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广州」拥抱高质量发展 广州发力文创新经济

「创新广州」拥抱高质量发展 广州发力文创新经济

今年4月底,广州市2017年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名单公示结束,广州5个区7个产业园获得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认定,包括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印象黄埔文化创意园和励弘文创旗舰园、越秀区的广东文投创工场、荔湾区的广州古玩城、天河区的盛达电子信息创新园和万鹏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以及海珠区的大阪仓1904创意园,广州在发展文创产业的征途中走出了第一步。

文化创意产业为何成为近年来区域发展的热点?今年3月全国两会,“高质量发展”成为政府工作报告新表述之一。在最终消费的上升、服务业占比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不断增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的中国新形势下,文创产业新动能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广州蓝皮书系列之《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5.3%,就业、税收等贡献日益突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呈现新亮点,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文化产业投资增长,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发展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过去五年,年收入增长了4倍多,去年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公司市值增长了10倍,超过5000亿美元,市值排名全球第五、亚洲第一。”今年两会期间,腾讯集团董事长马化腾发布了腾讯集团的“成绩单”,展示了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巨大能量。

文创产业就像种树,培育期很长,有时候甚至种树的人可能享受不到任何树阴。但是一旦培育孵化得当形成势能,就能让区域受用无穷。文创产业孵化培育涌现的品牌和人物,将令这座城市持续享受巨大的经济红利。

文化渗透性强,而且和相关产业的关联性也十分紧密。当下与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的背景下,铸造文创产业新经济发展形态正当其时。未来要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文创产业新经济如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聚动能?

系列报道第一篇,我们将走进从前注重以工业立区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这里有两个产业园获得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认定。我们来看看这块广州投资的热土是如何释放文创新动能的?

到2025年增加值实现1200亿元 文化创意产业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如何发力

发展文创产业新动能已经成为上下共识。素以“工业立区”著称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如何打开“文化立区”的局面,让人好奇,值得深入研究。

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410.07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为13 .94%,已成为区支柱性产业。今年5月上旬,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强调要为黄埔改革发展凝聚精神。会议明确提出,制定实施文化强区新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据《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数据,在广东省2014年和2015年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广州市高新技术文化企业达到296家。“文化+科技”已成为广州当前文化繁荣和科技创新的一大亮点,也成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文创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A

励弘文创旗舰园

“科技+”驱动

VR/AR、人工智能等话题比比皆是,但亲身体验还是会带来颠覆性的印象。走进黄埔区的励弘文创旗舰园,那么很多人依然会感觉眼前一亮。可以说,这里是文化创意科技玩家的聚集地,因为这里聚集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游戏、VR/AR等领域的一线企业,目标是打造顶尖“科技+”文创旗舰园。

国家级“文化+科技”产品展示大厅

不久前,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展演展示大厅在广州开发区励弘文创旗舰园揭幕。展厅内,互动高科技沙盘、红外传感投影、AR影像智能大屏等各种科技产品让人应接不暇。在环幕影院,你可以通过动感座椅、环幕特效和V R眼镜观赏影片,各种新应用包括VR+游戏、VR+教育、AR+阅读一应俱全。这里所展示的产品都是来自广州开发区本土企业,包括多益网络、酷漫居、土星文化等数十家开发区文化科技代表企业。

这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施的一个有力举措。2017年10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从“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划出资金,通过公开招标,在广州励弘文创旗舰园建设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展演展示大厅。

“比如AR互动大屏,屏幕成本在60万元以上,小企业难以支撑这类硬件设备,但是展厅提供了场景体验的平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李思慧表示,如在励弘文创园区里还有一个私人定制家庭影院,不少人来体验后赞不绝口,也带来不少企业订单。

