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F14戰鬥機會在2006年退役?

分崩離析136643022

筆者認為F-14戰鬥機的興起與沒落,充分印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美F-14戰機的出現與衰亡與其研發之初作戰對象的滅亡聯繫密切,而這個作戰對象,便是當時的蘇聯。

(F-14戰機本尊)

作為當時美國的有利對手,蘇聯針對美國的王牌——無處不在的美航母艦隊,制定了以紅海軍反艦導彈,和陸上陸基導彈,超遠程轟炸機聯合打擊的方案。而要想實現對蘇聯重型轟炸機,乃至彈道導彈的預警攔截,美海軍當時的F4”鬼怪“戰機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等待被集中銷燬的F-14戰機)

美海軍急需一款航程大,超音速飛行,具備多目標攻擊能力的戰機,而響應此需求,美國格魯曼公司便開發出了F-14”雄貓“戰機。從直面上的裝備參數看,“雄貓”的確不負美國海軍重託。

7.5噸的航空燃油容量,意味著更大的航程和巡邏半徑;AN/AWG9雷達,意味著F-14可以實現最多同時6枚AIM54導彈的制導攻擊能力,有力剋制蘇聯的重型轟炸機打擊集群。同時不可忽視的還有F-14的強大改裝升級能力,在作為戰鬥機的同時,還可增強火控,安裝吊艙等方式來實現對地,對海攻擊能力。

(SU-22戰機)

而實戰中,F-14也展現出了不俗實力。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兩架F-14在地中海上空遭遇利比亞空軍的SU-22戰機後,利用其優秀的多目標制導能力,2分鐘內以“響尾蛇”導彈擊落了兩架SU-22戰機,進一步證實了其戰鬥力。

(伊朗裝備的F-14戰機)

可惜,隨著紅海軍的沒落,乃至美國政府為打擊削弱伊朗F-14部隊作戰能力的需要,F-14在其生產線完全關閉之後,逐步走向全面退役,最終於2006年結束了其光輝歲月。

軍情解析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歡迎大家關注提問,科普更多的軍武知識。


軍情解析

為什麼F-14戰鬥機2006年就退役了呢,感覺很強啊?下面,我來解答一下這個提問。

F-14“雄貓”,是一種由格魯曼公司於1967年專門為美國海軍研製的艦隊防空護航專用多用途戰鬥機。該機1970年實現了首飛,到1987年升級發動機之後的F-14B終於量產入役,次年出現了更加先進的D型戰鬥機。多次升級的F-14戰鬥機確實有不俗的性能,但是緊接著發展的F-18戰鬥機衝擊了這一機型的地位。

F-14雖然也是三代機,而且也有升級,但F-14在美國海軍服役32年後,卻於2006年9月22日正式退役,由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所取代。為什麼在人們還感覺它很強時退役?這是與多種因素有關。

首先,F-14“雄貓”綜合作戰效能不如。F-14是一種重型戰鬥機,後期D型號的最大起飛重量已經有33噸,而F/A-18E/F的最大起飛重量才29噸,兩者同為艦載機明顯F-18大黃蜂戰鬥機佔優勢,除此之外,F/A-18E/F出生的晚,它的設計具有一定的隱身性,而且已經用上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同時F414發動機的推重比達到了9.1,這都是F-14D所不能比的,所以說F-14在技術上已經處於嚴重落後狀態了。其次,F-14失去了海上遠程攔截作戰對象。F-14是美國在冷戰時期為對付蘇聯遠程轟炸機而設計的,主要部署在航空母艦上。蘇聯解體之後,曾經對美國海軍虎視眈眈的陸基轟炸機群不復存在了。因此,F-14失去了針對陸基轟炸機的作戰對象。此外,F-14造價昂貴維護費用高。美國海軍決定讓F-14退役主要原因是維護費用太高,今後它的角色將由F/A-18型“超級大黃蜂”艦載攻擊機取代。沒有了潛在作戰對象,造價昂貴,維護保養相對困難的F-14後掠變翼超音速截擊戰鬥機也就失去了價值。


懷疑探索者

世界上哪款戰鬥機擁有最多的粉絲?我覺得可能非F14“雄貓”莫屬。F14扁平的機身再加上變後掠翼,散發著航空工業黃金時代的機械性感。再加上由阿湯哥主演的、風靡全球的那部《TOP GUN》,使得F14雄貓成為了一個標誌。

