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力:为全球电信运营商转型破局开出的九个“妙方”

刘爱力:为全球电信运营商转型破局开出的九个“妙方”

刘爱力:为全球电信运营商转型破局开出的九个“妙方”

5G、AI、大数据、云化、区块链……一系列新技术正成为2018年MWC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海站)上的热门词,“数字经济”更是被频频提及,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数字蝶变”。在这场由新技术带来的经济转型浪潮中,传统的商业和产业逻辑将被颠覆,作为信息社会基石的电信运营商站在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究竟何去何从?

6月28日,在面向全球电信运营商做MWV大会主题演讲时,中国电信总经理刘爱力给出答案:学会这九个“妙方”,便能“遇见数字经济的美好未来”。

数字经济的美好前景

“数字经济为信息通信业带来美好前景,同时也推动电信运营商加快数字化转型,向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迈进。”对于数字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刘爱力看得非常清楚,而更令他振奋的是,在这场从传统工业经济向新经济形态的转型过程中,中国政府高瞻远瞩,七项国家创新战略的提出,不仅为国家规划了美好的前景和蓝图,也让中国电信运营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刘爱力:为全球电信运营商转型破局开出的九个“妙方”

在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数字经济如此定义: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其中,“数字化”“现代信息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等关键词与电信运营商密不可分。

统计表明,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32万亿元。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丰富便捷了百姓生活,颠覆了商业和产业逻辑,不仅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中国电信运营商转型升级的新蓝海。

转型的必然与痛苦

转型必然是痛苦的。

经历过“黄金十年”的中国电信业,正面临用户数过剩、流量过剩、收入滞涨、同质化竞争、价格战激烈等一系列挑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电信运营商被互联网公司频频“过顶传球”。

2017年腾讯财报显示,总收入为人民币2377.60亿元,年度盈利为人民币724.71亿元(110.91亿美元),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27%增长至30%。同比来看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2017年,中国电信总营收3662.29亿元,公司股东应占利润达到186.17亿元,利润率为5%,中国移动总营收6684亿元,净利润1143亿元,利润率为17%;中国联通通信服务收入2490.2亿元,净利润18.3亿元,利润率更是只有0.7%。

刘爱力:为全球电信运营商转型破局开出的九个“妙方”

“是抱守残缺,继续成为一个哑管道的提供者,传统电信业务的继承者?还是主动拥抱智能管道,向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转型?是继续在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中,为客户提供简单的连接服务,还是通过开源的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360度接触体验,实现运营智慧化?”在演讲中,刘爱力对在场的全球同行们发出了“连珠炮”式的提问,引发与会者阵阵讨论。

破局之旅的九个“妙方”

前有美丽风景,后有生存危机,转型是电信运营商前行的必选之项,但这段“破局之旅”选择哪条路径,却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2016年开始,中国电信提出“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三化转型目标,通过实践逐渐明确:成为综合业务提供商和‘管道+平台+内容’运营商已逐渐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共同战略选择。

大会上,刘爱力从业务提供、运营模式、网络体系三方面总结出,在前往数字经济美好前景的“旅途”中,全球电信运营商需要用好这“九个妙方”。

业务提供方面,需要从封闭的管理系统向开放的API平台架构转变,从有限的传统业务组合向多样化的数字业务组合转变,从有限、相对封闭的供应商向开源的生态系统转变。

刘爱力:为全球电信运营商转型破局开出的九个“妙方”

运营模式方面,需要从传统流程型产品开发向敏捷迭代开发转变,从有限的数据开发向大数据运营转变,从传统的营销渠道向线上+线下、社区+农商、平台+连锁、专业+合作的融合渠道体系转变,从客户的简单服务向客户体验的360度接触点全方位运营转变,从固化的组织和封闭的文化向匹配数字化企业的灵活组织、开放文化和数字技能转变。

网络体系方面,需要从离散的专业网(如无线、承载、传输、核心、IP等)向虚拟化、软件化、云化的云网一体化架构转变。

基于此,中国电信的目标任务是推动“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三化转型,完成“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四个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三大任务,实现“建设网络强国、打造一流企业、共筑美好生活”三大目标。

被“智慧成果”印证的共识

从近几年全球电信运营商提出的各自战略来看,这“九个妙方”不仅正逐渐形成共识,而且陆续被已落地的实践成果所印证。

2016年,中国电信开始启动CTNet2025网络重构计划,推动网络演进, 通过引入SDN/NFV和云技术,逐步将原来软硬一体、分散管理的网元实现“软化”“云化”,集约化管理。

刘爱力:为全球电信运营商转型破局开出的九个“妙方”

网络重构带来的好处是,通过云网随选新技术和生态合作新模式,中国电信为中小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信息化服务解决方案,让企业像用电、用水一样获取信息化服务。企业可通过自助服务门户一站购齐通信业务、IT服务、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由“点”向“面”的飞跃。该方案大幅降低了企业IT费用,企业持续性IT投入成本降低了46%;缩短了业务开通时间,计算资源由1个月购买并安装缩短为三天;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运营效率,如运维投入人力由3人降为1人,极大地释放了创新型企业的IT压力,已经在上海等20多个科技园区投入使用。

中国电信的“生态魔方”也在逐渐成形,通过与开放的生态链、产业链合作,中国电信不再是传统的电信服务商,而是成为一个可以在智慧城市领域,提供从城市网络设施、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到各类智慧应用的全方位服务、协助政府打造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高效实现治安、消防、安监、城管等智慧应用的综合智慧信息服务提供商。

在某沿海城市,中国电信为当地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应急指挥和联排联调系统,在47个区域部署了1500多套监测传感设备,包括智能井盖、井下水位和河道库湖水位监测点以及小型气象站等,实现易涝区域泛在感知,实时采集上传易涝区域水位和路面积水变化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其次,将原先分散独立工作的库、湖、闸、站及城市排涝系统汇聚形成一体化的“实时可控、联排联调”系统,在接收到预警时,可以做到全网视频联动,五分钟内快速响应,实现泄洪、排涝、导流等应急调度和指挥。在去年7月 “纳沙与海棠”双台风影响下,12级风力和大暴雨级别降雨量,并未导致出现“灾情告急”的现象,成功抗击了台风洪涝灾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