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力:為全球電信運營商轉型破局開出的九個“妙方”

劉愛力:為全球電信運營商轉型破局開出的九個“妙方”

劉愛力:為全球電信運營商轉型破局開出的九個“妙方”

5G、AI、大數據、雲化、區塊鏈……一系列新技術正成為2018年MWC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海站)上的熱門詞,“數字經濟”更是被頻頻提及,全球正在經歷一場”數字蝶變”。在這場由新技術帶來的經濟轉型浪潮中,傳統的商業和產業邏輯將被顛覆,作為信息社會基石的電信運營商站在戰略抉擇的十字路口,究竟何去何從?

6月28日,在面向全球電信運營商做MWV大會主題演講時,中國電信總經理劉愛力給出答案:學會這九個“妙方”,便能“遇見數字經濟的美好未來”。

數字經濟的美好前景

“數字經濟為信息通信業帶來美好前景,同時也推動電信運營商加快數字化轉型,向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邁進。”對於數字經濟在整個世界經濟中至關重要的地位,劉愛力看得非常清楚,而更令他振奮的是,在這場從傳統工業經濟向新經濟形態的轉型過程中,中國政府高瞻遠矚,七項國家創新戰略的提出,不僅為國家規劃了美好的前景和藍圖,也讓中國電信運營商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劉愛力:為全球電信運營商轉型破局開出的九個“妙方”

在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數字經濟如此定義: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其中,“數字化”“現代信息網絡”“信息通信技術”等關鍵詞與電信運營商密不可分。

統計表明,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超32萬億元。

數字經濟加速發展,豐富便捷了百姓生活,顛覆了商業和產業邏輯,不僅成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量,也是中國電信運營商轉型升級的新藍海。

轉型的必然與痛苦

轉型必然是痛苦的。

經歷過“黃金十年”的中國電信業,正面臨用戶數過剩、流量過剩、收入滯漲、同質化競爭、價格戰激烈等一系列挑戰,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起,電信運營商被互聯網公司頻頻“過頂傳球”。

2017年騰訊財報顯示,總收入為人民幣2377.60億元,年度盈利為人民幣724.71億元(110.91億美元),淨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27%增長至30%。同比來看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數據,2017年,中國電信總營收3662.29億元,公司股東應占利潤達到186.17億元,利潤率為5%,中國移動總營收6684億元,淨利潤1143億元,利潤率為17%;中國聯通通信服務收入2490.2億元,淨利潤18.3億元,利潤率更是隻有0.7%。

劉愛力:為全球電信運營商轉型破局開出的九個“妙方”

“是抱守殘缺,繼續成為一個啞管道的提供者,傳統電信業務的繼承者?還是主動擁抱智能管道,向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轉型?是繼續在相對封閉的市場環境中,為客戶提供簡單的連接服務,還是通過開源的生態系統,為客戶提供360度接觸體驗,實現運營智慧化?”在演講中,劉愛力對在場的全球同行們發出了“連珠炮”式的提問,引發與會者陣陣討論。

破局之旅的九個“妙方”

前有美麗風景,後有生存危機,轉型是電信運營商前行的必選之項,但這段“破局之旅”選擇哪條路徑,卻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2016年開始,中國電信提出“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三化轉型目標,通過實踐逐漸明確:成為綜合業務提供商和‘管道+平臺+內容’運營商已逐漸成為全球主流運營商的共同戰略選擇。

大會上,劉愛力從業務提供、運營模式、網絡體系三方面總結出,在前往數字經濟美好前景的“旅途”中,全球電信運營商需要用好這“九個妙方”。

業務提供方面,需要從封閉的管理系統向開放的API平臺架構轉變,從有限的傳統業務組合向多樣化的數字業務組合轉變,從有限、相對封閉的供應商向開源的生態系統轉變。

劉愛力:為全球電信運營商轉型破局開出的九個“妙方”

運營模式方面,需要從傳統流程型產品開發向敏捷迭代開發轉變,從有限的數據開發向大數據運營轉變,從傳統的營銷渠道向線上+線下、社區+農商、平臺+連鎖、專業+合作的融合渠道體系轉變,從客戶的簡單服務向客戶體驗的360度接觸點全方位運營轉變,從固化的組織和封閉的文化向匹配數字化企業的靈活組織、開放文化和數字技能轉變。

網絡體系方面,需要從離散的專業網(如無線、承載、傳輸、核心、IP等)向虛擬化、軟件化、雲化的雲網一體化架構轉變。

基於此,中國電信的目標任務是推動“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三化轉型,完成“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四個融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三大任務,實現“建設網絡強國、打造一流企業、共築美好生活”三大目標。

被“智慧成果”印證的共識

從近幾年全球電信運營商提出的各自戰略來看,這“九個妙方”不僅正逐漸形成共識,而且陸續被已落地的實踐成果所印證。

2016年,中國電信開始啟動CTNet2025網絡重構計劃,推動網絡演進, 通過引入SDN/NFV和雲技術,逐步將原來軟硬一體、分散管理的網元實現“軟化”“雲化”,集約化管理。

劉愛力:為全球電信運營商轉型破局開出的九個“妙方”

網絡重構帶來的好處是,通過雲網隨選新技術和生態合作新模式,中國電信為中小企業提供拎包入住的信息化服務解決方案,讓企業像用電、用水一樣獲取信息化服務。企業可通過自助服務門戶一站購齊通信業務、IT服務、信息化應用,實現信息資源由“點”向“面”的飛躍。該方案大幅降低了企業IT費用,企業持續性IT投入成本降低了46%;縮短了業務開通時間,計算資源由1個月購買並安裝縮短為三天;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運營效率,如運維投入人力由3人降為1人,極大地釋放了創新型企業的IT壓力,已經在上海等20多個科技園區投入使用。

中國電信的“生態魔方”也在逐漸成形,通過與開放的生態鏈、產業鏈合作,中國電信不再是傳統的電信服務商,而是成為一個可以在智慧城市領域,提供從城市網絡設施、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到各類智慧應用的全方位服務、協助政府打造以數據為驅動的智慧城市管理體系、高效實現治安、消防、安監、城管等智慧應用的綜合智慧信息服務提供商。

在某沿海城市,中國電信為當地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應急指揮和聯排聯調系統,在47個區域部署了1500多套監測傳感設備,包括智能井蓋、井下水位和河道庫湖水位監測點以及小型氣象站等,實現易澇區域泛在感知,實時採集上傳易澇區域水位和路面積水變化情況,及時發出預警。其次,將原先分散獨立工作的庫、湖、閘、站及城市排澇系統匯聚形成一體化的“實時可控、聯排聯調”系統,在接收到預警時,可以做到全網視頻聯動,五分鐘內快速響應,實現洩洪、排澇、導流等應急調度和指揮。在去年7月 “納沙與海棠”雙颱風影響下,12級風力和大暴雨級別降雨量,並未導致出現“災情告急”的現象,成功抗擊了颱風洪澇災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