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涌现文化新业态

李思慧所在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是2013年由区委宣传部、经发局指导,8家知名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去年3月,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完成换届,本届协会成员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各类企业100多家,既有综合性的文创园区和孵化平台,又有动漫、网游、文博、声光电、无人机等细分行业的翘楚企业,还有文化创意投资基金公司。这标志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励丰文化”)于2015年上市,近几年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由它牵头并提供了1.8万平方的场地,设立励弘文创旗舰园这个专业的文化+科技产业园。同时,励丰文化还设立了专项文化+科技的投资基金。

新任会长、励丰文化副董事长朱晓励在换届会议提出:“文化科技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动力,‘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区文化产业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

广州励弘文创旗舰园入驻企业43家,重点孵化规划设计类、数字文化体验类、内容IP类三大业态。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创办的人工智能类企业麦仑信息科技,为大型主题公园提供高科技沉浸式体验项目解决方案的悦享环球公司,AR实力企业增强信息科技,打造美丽乡村工程的广州市古上文化,广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十强之一韩国AR企业维多利亚制作等产业新锐。

B

宝盛·印象黄埔园区

文创定位

带动“村改创”

科技带来的驱动力显而易见。黄埔区的另一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宝盛·印象黄埔园则是“村改创”的模式尝试。

走到开发区东区、黄埔区荔联街的核心区域,从大马路拐进去几米,眼前呈现一条整齐干净的具有特色风情的步行街,背靠沧联社区的民房。这里发生过一个区域改造的故事,有很多乡土温情。

在工厂对面升级“村改创”

“对面是康师傅,隔壁是本田,背后是蓝月亮、喜力酿酒、西铁城(工厂)等。”宝盛·印象黄埔文化创意园负责人陈金锋表示村子里住了不少工厂上班的蓝领,荔联街管理流动人口10万人,每天上下班过万人从马路对面往返村子,景象非常壮观。如今整个地区升级改造,除了商铺饭店,引入最多的就是文创企业,由此吸引了不少白领、创业者入住。

二次创业的土星文化就是这里的一家文化企业,其产品也在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展演展示大厅陈列。其独立自主研发、设计、生产金属机械组装模型,开发ST EPC(科学、技术、工程、实践、创造)教育课程体系,“想做特色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工业文化的传播”是他们的目标。

土星文化所在的黄埔荟联创空间是宝盛印象黄埔园区特色的“双创”孵化服务平台。这里通过常态化举办“黄埔荟”企业家沙龙,成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企业间的交流平台。

文创企业、街道文化站、书香羊城分会场、黄埔区图书馆分馆、人文艺术空间都与文化有关,这些不同功能的区域奠定了园区的属性,这个定位在三四年前还是一个创举。

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融入“温度”

据介绍,负责改造的团队益美吉投资创始人之前当过老师。在荔联街搭的这个平台上,当时他想要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有文化氛围的地方。

然而这一点不是谁都能理解的。虽然是租的是集体物业,村民还是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在施工的过程中,村民就搬来凳子在街口对着设计图纸坐着看施工队工作。然而随着如乱麻般的电线被埋进了地下,随着旧楼换新颜,随着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兴起,益美吉当初给出的规划图纸完成了超过九成,改造才获得了街坊们的初步认可。

荔联街道办相关人员表示:“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后来街道领导比较有远见,提出改造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融入‘温度’,加入了文创概念,互相促进,效果很不错。”陈金锋也表示:“街道领导很支持,甚至率先腾出办公场所给园区发展,更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不能简单翻新出租,那样没有什么用,要改造就要整体升级。现在看来,这条路子走对了。

数据

园区改造前经济和社会效益基本为0,改造后,截至2018年4月,吸引企业和商家入驻1 52家,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园区年总产值超过12亿元。从村集体过去管理成本高、收益低下,到整体出租后每年有六七百万元的稳定收入。最重要的是,除环境变美,村民都享受到了改造带来的实际利益。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三大文创产业发展特色

1、将本土文化内容产业化

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垂直领域的文创企业。据董事长熊爱武介绍,欧科从2002年开始探索三位扫描、增强现实、虚拟展示、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遗产方面的多维信息记录,已经开发了“南海Ⅰ号”保护发掘数据采集服务项目、开平碉楼三维据采集、广东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广州博物馆360度全景虚拟博物馆等周边环境全景数据采集和展示系统制作等一系列案例。