順便提醒一句,問題引用的第一張圖是醜到爆的F-111,別敗壞我們大貓的名聲。

F14是見多識廣的張局座最喜歡的飛機。

F14於1970年首飛,1972年進入艦隊服役,是全球第一款三代機。F14通過採用當時時髦的變後掠翼技術實現了高速與低速性能的統一。F14除了擁有極高的顏值,還有非常強大的作戰能力。其採用的AN/AWG9脈衝多普勒雷達最大探測距離315公里,配合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的AIM-54“不死鳥”遠程導彈,使得F14擁有非凡的截擊能力。F14可以一次攔截6個180公里外的轟炸機目標,是對抗蘇聯發起飽和攻擊的轟炸機群的利器。F14+不死鳥導彈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截擊武器,F14退役後,美軍就再也沒有獲得過這種能力。

F14可以掛載6枚不死鳥導彈,但是老實說,這樣的掛載在實戰中不太可能。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美國的F14在2006年全部退出現役。而與F14同一輩分的F15卻沒有退役,甚至不斷改進,估計會在美軍中服役至2040年。F-14退役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英雄遲暮,壽終正寢。

F141972年服役,2006年退役,整個服役期超過30年,基本上也算壽終正寢。F14雖然性能先進,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它是一款維護起來特別費事的飛機。由於採用了複雜和變後掠翼結構,其機體可靠性一直不佳。而且其採用的AN/AWG9脈衝多普勒雷達也是故障頻出。F14對於航母維護人員來說,不是一款友好的飛機。F14戰鬥機總共製造了712架,而根據幾年前的統計數據(《國外現代戰鬥機飛行事故》),它在歷史上至少出現了147次重大飛行事故,導致135架飛機墜毀。換句話說,F14的總墜毀數量就達到生產數量的18.96%。在職業生涯的末期,F14的可維護性已經變得非常差,繼續實用下去的效費比太低。

二、昔日強敵消失,F14兔死狗烹。

F14生來就是一種艦隊防空機,擁有優秀的截擊性能,其任務就是用超遠射程的不死鳥導彈將蘇聯的轟炸機群在反艦巡航導彈的射程外將其擊落,因此它才有了全無古人、暫時無來者的超級截擊性能。蘇聯解體後,這個威脅一夜之間消失,F14也沒有了用武之地。玩對地攻擊,比不上便宜、耐用的超級大黃蜂。為了省錢,美國海軍就將F14退役了,並且斃掉了所有的“超級雄貓方案”。

“超級雄貓”只能活在CG裡了。

三、F35C使海軍艦載機進入隱形時代,雄貓再無翻身之日。

在軍迷眼裡,造型醜陋、看起來人畜無害的F-35C成為主力航母艦載機真是辱沒了雄貓掙下的赫赫名聲。但是隱身戰鬥機帶來的革命性戰力提升是雄貓怎麼改進也不可能擁有的。長江後浪推前浪,雄貓就這麼死在沙灘上。

用F14這張驚豔的“空中敬禮”圖向所有的貓黨致敬!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F14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奪取航母的制空權,制海權,因此它的空戰能力的確不可一世,但隨著蘇聯解體根本沒有一個國家能和美國抗衡,那裡還有什麼制空權,制海權。況且美國陸地的制空權由F15和F16負責,航母的制空權也已經有F18衍生型號來承擔,且隨著作戰任務的多元化很多後起之秀都是多用途戰鬥機,而這種空優的飛機用武之處變得越來越小。

F14是一種重型戰鬥機,後期D型號的最大起飛重量已經有33噸,而F/A-18E/F的最大起飛重量才29噸,兩者同為艦載機明顯F18佔優勢,除此之外,F/A-18E/F出生的晚,它的設計具有一定的隱身性,而且已經用上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同時F414發動機的推重比達到了9.1,這都是F14D所不能比的,所以說F14在技術上已經處於嚴重落後狀態了。

一般來說武器裝備只有在大批量採購時,它的總體價格以及零配件價格才能降下來,現在的F35A最便宜的已經只賣9600萬美元,而F14是70年代的項目並且只有美國海軍航空兵和伊朗使用,較之大黃蜂的數量雄貓並不是很多,它的生產線不可能一直維持著下去所以很早就關閉了。戰鬥機的使用壽命一般在25年左右,升級更新零配件費用不菲,還有就是F14的變後掠翼的精密程度要高於同種類型的飛機,因此飛機維護機翼的費用也很高,美國軍方沒有更多的錢花在雄貓的身上了。

