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鸡枞、牛肚菌,青头菌,大红菌,奶浆菌,扫把菌,号菌,马蛋,谷花菌来者不拒,手起筷落,光盘见底。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陈应吉 摄

菌季一来,德宏人就开启了吃菌模式,直到雨季结束,这股吃菌狂潮才慢慢平息下来……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雨季就是菌子的季节,

到底是怎样的美味,

能叫德宏人如痴如醉?

吃菌子是有讲究的,

不要放肉!不要放肉!不要放肉!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陈应吉 摄

德宏到底有多少种菌?

据民间不完全统计,

德宏野生菌大约有120余种。

德宏为什么有这么多菌?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德宏人可能会见惯不怪地回答你:不知道啊,老天给的。

其实是因为,印度洋季风带来清凉的夏季降水,山林地形和植被非常适合野生菌生长。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陈应吉 摄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周洪利 摄

在德宏人的美食世界观里,野生的才是菌子。

菌子与菌子之间,还有一套完整的“尊卑体系”。

野生菌顶端:鸡枞、干巴菌、牛肝菌。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体形大、口感好,通常备受关注。在德宏人眼中,鸡枞、干巴菌、牛肝菌,可是菌中大户!

鸡枞:清甜细腻

生长在酸性土壤上的松树林中,鸡枞种类分为青鸡枞和土堆鸡枞,可能是仪态最端庄的菌类,长腿银伞帽,滋味清甜口感脆嫩,老少皆宜堪称菌中天秤座。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陈应吉 摄

干巴菌:异香柔韧

生长在腐朽的松木上,体态皱缩不易清洗,皱褶里经常夹杂有松针,但也因此带着松树特有的清香,束状的菌肉很有嚼劲。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牛肝菌:鲜浓肥嫩

一般生长在栗树下的矮灌木丛中,菌伞和菌帽都浑圆紧实,口感肥厚滑腻。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我是分割线

底端分割线:青头菌

青头菌:滑腻脆口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温良的青头菌是小家碧玉的少女,在菌子尊卑体系中也是一条分界线:地位在青头菌之下的菌子,通常就被德宏人统称为“杂菌”了。

如何发现一枚优秀的菌子?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首先,要走进正确的树林——不是所有的林子里都能长出菌子。在背阴面的松树林里,很容易找到菌子的“小窝”。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周洪利 摄

记住早起的人有菌吃。赶早上山,你不但能甩掉其他捡菌的“对手”,还可以在菌苞打开之前就把它摘下。要知道,越嫩的菌子越珍贵,鸡枞菌苞的价格比菌伞大开的贵上一小倍。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周洪利 摄

鸡枞未开伞和开伞后的价格完全不同。

另外,还要有丰富的经验。鸡枞有和白蚁窝共生的规律,科研结果称,白蚁的分泌物能促使鸡枞的孢子生根。

注意:有毒菌出没!

菌子的世界高深莫测。

怎样辨别有毒菌?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郑彬 摄

如果山上捡菌,记住只找自己认识的可食用菌。别被那些颜色灿烂的菌子迷惑——鲜艳好看的菌子多半有毒。漂亮菌子拍个照留念就好,千万别吃。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郑彬 摄

德宏人是怎么吃菌子的?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虽然德宏的菌子种类奇多,但当地人烹调菌的方法比较单一。对待菌子,他们讲究给味觉做减法:菌子本身的鲜味比其他调味料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所以越鲜甜名贵的菌子,做法越简单。要牢记:越贵的菌子越要素吃。

01

以素当荤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陈应吉 摄

02

非炒即煮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陈应吉 摄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03

菌子火锅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走,这个周末上山找菌子去!

陈应吉 摄

最后提醒一句:在德宏,你要夸一家人阔气,可以说:

“这家人吃菌子,一点肉都看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