在黄埔,像这样可以产业化的文化内容还有很多。未来,如何将这些文化内容产业化,将是2025年实现文创产业小目标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2、凸显“文化+科技”的区域特色

“文化+科技”中的科技感到底有多强?轿车像变形金刚一样拆分、还原,每个零部件都清清楚楚;身体器官每个血管脉络清晰,心脏在有力地跳动……广东康云多维视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康云科技”)研发的Tiss屏幕(“透明多维互动智能展示屏”)上显示着各种各样高精度还原的商品、场景,三维数字化建模展示平台高度还原了现实世界。

康云科技在2017年6月引进了LIGHT&MAGIC团队,该团队由剑桥大学图形处理学博士、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荣 誉 的新加坡籍科学家李家康带队,康云科技目前自主研发并成功获得USPTO专利120余套,为全球上百家公司、两亿多部手机提供图像处理技术支持,已累计获得30余项全球大奖。“从产业角度出发,聚焦‘文化+科技’领域,这是我们区的特色。”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李思慧表示。

3、继续发力集聚企业成规模

作为致力AR应用技术比较早的一家企业,广州增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是国内成熟的增强现实商业方案提供商,他们于年初搬进园区。其总经理戴亨钺表示:“公司发展需要扩大,黄埔区重视IAB,就搬过来。”

像这样的文化创意企业已经在开发区各个区域集聚。去年,广州-洛杉矶-奥克兰三城经济联盟的影视动漫分论坛就在绿地城广州国际智慧产业中心(中新知识城九龙大道)举行,三城影视动漫产业中心在广州市黄埔区落地挂牌。黄埔文化(广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成就在会上介绍,未来将和新西兰方搭建产业平台,共同设立影视动漫制作中心,共同创办如日本宫崎骏美术馆一样有影响力的交流研讨会和展示平台。

今年5月底,大湾区数字娱乐产业高峰论坛暨大湾区数字娱乐产业园开园庆典在广州市黄埔区举行。湾区数娱董事吴第与广州三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唐云链(广州)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黑米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等1 6家入园及意向合作企业代表进行签约。据介绍,湾区数娱初期将以电竞产业链为核心,整合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内电竞产业链资源,打造集游戏厂商、游戏与赛事IP、电竞俱乐部、赛事内容生产及营销推广等企业的平台型园区。

专家声音

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原

文化+科技同质化发展如何突围

关键在于政府眼光

“在2018年讨论文化创意产业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文化战略背景,如何去文化振兴、文化复兴;二是经济背景,既迎合国家文化产业背景又对经济有新的拉动。”作为广州市国规委规委会委员、黄埔区规委会委员,中山大学教授,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原一直在关注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高新科技和文创产业是拉动新产业的两张牌。冯原表示,目前各区都想打这两张牌,实际上都是引入资源。如何突出黄埔的优势?“那就看谁的定位准确,谁会整合区位资源优势。区政府的眼光非常重要。”

“第一要瞄准人,第二在于文化观念,文化不是固有资产,而是观念的转变,把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起来。文化是一种制高点的竞争,具有战略的制高点你才能把人才吸引过来。”有了好的文化、机会和聚合力,人才自然聚拢过来。

冯原认为,工厂很多是黄埔的优势,工业资源可以转成文化资源;其次,黄埔区跟萝岗合并是最大的有利因素,其中科学城连接了广州北部,南边连到了番禺和南沙。加上黄埔靠近珠江,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遗产属性,在创造未来的城市品牌或者拉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合理性方面,拥有更多的历史积淀的资源。

从广州文创产业发展来说,黄埔区应该代表的是整个广州的定位。冯原点明:“在整个大湾区背景下,广州应该起到一个联动的作用,要占据大湾区文化产业的制高点,各区也可将眼光放远些,瞄准大湾区战略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