老幹部被小青年取代也很正常,根據美國的他們一貫的武器裝備理念,要領先其他國家一代至二代,而F14雖然也是三代機,但已經是暮年的老爺機,雖然也有升級,但面對大黃蜂,颱風等三代半已經顯得捉襟見肘,況且現在已經不需要這種單一作戰類型的飛機,F14除了退役別無去處


兵器次元

F-14是格魯曼公司為美國海軍開發的艦隊防空護航專用多用途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出現之後,舊的F-4“鬼怪”戰鬥機就逐漸退役。當然F-14本身也不年輕,該機從1967年就開始研發了,1970年實現首飛,中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到1987年,升級發動機之後的F-14B終於量產入役,之後該機型陸續升級了多個版本,次年出現了更加先進的D型戰鬥機。

多次升級的F-14戰鬥機確實有不俗的性能,但是緊接著發展的F-18戰鬥機衝擊了這一機型的地位。F-18是現在美軍航空母艦上的主力艦載機,而F-14戰鬥機早在2006年就已經從航母戰鬥群上退役了。從服役時間來看,F-14戰鬥機的確沒有F-18戰鬥機的使用時間那麼長。目前美國已經不再使用F-14戰鬥機,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在使用F-14戰鬥機的反而是中東國家伊朗。

美國之所以在擁有F-14的同時就急於發展F-18戰鬥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美國海軍航空兵部隊是非常挑剔的隊伍,這支隊伍對於戰鬥機的性能要求十分苛刻,F-14固然好,但還沒有好到超過F-18的地步。波音原來推出YF-17戰鬥機,計劃與YF-16戰鬥機競爭空軍的ACF戰鬥機合同,但是最後YF-17落敗,YF-16成為後來的F-16戰鬥機,波音於是向海軍推薦YF-17,也就是現在的F-18戰鬥機。美國海軍認為F-18的性能表現更加完美,因此選擇了這一機型。

實際上,財大氣粗的美國一直都喜歡在擁有現成機型的同時繼續開發下一代新型戰機,而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地位甚至高於美國空軍,所以擁有更多的優先選擇權。但是國會的預算是和現實的支出掛鉤的,美國海軍必須儘可能地擴大預算方案,不然國會就會削減其開支。因此就算F-14戰鬥機的性能再怎麼完美,美國海軍還是會盡快發展下一代F-18戰鬥機。


白虎堂

軍事裝備不能光看性能。它能不能進入軍隊服役?表現如何?除了性能之外背後有很多因素在影響。首先我們要看,當初美國海軍為什麼裝備這樣一款武器?

F-14雄貓(Grumman F-14 Tomcat),由格魯曼公司(美國海軍長期合作承包商,現名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於1967年開始研製,1970年首飛。當時的美國海軍獨步全球,在規模和技術水平上已經是毫無疑問的全球第一,相較於資歷老得多的英國皇家海軍,以及還處於積累期,力量不夠強大的前蘇聯海軍來說,全球部署和作戰能力優勢明顯。而當時美國海軍在建設上的重要思路就是針對前蘇聯。

假如以前蘇聯海軍為對手進行遠洋海上對抗,當時的美國海軍在海上作戰能力上不需要有太大擔心,沒有航空兵支持的前蘇聯海軍劣勢比較明顯。但如果是進攻蘇聯本土,美國海軍則必須要面對規模和技術水平都不可小覷的蘇聯空軍和國土防空軍。除了鋪天蓋地的陸基戰鬥機、截擊機之外,還有大量的中、遠程轟炸機。

轟炸機+軍艦+潛艇進行反艦導彈飽和攻擊將對美國海軍造成極大威脅。尤其是遠程轟炸機,航程遠速度快,面對防空警戒網絡遠不如現在高效的美國海軍,可以出其不意的猛揍目標。即使在較遠距離上發現了轟炸機,超音速性能不足的F-4戰鬥機很難快速攔截目標。講白了,F-14設計的第一目標就是承擔海上遠程攔截任務,可以理解為艦載版的米格31。

