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贵寡妇:秦始皇帝亲自接见 敬重她远远胜过自己的亲生母

最富贵寡妇:秦始皇帝亲自接见 敬重她远远胜过自己的亲生母

巴寡妇清,意思是"秦国巴蜀地区一个叫'清'的寡妇",当时妇女地位卑微,嫁入夫家之后即随夫姓,"清"便只保留了一个名。她出生于秦惠文时期的巴郡(今重庆长寿千佛),是我国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企业家。

"寡妇清"靠开发经营"丹砂"矿产而发家致富、扬名青史。"丹砂"矿石,可以用来提炼水银,也是炼"不死之药"的重要原料,还可以作为颜料或妇女的化妆品,用途相当广泛。

最富贵寡妇:秦始皇帝亲自接见 敬重她远远胜过自己的亲生母

"清"出身寒微,少年时跟父亲学习诗书,因相貌、气质出众,嫁给了当地一位著名青年企业家,两人夫唱妇随,经营丹砂矿石多年,已是相当富有的大工商业主。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人们感慨她"嫁得好"时,其夫却英年早逝。面对家族纷争、他人觊觎,无路可退的她以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挑起丈夫留下的巨大家业。

然而,"清"的过人之处决非她继承了一份大家业,而是她在发展丈夫留下的家业中,展示给世人的高尚品格和智慧心血。

"寡妇清"财富高峰时,她聘用了几千人,成为秦国当之无愧的女首富,还受到了秦始皇的亲切接见。让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经营秘笈?

最富贵寡妇:秦始皇帝亲自接见 敬重她远远胜过自己的亲生母

秘笈之一是"勤奋"。寒冬酷暑,她钻丹穴,进高炉,架锅添柴,事事亲为,多方讨教,很快掌握了朱砂冶炼提取水银的核心技术,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很多从业多年的师傅刮目相看:这个娇柔女子能成大事!   

秘笈之二是"善于捕捉商机"。能否捕捉与把握商机,必须有开放的眼光和过人胆魄。巴寡妇清身处大山,却放眼天下,她看准了秦始皇统一后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这个巨大的商机,于是果断增大产量,打通水陆两条运输线,在咸阳、长安、中原地区广设经销网点。不久,秦始皇修建皇陵(即骊山大墓)果然需要大量水银。消息传来,应验了巴寡妇的预想。于是她快速切入,积极投标,最终因质优价廉,一举成为垄断该行业的国家供应商。尽管秦始皇的骊山大墓没有发掘,但据专家估计,其中埋藏了至少成百吨的水银,由此可见,"寡妇清"的大客户,无疑正是这个大墓的主人秦始皇。

秘笈秘诀之三"创新"。当时巴郡四周崇山峻岭,物流不畅是制约发展的"老大难"。一日,"寡妇清"登高远眺,几艘忙着装卸货的小渔船让她灵感一动。"何不将采集与冶炼分开进行,缩短水银的运输半径、降低成本?"于是,有了想法马上干,结果成功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

古代治安比较乱,为了保卫家业,"寡妇清"还花钱雇请了200多名精壮彪悍男人,组成私人武装,负责保护矿山安全和当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秦始皇的政策"收天下之兵",严厉禁止地方拥有私人武装,为何却对她能网开一面呢?

原来,"寡妇清"绝非那种"为富不仁"的商人,她很重视干部职工福利待遇以及合法权益的维护,经营期间没发生象"富士康"那样的职工跳楼自杀事件,平时也热心公益事业,经常以财助困,广做善事,赢得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肯定。

秘籍之四是"急政府之所急"。

当秦始皇"派款抽丁筑长城以抗匈奴"的诏令后,"寡妇清"深感"匹妇有责",于是将积累起来的财富悉数捐献给朝廷,作为修建长城的费用,好在当时地方官没敢瞒报吃回扣,"寡妇清"捐款数额之大,立刻震惊全国,引起了秦始皇的高度关注,秦始皇深为她"疏财卫国"的大义之举感动,于是专门将她请到咸阳,给予非常礼遇,还下诏封她为贞妇,以表彰她的忠贞爱国之心。获此殊荣者,并不多见。

