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工者到“準業主” 他們靠小龍蝦養殖走上致富路

夏季,小龍蝦是許多市民喜愛的美味。在市場需要大量小龍蝦供應的同時,養殖小龍蝦的農戶也因為增收而開懷。新津縣文井鄉大明村,以前產業結構單一,農民靠種植一年兩季水稻、小麥為生,農民收入在新津全縣排名靠後。從今年開始,由於引入了稻蝦共養項目,現在每天出產小龍蝦上千斤,村民光是在項目上打工,一天收入超過200元。下一步,業主還將把小龍蝦養殖返租給村民,讓村民自己成為“準業主”。

從打工者到“準業主” 他們靠小龍蝦養殖走上致富路

現場直擊

帶你去看小龍蝦怎麼打撈

幾個地籠收完,小船裡的龍蝦已經快過半,為了防止小龍蝦逃跑,工人們將小船推到岸邊,裝進提前備好的塑料筐內,再運至蝦田旁邊的分裝處。

從打工者到“準業主” 他們靠小龍蝦養殖走上致富路

一開始擔心挖爛田

懂得稻蝦共生原理放下心

據瞭解,之所以村民有這種擔心,是因為稻蝦共養要在稻田四周挖蝦塘,蝦塘深1.5米,橫截面呈梯形,上寬4米,底寬1米。插秧時降低水位,將稻田中的水排出,蝦就會回到蝦塘中生活。等水稻長到一定高度,又將水位提高,蝦就會進入稻田,與水稻共生。小龍蝦的糞便和殘餌可為稻田增肥,種出的稻米產量高且品質好;另一方面,小龍蝦能將雜草及水稻的無效分裂莖葉當做餌料吃掉,減少農藥使用和人工清理田地的成本。此外,稻茬可成為小龍蝦天然棲息地,養出的龍蝦個大味美自然就銷路好。

一開始,村民們只知道要在稻田邊挖深溝,並不知道稻蝦共養的原理,所以才有疑慮。通過鄉、村兩級幹部挨家挨戶做宣傳,開大會,村民逐漸理解並支持稻蝦養殖項目,並積極加入改造蝦塘的工作中。到目前為止,全村已經建設了2000畝小龍蝦養殖田,從5月起首批小龍蝦進入收穫季節,每天出產上千斤供應成都市場。

從打工者到“準業主” 他們靠小龍蝦養殖走上致富路

工人有多少要多少

收入可觀過去不敢想象

小龍蝦養殖給大明村的村民帶來了什麼?據敖華君介紹,在引入小龍蝦項目前,村上剛剛經歷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改造,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入項目流轉土地,就是由土地股份合作社跟業主簽訂的合同。合同中,土地租金是每年800斤黃谷,除此之外,項目利潤的2%在年底作為紅利分給村民。平時,村民可以項目中打工,挖蝦塘、打撈、分揀、栽秧……只要勤快就能掙錢。

這幾天,稻蝦共養的稻田正在插秧,來自大明村和附近其他村的100多個村民在秧田裡幹活,他們每天的報酬是200多元/天。插秧的用工量太大,中倫公司負責插秧的管理人員直抱怨“工人簡直不夠”“工人有多少要多少”。

“過去自己種水稻,一年忙到頭,插秧、施肥、除草、收割,1斤稻穀的收購價1元錢左右,一畝田收入也就八九百塊錢。現在不僅有租金,自己打幾天工的收入都超過這個數了。”幫著插了7天秧的村民王建成說。當他聽說稻蝦共養產出的稻米可以賣到10元—30元/斤時,更是睜大了眼睛感嘆,“以前只曉得老老實實種地,真是不懂啊!”而在村裡相對比較貧困的陳安鳳,過去守著兩畝多田日子過得緊巴巴,現在搞小龍蝦的分揀,一年有至少5個月時間可以項目上打工,收入可觀,陳安鳳說,“以前想過外出打工,但已經50幾的人了,也找不到啥工作。(會有這樣的收入)以前不敢想象。”

從打工者到“準業主” 他們靠小龍蝦養殖走上致富路

從打工者到“準業主”

下一步還要“一三互動”

對此,業主中倫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也覺得這種模式很好。將基地的生產和管理交給村民,本地人管理我們放心。作為公司,只需監督產品的質量和後端的營銷,這樣一來更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