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詩人」臧克家:不懈追求光明的文學巨匠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這首詩大家應該都讀過,可以說是膾炙人口。這首詩選自臧克家的《有的人》,是臧克家先生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一首抒情詩,歌頌了魯迅先生甘為孺子牛的一生,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臧克家先生,這位著名的現代詩人和忠誠的愛國主義者。

“農民詩人”臧克家:不懈追求光明的文學巨匠

臧克家

臧克家先生出生於山東濰坊諸城臧場,是聞一多的學生。臧克家先生的作品與生活緊密的連接在一起,具有濃厚的中國韻味,他的文學活動長達七十多年,在不同的時代下書寫不同風格的作品,但本質上都與中國社會的變遷密不可分。

他曾深入農村,瞭解農民的生活,寫出了很多表達農民的詩歌。在舊社會時,他最具影響力的的作品《烙印》真摯樸實地表現了中國農村的破落、農民的苦難、堅忍與民族的憂患;而當抗戰勝利後,農民們將擺脫壓迫,迎來解放時,他創作了《泥土的歌》表現舊社會農民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期盼和平,解放。他在《泥土的歌》的序言《當中隔一段戰爭》中寫到:“幾時,不再讓我為他們悲慘命運發愁、悲傷、憤怒,不再唱這樣令人不快的歌?幾時,讓我替他們——中國農民,出自真情如同他們唱悲哀的歌一樣唱一支快樂的、解放的歌?”替中國農民發出了嚮往新中國,新生活的聲音。

除了《烙印》和《泥土的歌》,《有的人》這首詩可以說是臧克家先生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相信念過中學的人,沒有誰不熟悉這麼一段詩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強烈的對比寫出了偉大的更偉大,卑劣的更卑劣這一觀點,放在當今社會也是非常的貼切,深深地影響著每一代人。

“農民詩人”臧克家:不懈追求光明的文學巨匠

聞一多

除了詩歌,臧克家與聞一多的師生情也為人津津樂道。聞一多不僅僅是臧克家的老師,更是臧克家的知己,聞一多對臧克家的詩歌創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有一則趣聞,臧克家在考取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時,他的作文只寫了三句話,但還是被國立青島大學破格錄取了,而當時的主命題官便是聞一多,而那三句話便是臧克家的詩歌《生活雜感》:“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成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 聞一多從這三句雜感中發現了這位青年身上潛在的才氣,便打破常規,一錘定音破格錄取了他。對臧克家來說,聞一多是最懂他的詩的人。而聞一多,也喜歡這個學生,後來他離開青島去清華大學任教,給臧克家寫了一封信,信中道:“古人說,人生得一知己可以無憾,我在‘青大’交了你這樣一個朋友,也就很滿意了。”人生得一知己,此生足矣。

臧克家的一生對中國文學的發展起到了深遠影響,他的多部作品入選中小學教材,他見證了我國新詩從誕生到發展的全部歷史,對我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