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的“酒肉之交”,成就文學佳話!


考證/李白杜甫的“酒肉之交”,成就文學佳話!​酒肉朋友常指在一起只是吃喝玩樂而不幹正經事的朋友,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與朋友酒肉相交,不一定是不務正事,也可能因常你請我願,在吃吃喝喝中加深了情誼,對雙方的事業起正面的促進作用。

歷史上的李白與杜甫的交往,就離不開酒。公元744年,杜甫與李白初次相逢於洛陽,兩位詩壇泰斗一見如故,同飲同醉,攜手同遊,度過了一段彼此難忘的日子。“餘亦東蒙客,憐君(李白)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與李十二同尋範十隱居》)李白與杜甫相遇,是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聞一多曾把這一次的相遇,比之為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杜甫西赴長安時,李白曾有詩贈別:“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魯郡東石門送杜甫》) 面對著離別,李白特意提到酒,希望再次相聚同飲,“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杜甫與李白別後,也常有詩懷念。現存一千四百多首杜詩中,與李白有關的有二十來首,其中直接寄贈、思念李白的,就有十首,大多作於李杜分手之後。這些詩中,有對李白的綿綿思念:“終朝獨爾思”、“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乃至於“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有對李詩的很高評價:“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考證/李白杜甫的“酒肉之交”,成就文學佳話!​天寶十五載,李白從廬山下來,參加了永王起兵與肅宗爭奪皇位的行動,事敗後謀反乃是最大的罪名,但在這樣的患難中,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杜甫卻盡力為之開脫:“處士禰衡後,諸生原憲貧。稻梁求未足,薏苡謗何頻!”是說李白之下山從永王,乃是為生活所迫要討碗飯吃,並非有什麼野心;“蘇武元還漢,黃公豈事秦?”,說的是李白如蘇武等一樣也並非心甘情願地追隨永王;甚至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能有這樣的“酒肉朋友”,是為幸事。

李杜之間的情誼,以酒相會,自然也離不開雙方的共同特長寫詩,創下了千百年來詩壇的兩座高峰,可見,酒肉之交未必情誼淺,也給後人留下了友誼的典範。

酒是人情關係的潤滑劑。在當代,以酒肉招待朋友,是對朋友的尊重,以誠心對待朋友自然也會交到很多朋友。人與人之間的來往,離不開吃吃喝喝,也常在聚會同飲中,加深了對彼此的瞭解,提升了互信,增進了情誼,自然也會在事業上互相支持。相反,離開了酒肉相聚,人情關係會變得冷淡,沒有你來我往的經常接觸,交流與互動,人與人之間會變得冷漠與疏遠。而酒肉之交,未必會不務正業,李白與杜甫的酒肉交往,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稱頌名詩,推動了唐詩達到一個很高的頂峰。

常言道,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可見,酒肉之交不應給予過多的貶責,不應錯誤看待酒肉之交而失去更多的交友機會,失去更多的事業機會。

考證/李白杜甫的“酒肉之交”,成就文學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