最富贵寡妇:秦始皇帝亲自接见 敬重她远远胜过自己的亲生母

"寡妇清"年老后,秦始皇念其勤劳勇毅,精忠爱国、功勋卓著、又无子嗣,孤苦无依,特地降旨接她到首都咸阳颐养天年。

遗憾的是,这位感受"皇恩浩荡"的女实业家,到咸阳不久就卧病不起,为此,秦始皇还专门成立"御医专家组",为她会诊治病。一年后,当御医专家组成员会诊后纷纷微微摇头时,一股寒意沿脊梁迅速遍及秦始皇全身,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默默地坐在巴寡妇清的病榻边,静静地凝视着眼前这张苍老而安详的脸。

此时此刻,她与他:一个是驰骋商海风光无限的女首富,一个是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的"千古一帝"和"绝世暴君",俩人如此惺惺相惜,此时的秦始皇,敬重她远远胜过自己的亲生母亲(当时秦始皇已将自己的淫乱后宫的母亲贬入冷宫),而这个女人临终前对秦始皇究竟说了些什么?这将永远是一个迷,这些像迷一样的细节才最富真情,而这样的真情却永远被历史所遗漏……

作为秦始皇心中"一姐"的"寡妇清"去世后,秦始皇遵照她的遗愿,将其灵柩运回"清"的家乡,厚葬于长寿龙山寨,并在墓地修建高台,亲笔题写"情清台",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和敬意。

一个古代女人能赢得如此高的政治经济殊荣?实乃千年等一回,自然会引来众多的"羡慕嫉妒恨"。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穷乡寡妇竟能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他的意思是:富甲天下的寡妇清,其生意既不非关系国计民生的盐业巨头,也不是关系军事实力的钢铁大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她就是一个属于经营"奢侈品"的名企,而如此一个乡下寡妇,竟能与'万乘天子'(秦始皇)往来,名显天下,不就是因为她富有吗?"其实这句话,真有点知识分子"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

直到工商业相对发达的后明时期,人们才开始正视寡妇清的成就和伟大胸怀,明末诗人金俊明就有诗云:"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卫国能守贞。龙祖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怀妇清。"

读完"寡妇"的故事,自然会引来一个"古代女性经商"的话题。或许女性经商致富本不为历朝倡导和鼓励,史书上记载可谓少之又少,曾有一位学者以此为研究课题,皓首穷经,历时十多年,最终是空手而归,只能从史家的笔缝里获取一、二。

寡妇清的创业多半发生在战乱时期,从秦皇、汉武到魏晋南北朝,推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不仅男性创业少,女性创业经商更是凤毛麟角,即使有史官们也不屑着笔,直到唐宋开放时期,同时得益于武则天皇位的广泛影响,女性创业经商局面才有所改观。

王莽时,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市)有位吕妇,她儿子吕育是县里游徼(巡警),因犯了小错,被县令杀掉。吕母家原来经营盐铁发家,家境富裕,资产数百万。吕母怨恨县令,想为儿子报仇,她就酿了好酒开店卖酒,并购置武器和盔甲。凡有少年前来沽酒,吕母总会多给一些,碰到衣衫破烂的也常送些衣物,根本不在乎价值。几年间,吕母的钱就这么花光了,那些少年准备一起想办法回报吕母,吕母哭着说:"我以前对你们好,并非想在你们身上图利,只是因为县令冤杀我儿子,你们肯怜悯我这老妇人吗?"众少年听了原委,都答应为吕母复仇。

天凤四年(公元17年),那些小伙子约集了好几千勇士,吕母自命为将军,率众攻陷海曲,抓住县令,列举他的罪状。其他官吏纷纷叩头替县令求饶,吕母说:"我儿子罪不该死,却被县令冤杀,杀人者死,有什么可求的?"于是杀了县令,用他的人头祭拜儿子。天凤五年(公元18年)她逝世后,这几千人参加了赤眉、铜马起义军。

