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聞一多詩集》:敲醒時代的磐音

「读书」《闻一多诗集》:敲醒时代的磐音

清明無事時,我翻看了手邊的《聞一多詩集》。窗外正下著雨,似乎是暗示著我這一頁閱讀是冥冥之中的安排。“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帶著鐐銬的舞蹈”間隱藏著一些與眾不同的情感波動,如此濃烈而跌宕。本詩寫於一九二五年,大約也是清明時節,眼中所見的景緻與我應沒什麼差別,無非是斜風、細雨、桃花、潭水,但是在他的筆下——“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我身逢盛世,無法親歷那個風雲詭譎,軍閥混戰的時代,但我知道先生的心理活動,“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也?”清明時節的落英繽紛與細雨綿綿在當時的聞一多先生看來,大約使那一懷為民為國的憤激情緒蒙上了一層塗抹不開的愁緒,所以他的詩句竟是這般鑄造:“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在這潭看似波瀾不驚的死水中,潛藏的是聞一多先生極高的藝術審美取向與以嚴峻的冷酷偽裝著的火一樣的熱情。他心中的“痛”與“火”相伴而生,在灼熾自身的同時,不無犧牲獻祭的英雄主義和愛國情懷。

閱及愛國情懷,先生的絕世之作《七子之歌》中振聾發聵的吶喊不覺在耳畔響起:“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臺灣。我腦中還氤氤著鄭氏的英魂……”鏗鏘的呼號令我悵然,熱忱的吶喊使我敬畏。這是聞一多的名作《七子之歌》,是愛國詩不朽的傳奇。面對血淋淋的現實鬥爭和滿目瘡痍的祖國,先生悲憤難抑,慷慨執筆抒懷。“掙開枷鎖的情緒宣洩”間洶湧著滿腔的悲憤,直擊人心,警醒漠然的民眾。“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啖著我的骨肉,嚥著我的脂膏”,先生筆下,山河破碎,風雨如磐,七子盡淚下,詩人獨悲歌。——我身處的時代,豐衣足食,不似先生那時豺狼當道,列強橫行,但我悟得明先生的心,“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家國飄零的歲月,先生斥盡了黑暗,以眷懷祖國的哀忱聲嘶力竭般孤苦亡告。所以他的詩句字字凝練,飽含激情:“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在這場視死如歸的愛國戰役中,暗含的是聞一多先生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憎惡以及對祖國山河的懷念與讚美。這首詩裡,先生的星星之火早已燎原,“痛”與“火”卻也沸騰了,只覺他心中“悲”與“恨”交織纏繞,在激昂吶喊的筆調中,熱盼統一的熾熱情懷一覽無餘。

聞一多先生對生命力的拷問總是匪石匪席,而我更像躊躇於“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的哈姆雷特,亦難取其一。然目之所及案上一篇《紅燭》:“紅燭啊!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後才放光出?”卻是陡然清晰。紅燭之問,所問激昂,所答明瞭。恍惚間蹚過了時光的洪流,置身於那樣一個矛盾、衝突的時代,那樣一個有聞一多先生燃燒、流淚的時代。耳畔是先生堅毅的回答“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是了,昔李商隱筆下紅燭“蠟炬成灰淚始幹”,燭淚燃盡,卻未見救贖一絲彷徨的孤魂。終是“五四”的一場浪潮,掀起了一個與前數千年決然不同的新時代,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又如何?“燒罷!燒罷!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獄!”久為塵牢關鎖的紅燭啊,塵盡光燃便是要創造光明。時代的赤子們捧出了自己鮮紅的心,燃出光亮救贖一個個活著但不自由的靈魂。我分明看到紅燭的燭淚鮮紅,卻明白這不是為燃燒自己而傷心流淚,這分明:“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時,才著急得流淚!”站在時光洪流的這一側,我遙遙望著那頭如豆的星火,殘淚如血,周身是自焚的火焰升騰。從心底迸發出的吶喊無聲地傳向對岸:“紅燭啊,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的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雨也許還在下,卻不是死水了;世界格局仍在變,中國卻不再弱小了。(樊鑫鍇)

「读书」《闻一多诗集》:敲醒时代的磐音

長按二維碼

「读书」《闻一多诗集》:敲醒时代的磐音

監督舉報方式

來信請寄:梧州市紀委信訪室

郵編:543002

來訪請到:梧州市三龍大道18號

舉報電話:(0774)12388

網上舉報:http://www.gxjjjb.gov.cn/wuzhou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