行社等開設機構號,實現短視頻平臺對城市旅遊和城市營銷的賦能。

除此之外,農業類內容一直是快手上的特色內容,由垂直領域切入無疑又是快手賦能產業的一大絕佳途徑。

據悉,快手上有位農業“網紅”,人稱“翟會長”,他通過講授三農知識目前擁有超過115萬粉絲,還是當地職業農民協會的秘書長。

快手課堂正在把像“翟會長”這樣的農業領域專家彙集起來,開展農技培訓,並通過他們支持各地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服務年輕人返鄉創業,進而從根本上賦能農業。

下一個藍海到來?

快手CEO宿華曾表示:“快手一直致力於用自身的產品、技術和社區優勢賦能每一個個體,幫助他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如今,快手藉助平臺價值,讓小鎮青年得以接觸到各類培訓,推動農技類知識傳播,本質上都是在賦能長尾人群。從賦能個人進化到產業賦能、地區賦能,這會為以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帶來更高的成長天花板。

短視頻在成為風口之時,外界也多認為其產品的娛樂屬性過強,無法建立有效的護城河。對此,快手商業生態總監潘兵偉告訴南都記者:“快手最大的護城河是什麼,是1.2億的DAU,還是超過1小時的平均在線時長,我覺得都不是。最大的護城河,應該是社交關係鏈的沉澱和平臺內容的豐富程度。”

據瞭解,快手每天短視頻上傳量超過1000萬條,在由如此海量用戶組成的生態系統中,無論是2C的賦能個人還是2B的賦能產業,快手都將商業生態和內容生態的搭建視為重中之重。

美拍內容副總裁才華曾表示,短視頻的下半場主線有兩條,一條是基於專業化垂類的泛知識內容,一條是基於青年流行文化的興趣向內容。他強調,短視頻不會像長視頻那樣陷入版權競爭,獨家模式也並不是合理的業務邏輯,平臺的核心壁壘不是流量和資源,而是文化水土和社區氛圍。

快手目前的生態系統中,上游是少量頭部用戶,中間是數量龐大的腰部用戶,往下是更為龐大的尾部用戶,社區生態的活躍度高,互動性強。目前看來,最主要的問題是要如何在這樣一個生態系統裡,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業化產品體系,且能夠保障用戶體驗。

這套商業化體系,或許會成為快手未來的又一個藍海,也是其他短視頻平臺未來角力的重心。可見,無論是弘揚正能量,還是公益扶貧,亦或是打通商業化,短視頻平臺在產業賦能、地區賦能方面能否做好,將是未來的關鍵一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