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臧克家的詩歌《老馬》

“總得讓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此詩是詩人早起的作品,寫於1932年4月,正是“九一八”事變半年多一點的時間。詩人筆下的老馬,繼承了杜甫《瘦馬行》及李綱《病牛》等詠物詩的傳統,借物抒情,對負荷沉重的中國農民,表示深刻的同情。

品讀臧克家的詩歌《老馬》


如果聯繫三十年代初期的歷史背景,把《老馬》的主題推而廣之,實際也是古老的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忍受苦難的象徵。

中國是具有四千年悠久歷史的農業國家,百分之八十是農業人口。老馬拉大車是北方農村常見的景象。詩人捕捉這一常見的農村風光,用以象徵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歷史負荷和苦難歷程,引人思考和關注。

第一節的頭兩行,寫剝削者的唯利是圖,貪得無厭。他們摸透了“老馬”“橫豎不說一句話”的性格,不把大車“裝個夠”,是決不罷休的。“總得”一詞的感情色彩流露出剝削者貪婪、冷酷、兇惡的精神面貌。

三、四兩行寫老馬由於忍受“往肉里扣”的壓力,垂下了沉重的腦袋。但這不是麻木不仁,而是把仇恨記在心中。

全詩一共八行,除了第一行寫“主子”的內心世界外,其他七行都是寫老馬:第二行寫老馬默不吭聲、逆來順受的性格;第三、四兩行寫老馬的感受和形象;第五、六行寫老馬的內心活動;第七、八兩行寫老馬在鞭影威脅下的表情和形象。

高爾基說:形象大於思想。臧克家的《老馬》原是實有所指的。但是,其形象卻大於詩人的原始構想。正是在這一點上,詩為讀者開拓了十分廣闊的想象空間,給予讀者以美的享受。

品讀臧克家的詩歌《老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