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五胡亂華這段歷史?

1161458202

嗨!大家好。今天閒看秋風帶您走近"五胡十六國"。

為講述方便,不妨將"五胡十六國"的歷史放入中國歷史長河的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時期。這種劃分也是中國史學界的常態。

這一時期共含有四個歷史階段。第一個階段為魏、蜀、吳三國的鼎立,約在公元196—266年之間。第二個階段為西晉的短暫統一和東晉十六國的混戰,約在266—420年之間。

第三個階段和第四個階段是南北朝的對峙和南北朝的並趨衰弱和周隋的轉強,約在420—589年之間。這一時期,共達三百九十四年之久。

所謂"五胡",指的是歷史上的匈奴、鮮卑、氐、羌、羯等五個少數民族。胡人 ,指身體多毛的民族的成員。所謂"鬍子"原意就是胡人身上濃密的體毛,以及鬍鬚。

而"十六國"的稱呼的則源於鮮卑魏末年的史官崔鴻著《十六國春秋》一書。 這本書將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個政權獨立記錄,故又有將此一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

也有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東晉十六國”;其實這個時期的混亂,割據政權的數目遠遠不止十六個,建立者也不限於胡人,也有不少是漢人政權;被統治者也多數是漢人。

現在人們對"五胡十六國"這段歷史的詬病,對"胡人"政權口誅筆伐,無非因為是這些王朝在入主中原之初曾經屠殺過漢人。

但絕無將漢人趕盡殺絕之事。一個王朝如果將臣民統統殺光,自己怎麼維繫自己的生存?

因為歷史是漢人寫的,是儒家學者們寫的。孔子老早就將中國北方少數民族視為"狄夷",非"華夏"族同類。後世孔門的史學家當然也把"五胡"看作"異類"而"亂華"了。

其實漢人的改朝換代又何嘗不是腥風血雨、刀光劍影呢?就連強盛的唐宋兩朝,在當初不都是父子、兄弟之間互相殘殺、你死我活的鬥嗎? 戰爭結束,又有哪一場不是"一將成名萬骨枯"呢?

學習歷史,並非要去記住仇恨;學習歷史更應該著眼於現在和未來。五胡十六國的負面影響不要過於人為的誇大,如此是不利於民族團結的。

其實這些"胡人"的政權創立者們大都是精通儒家學說之人,而其子孫後代更是徹底漢化,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昔日"五胡"今安在? 說不定你我就是其中一人。


閒看秋風999

古代民族的融合靠的是鐵和血,幾代相殺,幾代相和,最終同化歸一。而五胡亂華正是在幾代相殺的階段,殺伐之殘烈,手段之殘忍,實在是前無古人。我個人站在華夏民族的角度,認為這段歷史對當時的漢民族是一段深重的災難,而這段歷史也孕育出了後來的大唐盛世!

所謂的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民族,他們在中國北方先後建立了十六個國家,所以這段歷史也叫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鮮卑、氐三個民族後來是徹底融入了漢族;而羯這個民族則被漢族滅族了;羌這個民族現在還存在,成為中華民族中的重要一員。

之所以會發生五胡亂華這種事,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東漢時的移民政策,把投降漢朝的南匈奴人全部安置在內地或邊界上,這造成成了匈奴窩裡反,而且反的時候比較有實力;二是西晉王朝復辟周禮,把天下分封給了八個王,而這八個王為了爭奪最高權利,相互混戰,彼此又藉助五胡的力量來打擊對方。這個八王之亂把西晉王朝的軍事實力大大削弱了,同時把經濟也徹底搞砸了。五胡一看晉朝不行了,於是紛紛自立為王,攻成掠地,於是五胡十六國開始了。

公元 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佔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山西離石),史稱漢趙,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南至今淮河,北至陰山,西至蔥嶺,東至東海,東北至鴨綠江下游以北,西南至瀾滄江以東,相繼建立了十六個分裂 割據政權。即西晉永興年建立的成(巴氐)、漢(匈奴),西晉亡後建立的前趙(匈 奴)、後趙(羯)、前涼(漢)、前燕(鮮卑)、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 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北涼(匈奴)、南涼(鮮卑)、南燕(鮮卑)、西涼(漢)、夏(匈奴)、北燕(漢)。此外,還有冉魏(漢)、西燕,但沒有包括在內。漢和前趙算一國,史稱十六國時期。而入主中原的五個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鮮卑、氐、羌,史稱五胡。習稱五胡十六國。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四月,漢趙國皇帝劉聰派大將石勒攻晉,在寧平城殲晉軍十多萬人,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並大肆發掘陵墓、焚燬宮殿,史稱“永嘉之禍”或“永嘉之亂”等。

