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非遺」中的稀世珍品—佛教泥塑

忻州“非遺”中的稀世珍品—佛教泥塑

作為一名山西人,您可曾見過代縣寺廟裡那些金裝彩繪,神態各異的佛陀泥塑嗎?

那些不語無聲結跏趺坐在三佛殿內兩側的塑像,金妝彩繪,神態古怪,造型奇特,工藝精湛。如果這些羅漢塑像突兀在觀眾眼前,就會立刻打破殿內陰森的寂靜,激起一陣陣令人驚歎的讚揚。這不能說不是普化寺或五臺山廟群中的驚世傑作,更不能說不是中國佛教藝苑中的一朵燦爛奇葩。它們為充滿生機的佛教文化平添了無限的神韻和風采,也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帶去了東方藝術的菩提心願。

現在我們可以見到這些造型怪誕, 充滿生機的羅漢泥塑,必須要感謝的就是古代州匠人們對於傳統手工藝品的執著的精神。

忻州“非遺”中的稀世珍品—佛教泥塑

這些塑像,2008年被代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非遺”保護項目;2009年被忻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忻州“非遺”中的稀世珍品—佛教泥塑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兩漢之際,佛教開始傳入漢地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與此同時傳入。

忻州“非遺”中的稀世珍品—佛教泥塑

社會上的道觀、佛寺、廟堂興起,直接促進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藝術的發展。到了唐代,泥塑藝術達到了頂峰。

隨後,古代州的匠人們取法明清彩繪傳統技藝,並上溯吸收歷代佛像藝術之精髓,形成了以其為代表的代縣佛教泥塑彩繪藝術。

代州佛教泥塑藝術是傳統的一種古老的關於佛教的藝術。用粘土塑製成各種佛陀形象,製作方法是在粘土裡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後,捏製成各種佛陀的泥坯,經陰乾,塗上底粉,再施彩繪。供奉到寺廟裡供人們瞻仰,膜拜,寄託願望。

忻州“非遺”中的稀世珍品—佛教泥塑

這些佛教泥塑是可以說是自古以來佛法的保護者,這種將抽象概念化、藝術誇張化和象徵具體化集於泥塑群像之中,以這種藝術的表達方式,使這些體態各異、造型生動、線條流暢、色彩明快;具有含蓄的剛陽之美的泥塑群像,成為中國佛教寺廟的精華之一。

為了理解當初代州匠人們嘔心瀝血的藝術創造,為了瞻仰現在依然活躍的佛教信仰,讓我們記住這些怪涎而又文明的佛教塑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