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傳媒王長田說錢不好騙了!資本正在撤離影視行業?

光線傳媒王長田說錢不好騙了!資本正在撤離影視行業?

6月18日,光線董事長王長田在第二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表示,資本正在撤離影視市場,目前很多影視項目的融資都出現了問題,他預言在未來一兩年來,會有幾千家影視公司會倒閉。

至於原因,他提到目前影視圈鋪張浪費的現象,影視公司創始人“高消費、住高級賓館、開party、坐頭等艙”等個人行為傷害了投資人的感情,他認為資本不會像以前那容易“說騙就騙”了。

王長田能說出這番話,與其本人的為人處世風格有直接關係。據媒體報道,作為中國最大民營傳媒娛樂上市公司光線傳媒的總裁,王長田的總裁生活有點不太一樣。他不考慮投資房產,不熱衷收藏藝術品,生活中甚至不怎麼愛花錢。每天中午都吃媽媽給帶的盒飯;喜歡喝茶、看書、寫字,把和同事去巷子裡蒐羅美食當做娛樂。

話歸正傳。如何看待目前的國內影視產業?應該辯證看待,首先應看主流。近幾年,中國電影票房突飛猛進,邁入“單片20億時代”;“小鮮肉”藝人崛起,粉絲經濟矚目;“IP熱”持續不退,大量IP改編電視劇形成話題效應。中國電影的產量從不足百部躍升到2017年生產故事片798部的規模,從生產創作、觀影人數、票房收入等多項指標來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個電影大國。國家電影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的票房市場已經達到202.18億元,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

但回望過去一年股權投資行業對文化傳媒板塊,尤其是影視板塊的投資卻會發現,經過2015年的併購熱潮、2016年的政策收緊後,2017年文化傳媒市場投融資更加趨於理性。影視投資行業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出現放緩。電影票房不達預期、行業增速並未達到資本的預期,曾經的一些商業模式探索也沒能很好達成,這些都影響了資本對影視領域持續投資的積極性。

光線傳媒王長田說錢不好騙了!資本正在撤離影視行業?

另一方面,不少行業亂象在去年漸漸浮出水面,替身、摳像、片酬虛高、數據造假、IP泡沫等問題成為輿論焦點。

1、收視率造假和偷票房現象仍然存在

偷票房一直是近幾年影響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大毒瘤,多部熱門國產電影都曾傳出過票房造假的醜聞。據媒體總結,偷票房的形式主要有手寫電影票,看A電影給B電影票,售賣套票,雙系統售票偷票房,團體票不出票,製造“幽靈場”等多種方式。

前幾年,數據造假越來越嚴重,虛假的票房、虛假的點擊率、虛假的收視率等“假貨”層出不窮。這些建立在造假基礎上的大數據,嚴重影響人們對一部好作品的評判。“數據造假”這個關鍵詞貫穿了2016年和2017年。

收視率造假的問題這個提了這麼多年,“毒瘤”一直沒法拔除,以至於開始嚴重影響行業的良性發展,其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主要是兩點。一是天價利潤,背後利益糾葛縱橫;二是資本湧入,行業良性競爭建構困難。

電視劇製作方在向電視臺售出電視劇時通常需要做出收視率擔保,因此雙方會附加簽訂一份對賭協議,電視劇播出時必須達到協議中保證的收視率數值,製作方才能從電視臺拿到全部的購片款,否則按照協議比例相應扣款。資本炒熱了市場。

2、收視與口碑倒掛,多數熱播劇徒有虛名

回顧過去一年的電視劇市場,會發現國產劇口碑與收視倒掛的現象仍然存在。雖然這一年出現了《人民的名義》、《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口碑票房雙收的優質作品,但相當多的熱播劇仍然深陷口碑低迷的窘境。

3、明星高片酬擠壓制作空間

​管控明星天價片酬,應該從規範演員經紀人入手。明星片酬過高,連央視都出手批評。央視新聞頻道製作了“演員天價片酬”專題,指出如今影視劇製作經費分配十分不合理,明星片酬佔了大頭,編劇、後期配音等工作人員酬勞極低。

如今大部分的電影中,演員片酬已經佔了製作費的一半,有些甚至達60%至70%,製作的資源就變少了。央視的報道中更提到,《如懿傳》兩位男女主片酬加起來合計1.5億元,時下當紅的幾個流量小生的片酬更高達8000萬到1.2億元。

光線傳媒王長田說錢不好騙了!資本正在撤離影視行業?

4、多檔國產綜藝深陷抄襲風波

國產綜藝節目喜歡“借鑑”國外綜藝,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僅在過去的一年,就有《嚮往的生活》、《中餐廳》、《親愛的·客棧》、《中國有嘻哈》等多檔節目被指抄襲韓國綜藝。雖然節目組拒不承認,但已有不少網友在網上列出了抄襲證據,令這些節目一時之間陷入了輿論旋渦。

影視行業各種亂象,與影視資本化有直接關係。但板子不能打在影視資本化的屁股上。影視資本化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了可以促進行業快速發展。用的歪了,就會出現各種亂象。

泛娛樂產業的崛起,使“娛樂資本化”、影視資本化成為風潮。典型的是明星IP資本化,影視公司對於明星IP紛紛一擲千金。隨著影視投資熱潮的興起,包括知名藝人在內的影視行業稀缺資源深受影視市場和資本市場青睞,從而加速明星IP資本化的進程。

與此同時,“娛樂資本化”愈演愈烈,吸引了“煤老闆”、上市公司等大量社會資本進入。在這種情況下,明星成為IP,可迅速套現。對明星而言,其個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可以轉變為公司利潤,在資本市場上被市盈率倍數放大後,能讓明星IP實現減持套現。但這種運作實際上是明星IP套利。

正像業內人士反思的,資本一度認為‘大IP+小鮮肉’是中國電影工業超越寶萊塢、趕超好萊塢的合理路徑。經過過去一年半的驗證,大家發現觀眾並不買賬——結果可以從票房情況看出,在投資上也就變得謹慎。

對包括影視傳媒在內的泛娛樂行業來說,投資需要回歸理性,只有提升作品本身的製作質量,才是最終票房或者營收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