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圍棋之後,人工智能挑戰人類辯論能力,首戰告捷!

本週一,IBM在舊金山舉辦一場人機辯論大戰,由IBM最新人工智能產品Project Debater對戰2016年以色列國家辯論冠軍Noa Ovadia以及以色列國際辯論協會主席Dan Zafrir。其目的是讓AI根據一些非常標準的辯論規則,即不會提前公佈辯論題目,也不會提前準備辯論內容,來進行一系列合理的論證。

辯論賽的流程如下:四分鐘開場演講,四分鐘反駁和兩分鐘論證總結。人類辯手首先發言,然後Project Debater進行反駁。據外媒報道,Project Debater拋出了不少己方觀點,同時還根據對手的發言進行了反駁。

繼圍棋之後,人工智能挑戰人類辯論能力,首戰告捷!

在進行的兩次辯論中,辯題一為政府是否應該增加空間探索的費用,其中Project Debater持正方觀點,人類選手持反方觀點;辯題二為遠程醫療是否會在醫療中佔據更大的比例,依然是Project Debater持正方觀點,人類選手反之。

這看起來像是一次巨大的飛躍,甚至比2011年IBM Watson展現出的危險能力更讓人印象深刻(當時Watson在一場比賽中戰勝了來自哈佛和麻省理工商學院的學生)。如今,IBM的這次AI演示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並獲得了很多可以借鑑的數據。與Watson類似,這個AI系統可以分析所有數據的內容從而得到相關的答案,與之不同的是,這一次,“答案”是在四分鐘的演講中獲得的。

繼圍棋之後,人工智能挑戰人類辯論能力,首戰告捷!

以辯題二為例。Project Debater引用了消息來源,迎合了觀眾對兒童和退伍軍人的喜愛。這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它可以在幾分鐘內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新生級的學期論文類型的論點,即使遇到一個沒有做具體準備的辯題。

據瞭解,該系統擁有“數百萬篇文章”。假定在其數據庫中有大約100個知識領域,當它得到一個辯題時,需要花費幾分鐘的時間來決定什麼哪些素材可以更好地支持這個話題,進而創建一個相關的描述演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試圖直接與人類對手進行幾乎實時地爭論(系統需要幾分鐘對人類選手的4分鐘演講進行分析,然後才能做出反應)。

繼圍棋之後,人工智能挑戰人類辯論能力,首戰告捷!

IBM Research首席研究員、Project Debater創始人Noam Slonim表示,六年前他們就進行了這個項目的培訓,直到兩年前才獲得了參與辯論的能力,辯論者的智慧來自於數百萬的期刊和報紙文章。Slonim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繼今天的表現之後,Project Debater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參加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隨後可能會舉行一次研討會,學者可以提供他們對Debater表演的評論。

西北大學教授、NarrativeSciences創始人Kristian Hammond表示,這項技術可能被證明是有用的。但Hammond強調,IBM的軟件只是在重複它所挖掘出來的東西。他說:“在任何階段,系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而在人類中,我們認為這是愚蠢的推理。”

多年來,IBM一直致力於可對大量文本進行挖掘的人工智能軟件的開發。當然,Project Debater不會試圖建立一個基於對問題主題的理解的論點,而是簡單地通過結合以前論點的元素和維基百科的相關信息來構建和論證。至於Project Debater能否得到行業與市場的廣泛認可,還要時間去證明。不過,之前AlphaGo證明了AI可以涉足棋類競技,如今,Project Debater或許是想向人類的辯論能力發起挑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