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伴同時性多發性肺轉移患者的多學科臨床決策探討

1.病例簡介

入院評估:BMI 為 26.26 kg/m2,營養風險評分 0分,ADL 評級Ⅰ級,ECOG 評分0 分。體格檢查:血壓 132/79 mmHg,心肺腹查體無殊。肛門指檢:進指6 cm可及隆起型腫塊,環壁近1 周,管腔狹窄,質地較硬, 活動度差,退指染血。

實驗室查示:大便OB(+),血CEA 為15.8 ng/mL。腸鏡檢查示:距肛10~15 cm可見隆起凹陷性病變,距肛18 cm可見2.0 cm×3.0 cm黏膜隆起糜爛病變,距肛30 cm可見直徑0.6 cm息肉。活檢病理提示(距肛10 cm) 低分化腺癌、(距肛18 cm)低分化腺癌、(距肛30 cm)低級別上皮內瘤變。RAS基因檢測示:K-RAS、N-RAS 和 B-RAF 均為野生型。腸鏡檢查如圖1。

直腸癌伴同時性多發性肺轉移患者的多學科臨床決策探討

影像學評估:1)直腸MRI DISTANCE 評估:直腸中段癌(T3bN2),距肛下緣6 cm,腫瘤騎跨腹膜反折,環周切緣陽性,壁外血管侵犯(圖 2A);2)腹部增強 CT:直腸癌,腹腔未見明顯轉移(圖2B);3)胸部增強CT:兩上肺尖段及左上肺舌段多個空洞結節,右肺中葉外側段實性結節,符合轉移(圖2C)。

直腸癌伴同時性多發性肺轉移患者的多學科臨床決策探討

初步診斷:1)直腸癌伴肺轉移(cT3bN2M1a);2)原發性高血壓。

2.討論要點

3.臨床討論

3.1.1 第1次MDT討論(2015年5月26日)

直腸癌伴同時性多發性肺轉移患者的多學科臨床決策探討

直腸癌伴同時性多發性肺轉移患者的多學科臨床決策探討

2015年11月25日第2次複查:肛門指檢:進指6 cm未及明顯腫塊,局部略增厚,退指無染血。胸部增強CT:右肺上葉前段見3 mm結節狀高密度影,邊界清,左上葉尖段及上舌葉段圓形透光區,下舌段4 mm緻密結節(圖5A)。腹部增強CT:直腸癌化療後,直腸中上段管壁增厚,增強後強化不明顯,直腸繫膜見數枚細小淋巴結(圖5B)。

直腸癌伴同時性多發性肺轉移患者的多學科臨床決策探討

3.2.1 第2次MDT討論(2015年12月1日)

經充分溝通,患者手術意願強烈,於2015年12月2日行直腸前切除術。術中見:全腹未見轉移結節;直腸未見明顯腫塊,漿膜面未見明顯攣縮或充血水腫。切除後大體標本見直腸黏膜面一淺小凹陷,直徑為0.3 cm。術後病理(圖6):(直腸)黏膜層及肌層內可見少量異型細胞浸潤,漿膜下脂肪組織內可見黏液湖聚集,符合腫瘤化療後改變,兩端切緣陰性;系膜淋巴結0/3陽性;提示病理完全緩解(pCR)。

直腸癌伴同時性多發性肺轉移患者的多學科臨床決策探討

4.小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