前蘇聯解體之後,曾經對美國海軍虎視眈眈的陸基轟炸機群不復存在了。沒有了潛在作戰對象,造價昂貴,維護保養相對困難的後掠變翼超音速截擊戰鬥機也就失去了價值。

另一點問題是:F-14不符合美國海軍的發展規劃。

早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就異常希望能有一款多功能戰機執行多種任務。對空對海對地全能。這樣一來後勤方面的壓力會大大減少,有利於軍隊組織結構和指揮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和高效化。但受限於技術和其它因素一直沒有實現。F-14服役的同時,航母上還同時配備A7、A6等其它功能的戰機執行對海對地任務。簡單的說,各幹各的,同時又互相佔用了對方的編制,因為航母能夠攜帶的艦載機數量是有限的。

於是乎,美國人看上了FA-18這種近乎於全能的戰鬥攻擊機。再加上成本、蘇聯解體等等因素,F-14被淘汰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軍事裝備不單單是技術問題,同時也是經濟問題。


炊事班班副

這個要歸結於超級雄貓與超級大黃蜂之爭

跟陸基飛機不一樣,艦載機長期暴露在航母甲板上風吹日曬,海上又是高溼度高鹽度環境,保養情況遠不如陸基飛機。而且艦載機每一次的彈射起飛和著陸的過程,都是在短短几秒內,將二三十噸的飛機驟然加速/急減速到300公里/零的過程,這對於飛機的機體結構破壞力非常大,所以艦載機的使用壽命普遍要比陸基戰機要短很多。

大貓最後一批生產是1979年下線的,中間雖然經過升級成F-14D時進行一定的補強,但到2006年的時候,已經用了27年了,機體壽命已經徹底用完了,必須要退役了。

到上世紀90年代,美國海軍的A-6入侵者攻擊機即將退役,美國海軍原計劃的A-12攻擊機項目失敗,於是希望尋找一個廉價的替代方案,在F-14和F/A-18中尋找一個升級改進型,這就是超級雄貓與超級大黃蜂之爭。A-6入侵者攻擊機

而在其他方面,超級雄貓並不比超級大黃蜂出色多少,相反兩者在經濟性方面衡量,超級雄貓是完敗!美國海軍認為超級雄貓改進幅度太大,成本上難以控制,而超級大黃蜂技術風險更小,成本控制更好(事後證明,完全是坑,超級大黃蜂和F414發動機研發都嚴重超支)。而超級大黃蜂可以攜帶4噸彈藥安全返回航母這一能力指標,對於精確制導武器價格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更是非常貼心的設計。最終超級大黃蜂獲勝,雄貓黯然告別。


五嶽掩赤城

本人也是F14“熊貓”的愛好者之一,對於它的退役我也是十分不捨!湯姆克魯斯主演《壯志凌雲》讓“熊貓”成為美軍中的一款明星戰鬥機,大批美國青年甚至因為F14參軍!可見F14的影響力!



就這樣一款優秀戰鬥機美軍為何要退役?F14是美軍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研發的一款可變後掠翼重型戰鬥機,於1973年正式服役,2006年退役!F14的退役並非由於性能落後,相對於取代者F18,熊貓性能並不遜色。作為重型戰鬥機“熊貓”性能明顯要勝過F18,但美軍還是決定退役如此優秀的熊貓!最關鍵原因,維護成本!熊貓作為一款可變後掠翼戰鬥機,可以隨時根據飛行狀態調整機翼後掠角度以獲得更好的飛行性能,這讓熊貓獲得了優秀飛行機動性能!


但後掠翼的應用也帶來明顯的缺點!為了實現這一功能,熊貓必須在機翼安裝調節機構!而在高強度的飛行中這些機構的可靠性並不好,為了維持熊貓的出勤率,美軍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其進行維護保養!這對於地勤人員來說簡直是噩夢,而採用常規佈局的F18則要可靠的多!並且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瞬間失去了旗鼓相當的對手!美軍覺得再保持一支先進重型戰鬥機部隊顯的沒有必要,因此決定退役所有美海軍熊貓戰鬥機!美軍的熊貓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對於熊貓迷來說幸運的是目前依然有熊貓服役於伊朗空軍!波斯貓也別有一番韻味!

