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四百家空殼P2P公司現身廈門!

逾四百家空殼P2P公司現身廈門!

逾四百家空殼P2P公司現身廈門!

開篇語

地方政府首次公佈網貸“黑名單”,其中絕大部分都沒有開展業務。

此前一直備受關注的網貸平臺備案有了新進展,5月9日廈門金融工作辦公室發出《廈門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進一步推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清理的通告》下稱《通告》)中明確了440家網貸平臺將無法通過此次整改驗收工作。

四百家被“拉黑”公司或為空殼公司為套利

2017年11月,廈門市金融辦曾公示了首批5家備案網貸平臺,分別包括京金金融間接全資控股的京東旭航(廈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有限公司、廈門融信普惠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有限公司(農金寶互金)、愛日進(廈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日日進)、廈門乾方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廈門易匯利金融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融360網貸評級組通過校驗發現,本次網貸風險專項整治中不予驗收備案的第一批440家網貸機構,註冊時間均在2016年8月24日之後,且絕大多數並沒有正在開展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首批5家備案平臺中,註冊時間為2017年9月的京東旭航(廈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有限公司(京東金融)並不在此440家網貸機構名單裡。除此之外,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發現,目前21家註冊在廈門的正常運營平臺,均不在440家機構名單中。

融360網貸評級分析師呂佳琦認為,此次廈門金融辦主動清理440家網貸機構的目的在於消除別用有心的機構利用監管套利在廈門註冊空殼公司的可能,從而維護當地正常運營網貸機構備案的有序進行。金融辦先主動清理掉16年8月24之後註冊的機構,再排除未主動提交備案申請材料的機構,重點監測積極配合監管整改專心開展合規網貸業務的平臺,減少當地網貸行業的雜亂無章。融360預測,未來會有更多省市通過發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清理通告方式,來快速篩除從本質上就不屬於網貸機構或無法拿到備案的機構,並對想利用監管套利的機構給予警示。

逾四百家空殼P2P公司現身廈門!

頭一遭!地方政府公佈網貸備案黑名單

廈門金融工作辦公室表明根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2016年第1號主席令)、《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網貸整治辦函〔2017〕57號)、《廈門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廈金融辦〔2017〕8號)的規定,為進一步推動廈門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以下簡稱網貸機構)規範發展,重申並明確6點要求:

一、對於2016年8月24日後新設立的網貸機構或新從事網絡借貸業務的網貸機構,在本次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期間,原則上不予備案登記。

二、對於自始未納入本次網貸風險專項整治的網貸機構,在整改驗收期間提出備案登記申請的,不予受理。

三、新設立的網貸機構在依法完成工商登記註冊、領取法人營業執照後,應當於10個工作日內正式提出備案申請。

四、對於在規定時間內未通過本次整改驗收或無法完成備案登記、但依然從事網貸業務的機構,應當立即停止開展新業務,並逐步消化存量業務。未按照前述規定執行,廈門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按照統一部署,開展聯合處置。

五、對於總部註冊地在廈門市以外的網貸機構,應於6月30日前向廈門市金融辦登記報備。逾期未登記的,將被納入聯合處置範圍。

六、現將在本次網貸風險專項整治中不予驗收備案的第一批網貸機構名單予以公佈(見文章尾部附圖)。請名單上的機構於6月7日前主動向辦理登記的市場監管部門申請機構名稱及經營範圍的變更。逾期未變更的,將被納入聯合處置範圍。

網貸或全國統一驗收標準

2017年12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中,明確規定2018年4月,大部分P2P平臺備案工作應當結束,6月份則是備案登記的最後期限。

據瞭解,監管層的思路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驗而不收(不斷讓機構補充資料,加大各種合規成本);二是實施不發牌照的穿透式日常監管(不急於發牌照,但日常監管完全按管理辦法執行);三是不再提“雙降”,允許合規資產增量。由於P2P整改驗收工作量大、難度大、進度滯後,目前最後期限還沒有確定,需要等下一步通知。

合肥市金融辦相關人士告訴筆者,由於各個地方政策不一,有的從緊,有的較緩,存在一些P2P機構跑到政策寬鬆的地方繼續開展業務的可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還有比較惡劣的事件是某地報紙公然出現了“200萬包備案”的廣告。因此,國家暫緩了備案進程,不再以6月底作為最後期限,未來可能制定統一的驗收標準。

考驗平臺生存能力

統計,2018年4月P2P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1730.95億元,環比3月下降9.64%,同比下降了23.04%。4月,隨著資管新規及備案延期政策的確定,進一步加大了行業的不確定性。部分平臺前期可能為完成備案登記工作,壓縮了自身業務規模,當月成交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調,導致了整體成交量的進一步下降。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4月,全國P2P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1877家,比3月減少了6家,相比2月減少了13家,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到4237家,比3月增加了43家。與此同時,停業及問題平臺事件也相應增多。據統計,4月新增的停業及問題平臺中,8家出現提現困難,6家經偵介入,29家停業。

零壹智庫的數據也顯示,全國範圍內P2P平臺4月份交易額環比下降4.1%至1941億元。截至4月末,貸款餘額約為9812億元,環比下降1.7%,已連續7個月呈下降趨勢。4月沒有新平臺上線。

據分析,從交易數據來看,4月份網貸交易額及借款人和投資人的數量均有小幅下調,主要原因在於臨近備案,平臺處於相對審慎狀態,謹慎收縮交易規模,標的量也出現減少,使得行業整體的交易景氣度出現下降。 關於平臺的貸款餘額,已經連續7個月呈下降態勢,一部分原因是響應監管要求,在專項整治及備案期間,平臺貸款餘額不能出現上升情況;一部分原因在於網貸平臺為控制平臺風險,審批加嚴,放款量減少,從而導致貸款餘額減少。

零壹智庫認為,深圳、北京、上海和浙江4地備案任務最為嚴峻,正常運營平臺數分別為216家、210家、171家和163家,數量合計佔全國總量的51.3%。

監管趨嚴行業洗牌

平臺另覓新出路

網貸在經歷了野蠻生長、問題頻發的過程之後,已經走向了嚴格監管的時代。從廈門高達400多家平臺不合格的名單來看,如今已經進入了網貸平臺洗牌的階段。隨著全國網貸平臺備案的相繼落地,在未來一段時間裡,監管將愈發嚴格,網貸行業將得到淨化。

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有的平臺已經開始另謀出路了。例如“幸福華安”平臺,已不再發布新的投資項目。該平臺人士向筆者透露,平臺放棄了自有線上業務,全部轉移到了線下,但停止線上業務後,公司的盈利肯定受到了影響。

P2P平臺備案雖然一路坎坷,但硬幣總是有兩面。前述合肥市金融辦人士認為,P2P備案延期給了大多數平臺喘息之機,一些大平臺還是存在不合規的現象,如果真是按照6月底的期限,它們很難通過備案。

廈門金融工作辦公室公佈的第一批無法通過整改驗收的機構名單如下圖:

逾四百家空殼P2P公司現身廈門!

特約撰稿 德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