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家庭的孩子和媽媽不親?媽媽快來反省一下吧!

每個生命的降臨,都是媽媽經歷痛苦折磨後才得到的禮物。一般情況下,媽媽是孩子最親近和依賴的人。有的孩子卻不親近自己的媽媽,反而和爺爺奶奶比較親。也許有的人會覺得詫異,其實原因很簡單,媽媽的一些做法造成了孩子對她的疏遠。媽媽快來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吧!

為什麼有些家庭的孩子和媽媽不親?媽媽快來反省一下吧!

1、媽媽加班沒辦法陪孩子睡覺

張女士的單位總是會加班,晚上回去時兒子小易已經睡著了。即使休息,也總是有做不完的事情讓張女士沒有時間陪伴兒子睡覺。慢慢地,小易變得不願親近媽媽,睡覺時候就自己抱著書本看,醒著的時候也是自己玩,很少主動接近媽媽。陪伴孩子睡覺是增進感情的最好方式,通過和孩子的睡前交流,能夠了解到孩子的想法,還能讓孩子習慣媽媽在身邊的陪伴,自然而然就會親近媽媽了。

為什麼有些家庭的孩子和媽媽不親?媽媽快來反省一下吧!

2、媽媽上班沒辦法給孩子餵奶

小李是一位人民教師,產後一個月就要回去上班,因此無法給寶寶餵奶,只能喝奶粉。有時也會提前把奶水冷藏好,等寶寶飢餓時再喂。小李的媽媽來照顧女兒時,看到這樣的情況,就勸小李在家的時候儘量給寶寶母乳餵養。哺乳時的母子是最親密無間的,媽媽能夠感受到寶寶的需求和情緒。母乳餵養不僅更適合寶寶的健康和生長髮育,還能讓寶寶感受的母親的溫暖和呵護,是寶寶最喜歡的時刻。

為什麼有些家庭的孩子和媽媽不親?媽媽快來反省一下吧!

3、很少陪孩子出去玩

玲玲的媽媽是一個宅女,每天都喜歡呆在家裡玩手機,很少和玲玲一起出去玩耍。玲玲想要和媽媽一起去遊樂園,說了很多次媽媽都說下次再去,可是一直都沒有實現。後來還是爸爸帶著玲玲去了遊樂園,也是爸爸帶著玲玲去公園和小區玩。爸爸說陪孩子玩耍是拉近親子關係的一種方式,孩子在玩樂時,最容易敞開心扉接受陪伴自己的人。孩子對於“同伴”總是喜愛的,父母在陪孩子玩耍時,是以同齡人的身份來和孩子相處,容易讓孩子接受自己。

為什麼有些家庭的孩子和媽媽不親?媽媽快來反省一下吧!

4、上下學都是爺爺奶奶接送

君君的爸爸媽媽都是上班族,沒有時間接陪伴他上學,一直是奶奶在接送君君。剛開始,君君發現媽媽沒有來接自己時會感到難過。時間久了,反而習慣了奶奶的陪伴,更願意親近奶奶,和奶奶訴說心事。學校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剛開始進入學校會感到害怕,選擇依賴身邊的人。每天都是同一個人來陪著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依賴心理。而且,上下學的路上,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機會,能夠了解孩子的思想,也有益於增進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