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行的这笔投资重塑了国际形象,全球化进程走出新路

古往今来,想要成大事者,必须打破常规才能先声夺人。

就比如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政治改革,莫过于先秦时候的商鞅变法了。

然而商鞅变法刚开始并没有得到秦国民众的认同。于是商鞅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营销点子,那就是还没颁布法令,就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

老百姓当然不信啦:天上咋会掉馅饼?所以一开始根本没有人敢去搬木杆。

商鞅看百姓不相信,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

重赏之下,总算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这意思就是:我商鞅说话算话,童叟无欺。

中国进行的这笔投资重塑了国际形象,全球化进程走出新路

这一下子,商鞅言出必行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等到他颁布法令,民众都自觉服从他,他的变法才得以顺利推行。

当今世界,也到了需要一场重大变革的时候。

正如观潮君昨天的文章《闭关锁国可不止贸易战!》里说的那样,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右倾苗头已经出现了。全球化正在迎来其挫折期,而美国更是发起了贸易战,关税大棒一挥下来,全球都惶然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国家站出来,重新给世界以全球化的信心。

在此之前,中国就积极通过“一带一路”来推行其全球化理念,并与相关各方共同中出资成立的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

然而就像秦国民众一开始不信任商鞅一样,外界对于中国牵头组织的亚投行并不信任,认为亚投行是中国借由投资施加其政治影响力的工具,而不是真心实意想推进全球化。

那么亚投行该怎么做,才能消除外界质疑呢?

用外国人任要职?现任亚投行副行长就是个英国人丹尼·亚历山大,他可不是用来充门面随随便便找来的外国人,他可是担任过英国内阁大臣,而且英国在亚投行话语权也不少。

中国进行的这笔投资重塑了国际形象,全球化进程走出新路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公正无私、毫无偏袒地做投资。

在成立的头两年里,亚投行批准了4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为亚洲各地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而令人吃惊的是,其中超过10亿美元将用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印度也成了亚投行最大借款国。

这个结果让外界之一亚投行的人大跌眼镜:中国不是和印度关系不好,去年甚至一度剑拔弩张吗?怎么中国牵头的亚投行还在投资印度?

中国进行的这笔投资重塑了国际形象,全球化进程走出新路

其实这才体现了中国提倡“一带一路”计划的真实目的和胸襟。

首先,印度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印度这些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更是突破了7%,在全球经济增速迟滞的情况下,印度说不定就是下一个强力增长点。

其次,印度有很大的投资需求。尽管印度经济增长快,但是这种增长还很脆弱。制约印度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是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如果基础设施上不去,印度就难以承接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亚投行聚焦印度基础设施中的两个领域:电力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好容易被人忽略,而亚投行正在默默地投资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长线却能发挥作用的领域,比如在泰米尔纳德邦,亚投行提供了1亿美元贷款建造输电线路。

最后,这样的投资安排也充分说明了亚投行对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诚意。亚投行绝不是中国一家的,也不是中国对外施加影响力的工具。中国只是亚投行的发起国,属于其中占有较大股份的一个股东。印度在亚投行的股份虽然没有中国多,但也是股东当中较大的一个。投资印度当然是合情合理。

这样大手笔投资和中国产生摩擦的国家,显然说明了中国主导的全球化并不是带有政治目的的,而是友好的、平等的,和那些动辄挥舞大棒的国家截然不同。这样的投资也能起到“徙木立信”的作用,树立起中国对外投资的诚信形象,打消外界质疑。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中国这么做无疑是重新给全球化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可以说是很妙的一手了。

中国在外的投资还有很多布局,观潮君将在未来的文章里继续介绍中国对外投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