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內乳頭狀腫瘤的診斷與治療(下)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下)

【接上文】

手術方式應根據病變部位確定,其基本原則與膽管癌手術一致,即除了切除病變原發部位外,還應當行區域性淋巴結清掃。如病變位於肝內,侷限於肝段、葉或半肝,應施行相應的肝段、葉或半肝切除術,同時行肝門部淋巴結清掃。如位於肝門部膽管,則應按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的原則施行手術。

如位於肝外膽管,應按肝外膽管癌的根治原則施行手術,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如病變累及一側肝臟及肝外膽管,可行胰十二指腸切除+相應半肝切除術;如果病變瀰漫性廣泛累及肝內外膽管,可行肝移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目前對於這類手術報道極為有限,病變侷限於膽管內且無淋巴結轉移者可能預後良好。

腹部B超檢查對顯示擴張膽管較為敏感,但很難直接觀察膽管內腫物,特別是當腫瘤分泌大量黏液時,更影響觀察質量。當膽管內合併膽固醇性結石時,B超檢查很難將其與軟組織進行分辨。CT和MRI檢查是診斷IPNB常用的無創檢查手段,但少數患者可能無法顯示明確的膽管內腫物,而僅可見膽管擴張或狹窄,此時高分辨CT薄層掃描檢查是必要的選擇。

ERCP檢查不僅能顯示膽管內的充盈缺損,還能直接觀察到部分患者自膽管內分泌出黏液的情況,對診斷有直接幫助。少數患者表現為膽管擴張和可見膽管內黏液分泌,但膽管內佔位性病變不明顯,此時EUS檢查有助於尋找病變部位。膽道鏡檢查具有直視下觀察病變的優勢,對明確病變類型和累及範圍具有最為直接的指導意義。

四、臨床病例

筆者單位2010年3月至2016年10月經病理學診斷明確7例IPNB患者。患者臨床表現為反覆右季肋區疼痛伴發熱、黃疸5例,無痛性進行性黃疸1例,健康體檢發現肝內外膽管擴張1例。CT和(或) MRI檢查術前明確膽管內單發或多發佔位性病變6例,EUS檢查示膽總管乳頭狀佔位性病變1例。

7例患者中,6例行根治性手術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腸切除術5例、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1例;1例行剖腹探查+膽道鏡輔助膽道探查術,未行根治性手術。現將未行根治性手術患者的資料總結如下,以期為同道認識IPNB的自然病程進展提供幫助。

患者男,64歲,主因"間斷髮熱伴黃疸4個月"於2011年4月入院。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TBil 50.7 μmol/L、DBil 29.8 μmol/L、CA19-9 110.0 U/L、CEA正常,MRCP和CT檢查示肝門部包塊(圖1)。患者於2011年4月行剖腹探查。術中觸診發現腫瘤質地柔軟,病變範圍廣泛,為明確病變性質及範圍採用術中膽道鏡輔助膽道探查。

膽道鏡下見膽總管、肝總管,直至肝內4級分支肝管內瀰漫性乳頭及絨毛狀腫物,質地脆,易脫落。活組織病理學檢查示:管狀腺瘤,臨床診斷考慮為IPNB。腫瘤無法根治性切除,關閉腹腔結束手術。術後患者順利康復出院並拒絕肝移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下)

五、結語

參考文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