由羯族人建立的趙國,是屠殺漢人最多的一個國家,石勒、石虎都是殺人成隱的國君。由鮮卑族建立的燕國則是殺人手段最殘酷的一個國家,天龍八部裡的慕容復要興復的在燕國便是指的這裡的鮮卑燕國。趙燕兩國殺漢人,吃漢族女子,無惡不做,殺得當時的北方漢人幾乎絕種!這時出現了一個民族英雄冉閔,他依靠漢人的軍隊乞活軍把趙國滅掉,建立了當時北方唯一的漢人政權魏國,又下了一道歷史上爭議很大的《屠胡令》,把羯族人趕盡殺絕!而冉閔最終在與燕國的戰爭中戰敗身亡!

與東晉的懦弱不同,冉閔的冉魏國很有血性。《屠胡令》內容“”凡內外六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斬,漢人斬一胡人首級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東門“。屠胡令的下達,激發了漢人的血性,幾年間漢人把羯族人徹底殺光,又弄死了不少其它胡人,殺胡不下一百萬人!也正是因為冉閔的《屠胡令》讓胡人看到了漢人的血性,看到殺伐的殘烈,鮮卑拓撥部建立北魏國後,改良了民族政策,不再濫殺,並且完全漢化,最終融入了漢民族。

鮮卑融入漢族後,給漢族帶了武力值暴漲,一改兩晉以來文質弱流的形象,文武並重,最終李唐王朝成了中國封建歷史上的一座偉大豐碑!


大秦鐵鷹劍士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在北方陸續建立的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在這期間漢族人遭到了災難般的打擊,人口銳減,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400萬,而西晉強盛時人口2000萬。可以說五胡亂華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野蠻的胡人對華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當然五胡亂華給漢民族帶來巨大災難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五胡亂華歷史在民族融合上的促進意義,遷到南方的中原部族與當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種飽含江南特質的新興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權的胡族,除了趙羯族被滅亡外基本全部融入漢族,在文化上被逐漸漢化,胡族和漢族的隔閡逐漸消融。作為在中原具有絕對文化統治地位的漢族同樣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為隋唐時期的高度繁榮營造了文化基礎。

最後我們應該看到的更多的是外族入侵所帶來的巨大傷害,以史為鑑,要有民族危機意識,明白落後就要捱打,就要受欺凌,甚至亡國滅種的道理。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全民族共同努力,再造中華漢唐盛世,重立於世界之巔。


胖的跑不快

我喜歡歷史,但業餘水平,要是說做學問大概連入門都不算。五胡亂華對漢族無疑是場空前的災難吧。人口銳減,所幸在南方保留下了火種。否則在那麼早的時候發生南宋覆滅的慘劇,漢人還能不能延續下來啊?即便漢人種族還能延續,漢人的文化傳統可能就要消失了吧?

就在80年前,都要進入現代了,日本人還能幹出南京大屠殺的惡行,你說千百年前誰能要求哪個國家的所有軍隊都是文明之師?現在探討古代其他民族比漢族野蠻多少真是沒多大意義。不管哪個民族都應該以現代的價值觀去審視歷史,從而珍惜未來。

五胡亂華雖然對漢族極其殘忍。但也事實上開啟了其他民族與漢族的大融合。這可真是大道運行,變換無常。廢墟中也能涅槃出鳳凰。我們都承認隋唐是華夏的延續,但當時南方大族卻視唐朝皇家為蠻族。那又如何?改變了我們中國人的認同了嗎?我覺得不管從種族上還是文化上,五胡亂華後可能就是我們現代中國人的開端。

不過,五胡亂華對華夏來說是悲慘的。歷朝歷代都應該吸取教訓不讓被外族屠殺的悲劇再發生。可惜還是再發生。所以現在中國人就應該知道內亂就會自亡,疲弱就會被欺負。不靠自強指望別人仁慈,後果很嚴重。


eric165927718

中華大統,各族一家,民族融合的路上總是充滿了不平靜。站在漢族立場,那是一個民族最黑暗低谷的時期,北方漢人將盡;站在五胡立場,為本民族爭取生存空間又有何錯,有哪個民族拓展生存空間不是以屠戮的方式展開的?站在中華民族立場,五胡或消亡或融合,漢族在付出很大代價之後重新成為主導民族,各族共同延續中華文明又或許是歷史必然;站在人類史的角度,這只不過是眾多相同故事中的一個,但一定是結局最好的一個,沒有延續千百年的仇恨與殺伐,只有一個共同輝煌的文明。歷史應當銘記,但仇恨已在千百年間化解。是要牢記中華民族形成歷程的不易與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延續史上碩果僅存的珍貴,還是重新挑起仇恨?若要報仇又該找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