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


鬥天軍事

雖然美國軍費龐大,但維持這樣大規模的高科技軍隊,花費也必需精打細算,美軍從重視單機性能、初始購置費用,漸漸過渡到以費效比、全壽命費用管理為中心、重視體系能力的採購模式。

F14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被退役淘汰的,因為F14雖然單機戰力強大,但維護困難,維護成本很高,出勤率低,加之F14對地攻擊能力比較弱,任務比較單一,為了保證航母編隊的攻擊能力,需要配置A6、A7攻擊機,艦上型號多,體系龐雜,體系維護異常困難,全艦維持費用很高。


F14戰鬥機


A7攻擊機

與之相比,F/A18是以全壽命費用和體系費用低為目標設計的,F/A18維護簡單,維護成本低廉,出勤率高,且F/A18多任務能力強,對空對地能力均衡,極大地減少了艦上飛機型號,大大簡化了體系維護。


F/A18戰鬥機

部署F/A18,不僅僅艦上飛機型號減少,在戰力不變的情況下,艦上飛機編隊數量也顯著減少。

這樣情況下,在淘汰F14、A6、A7,部署多用途的F/A18,可以大大減少航母編隊的全壽命費用,節省國防開支。

F14,就是在這樣背景下被退役淘汰的。


魚眼貓眼鷹眼

F-14雄貓(Grumman F-14 Tomcat),由格魯曼公司(美國海軍長期合作承包商,現名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於1967年開始研製,1970年首飛,是一種可變後掠翼艦載機。當時的美國海軍獨步全球,在規模和技術水平上已經是毫無疑問的全球第一,相較於資歷老得多的英國皇家海軍,以及還處於積累期,力量不夠強大的前蘇聯海軍來說,全球部署和作戰能力優勢明顯。而當時美國海軍在建設上的重要思路就是針對前蘇聯。

假如以前蘇聯海軍為對手進行遠洋海上對抗,當時的美國海軍在海上作戰能力上不需要有太大擔心,沒有航空兵支持的前蘇聯海軍劣勢比較明顯。但如果是進攻蘇聯本土,美國海軍則必須要面對規模和技術水平都不可小覷的蘇聯空軍和國土防空軍。除了鋪天蓋地的陸基戰鬥機、截擊機之外,還有大量的中、遠程轟炸機。

F14的載荷航程比F18強太多了。其次,雖然變後掠翼的外段不能掛東西,但是F14機身大,重掛點多。

而且實際上固定翼飛機的外段也就能掛點空空彈,通常掛不了像樣的對地武器。而且這種對地的潛力,F14D很大程度上已經實現了。

轟炸機+軍艦+潛艇進行反艦導彈飽和攻擊將對美國海軍造成極大威脅。尤其是遠程轟炸機,航程遠速度快,面對防空警戒網絡遠不如現在高效的美國海軍,可以出其不意的猛揍目標。即使在較遠距離上發現了轟炸機,超音速性能不足的F-4戰鬥機很難快速攔截目標。講白了,F-14設計的第一目標就是承擔海上遠程攔截任務,可以理解為艦載版的米格31。

另外,F14本身的退役其實是很正常的:這個型號發展太早,現役機群使用時間太長,本身就該退了。問題是美國海軍沒有發展F14的後繼型號,這隻能解釋為成本問題。

早期尼米茲航母艦載機編成是:F—14“雄貓”戰鬥機20架、F/A—l8“大黃蜂”戰鬥/攻擊機20架、A—6E“入侵者”攻擊機20架、E-2C“鷹眼”預警機 4架、S-3A“海盜”反潛機8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6架,以及直升機多架。

前蘇聯解體之後,曾經對美國海軍虎視眈眈的陸基轟炸機群不復存在了。沒有了潛在作戰對象,造價昂貴,維護保養相對困難的後掠變翼超音速截擊戰鬥機也就失去了價值。

另一點問題是:F-14不符合美國海軍的發展規劃。

早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就異常希望能有一款多功能戰機執行多種任務。對空對海對地全能。這樣一來後勤方面的壓力會大大減少,有利於軍隊組織結構和指揮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和高效化。但受限於技術和其它因素一直沒有實現。F-14服役的同時,航母上還同時配備A7、A6等其它功能的戰機執行對海對地任務。簡單的說,各幹各的,同時又互相佔用了對方的編制,因為航母能夠攜帶的艦載機數量是有限的。

於是乎,美國人看上了FA-18這種近乎於全能的戰鬥攻擊機。再加上成本、蘇聯解體等等因素,F-14被淘汰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關鍵是F14機體嚴重老化,維修費用高。並且在同一甲板上飛機種類越少維修工具人員就越簡單。再者F14缺乏對地攻擊能力,這是大黃蜂以及超級大黃蜂都在行的,美軍當時最需要的就是對地攻擊,沒有強大的空戰對手,所以F14也就沒有必要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