最富贵寡妇:秦始皇帝亲自接见 敬重她远远胜过自己的亲生母

武则天时代,在当时第二大商业城市洛阳最出名的女商人叫高五娘,她也是一个寡妇,从事的也是冶炼业;冶炼铜、银。据说她的容貌非常漂亮,先是嫁给了一个姓高的商人,后来再嫁给李仙人。因为钱赚得实在太多了,人红是非多;她被人告发惹上了官司。

唐朝还有一名女富豪叫俞大娘,她生活在中唐的大历贞元年间,从事造船业。当时所造的大船最多能载八九千石,所谓"水不载万",然而俞大娘造出来的航船却可达万石。据说船上可以种花果、蔬菜,驾驶船只的工人就有数百人之多,船员的生死嫁娶都可在船上进行。它航行在江西和淮南之间,每来往一次,就能获得巨利,这种船直接以"俞大娘"来命名。

除了高五娘、俞大娘,史书中还记载过不少女商人的身影。据《太平广记》等书的记载,她们所从事的商业买卖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品紧密相关,有以卖菜为生的"卖菜家妪",也有卖花、化妆品和经营餐饮业的。

《唐代墓志汇编》中还提及过一位杨氏是种植业的高手,"经营财产,会陶公之法,固得水旱无惧,吉凶有资。"女子经商之风自汉唐之后一直缕缕不绝,据《中国经济史》作者侯家驹的考据,"在北宋,妇女还从事茶肆、食店、药铺之经营,并作小贩、卖卦及牙人。"

但是到了12世纪的南宋时,风气终于大变。当时出现了一股礼教运动,对女性的约束大大增加,从此女性被关在宅门之内,再也无法在商场上有所作为。

宋元之后的明清两朝,像寡妇清、高五娘和俞大娘这样的女中豪杰已成绝响。

19世纪初的清朝后期,在南方却冒出来一个郑一嫂,她从事的是十分凶险的海盗业。郑一嫂原名石香姑,她皮肤黝黑但天生丽质,少女时是海船上的妓女,后来嫁给了南中国海著名的海盗郑一。郑一在广东沿海一带组成了一个海盗联盟;红旗帮。全盛时期,红旗帮下分黑、白、黄、蓝、青五旗,拥有大船800多艘、小舟1000多只,盗众一度多达10万之众。

最富贵寡妇:秦始皇帝亲自接见 敬重她远远胜过自己的亲生母

据英国学者康士坦的《海盗史》记载,郑一嫂的企业规模在当时世界上堪称第一,竟大过著名的北欧海盗。红旗帮专劫官船、粮船及洋船,活跃于粤东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基地在香港。红旗帮"向商渔盐米各船收保险(护)费",名目为"号税""港规""洋税","凡商船出洋者勒税番银四百元,回船倍之,乃免劫。"

最富贵寡妇:秦始皇帝亲自接见 敬重她远远胜过自己的亲生母

由于条文清晰,数万海盗过的是有规有矩的非法生涯,红旗帮俨然是一家管理有序的海盗集团。郑一嫂的势力实在太大,引来朝廷的多次围剿。

1808年,清军以八万两白银为代价,邀集英国及葡萄牙海军对红旗帮发动总攻击,红旗帮被迫接受"招安",郑一嫂授诰命夫人,至此,粤东一带海盗活动平息。1822年,郑一嫂定居澳门,开设赌场,得享天年。如果从渊源上来看的话,她还是澳门赌业的开山鼻祖之一。

我们应该向古代女商人致敬,当然郑一嫂除外,海盗事业并不光彩。这些凤毛麟角的女商人,相比当下政府给商人的地位和政策,她们在男权社会下的成功的确不容易,付出的事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和努力。她们的成功不在于不在于赚了多少钱,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更在于她们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巾帼可以不输须眉",男女应当平等的先进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