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看了就瞭解了!

一、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教育專家盧勤指出:

“今天的家庭教育,很多爸爸媽媽有些誤區,就是拿得起放不下。從管吃、管住、管穿、管用、管接送,然後管找對象......父母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

其實,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如果你放任不管,會讓孩子變壞,大可以從生活中觀察他,出現問題直接溝通,完全沒必要去幹涉他的一言一行。

畢竟,這一生,是他來過,而不是你替他過。再強大的父母,也無法陪孩子走完屬於孩子的人生路。

在電影《摔跤爸,爸爸!》中一個細節,讓筍乾老師感觸最深:“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影片裡大女兒吉塔,最後終於殺進了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摔跤決賽。

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看了就瞭解了!

決賽那天,父親因教練的陰謀,無法趕到現場。比賽越來越難,對手的攻勢越來越猛。沒有父親的吉塔,幾乎已經被現場解說員篤定失敗。

但,就在這一瞬間,奇蹟出現了。不再仰望父親力量的吉塔,內心的小宇宙,終於因為自己而全面爆發了!

她瞅準對手放鬆警惕的一剎那,用摔跤比賽中難度係數最高、得分最多的一個動作,成功逆襲成為第一個獲得英聯邦運動會摔跤比賽的印度籍冠軍。

在父親看不見的地方,吉塔學會了獨自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這一刻,我覺得吉塔真正長大了,因為她在逆境中抓住了獨立生存的機會!

二、你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會發現孩子很多的“壞習慣”。而很多家長就根據表象分析,以為孩子是學壞了,所以該打。

其實,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所謂的“壞習慣”“缺點”,不過是孩子在成長中的個性,你不願接受是因為你看不到其中蘊含的價值。

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看了就瞭解了!

想在管教孩子方面更有成效,以下的意見,很值得父母參考:

  • 愛扔東西,不要管!

在你看來,孩子砸、摔、扔、撕、拆東西等行為充斥著“破壞力”,應該嚴厲禁止。

但是,孩子的求知慾正是通過反覆拋撒、移動物體,來思考他和物體空間之間的關係。這對他的觀察力、認知能力以及探索興趣等都非常有益。

  • 不愛分享,不要管!

小孩子自私不是問題,強迫孩子分享的大人才是問題。因為自私其實是孩子的本性,而分享則是習得的觀念。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家長先要明白:人要先懂得自私過,才能學會分享!兩三歲的孩子通常佔有慾很強,而懂得與人分享,通常要到七八歲左右。

這種暫時的“自私”行為,恰巧說明了他們的心智在成長,家長不能打擊,而是要尊重。當孩子犯錯時,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自己負責,反而更能培養孩子獨立而理性的人格。

  • 亂塗亂畫,不要管!

孩子愛塗鴉,說明他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強。我想,孩子多點創造力是好事。

比起,粗暴地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你不妨試一試利用規則效應,給孩子規定可畫的範圍,漸漸戒掉他們在牆上作畫的習慣。

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看了就瞭解了!

  • 喜歡頂嘴,不要管!

其實,孩子的語言和智力成長,跟父母的“鬥嘴爭辯”有重大關聯。

因為孩子會逐漸發現,父母不見得總是對的,他們會試圖儘可能通過爭辯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不滿等,這也是孩子長大的一個標誌。

三、請您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長

教育孩子,是沒有一套既定公式的。但是,愛與管教,必須是並行的。

孩子不能夠只有嚴厲的管教,而沒有溫暖的懷抱。孩子需要雙親清楚豎立的界線,也需要雙親柔軟貼心的體諒。

更明確地說,給予孩子恰逢其時和恰如其分的教育:三分教育,七分等。

停下來,等一等,因時制宜,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同時設法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多提供機會讓他盡展所長。

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他自己做決定。

如同龍應臺女士在《目送》中說的那樣: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身為家長,就是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

當你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他們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

並且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培養出獨立而理性的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