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激励机制!导入这薪酬模式,企业人效翻倍!

前言:

越来越多企业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企业的薪酬、绩效激励机制,旨在更好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但大部分激励机制,尤其在推行绩效机制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激励机制!导入这薪酬模式,企业人效翻倍!

我记得我曾经到一家企业去做辅导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个店长拿的是固定底薪一万元加上他的营业额的提成,这个模式看起来很有道理,为什么?让我们这个店长关注我们的营业额,关注我们的业绩提高,可是你要知道一个企业的经营要的是营业额还是利润呢?很显然,老板肯定要的是利润。可是这个店长为了提高他的营业额,不断的增加了什么?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激励机制!导入这薪酬模式,企业人效翻倍!

第一,增加了人员的配置,把只需要两百人的门店扩展为三百人,很显然,增加的这一百个人无疑中不断地增加了企业的投入和成本。

企业的利润却在不断的下滑,说明什么呢?说明在薪酬设计当中没有实现这个店长的利益和老板之间的利益趋同。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激励机制!导入这薪酬模式,企业人效翻倍!

小结:底薪+提成的弊端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带走利润,而且如果底薪部分占比越大,还会降低员工的创造力。

2、加提成点数,虽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业绩的情况下,公司的成本费用率会上升,相对而言利润率下降,而且增加点数的激励性有时效性,一般在增加的头一两个月有点效果,之后又会回归过去和常态。况且加少了员工没感觉,加多了企业吃不消。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激励机制!导入这薪酬模式,企业人效翻倍!

作为老板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如何设计薪酬绩效机制让员工与老板利益趋同?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激励机制!导入这薪酬模式,企业人效翻倍!

特别推荐KSF增值加薪法——一种员工和企业共赢的薪酬分配模式(适用于管理者和一线销售人员)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激励机制!导入这薪酬模式,企业人效翻倍!

KSF是什么?

KSF是一种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是一套给员工提供加薪机会,又不增加企业成本,以此激发员工拼命工作的薪酬方案。它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细节。

薪酬全绩效的6大好处

1、凝聚核心员工:越是优秀的员工越喜欢绩效,越是低效能员工越是抵制绩效;

2、激活潜能员工: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做的更好就奖励,激发员工潜能;

3、降低经营风险:薪酬与绩效高度挂钩,大大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投入风险;

4、确保投入产出:与员工分享增值,增量的钱,确保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5、共建多赢模式:激发全员增收降本,与员工分享增收和增效的钱;

6、实现利润倍增:通过事业合伙人多赢激励模式凝聚核心员工,薪酬全绩效模式激活潜能员工,全员增收降本,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同时,确保企业投入产出比,实现企业经营利润倍增的目标。

二、基于增量所创造的分钱激励模式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激励机制!导入这薪酬模式,企业人效翻倍!


KSF的分钱与共赢模式

一、分谁的钱

1、市场的钱;2、浪费的钱;3、新价值点的钱;4、超值的钱;5、高效的钱。

二、凭什么分钱

1、员工创造了更高价值;2、人效提高了,资源充分利用了;3、做出了超出原来的价值、产值;4、做出做更好更多的事情。

三、如何分钱才有意义

寻求平衡点,比过去做得更好

原则1:只要做得比过去好,超越 标准就可以分钱

原则2:企业愿意为粘合度、匹配度高的指标付费

原则3:①平衡线思维:

员工收入增加、企业利润增长

给员工一份加薪计划,给企业一套改善企业的的方案;

②平行线思维:

平行向上、可持续良性增长

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粘合,实现目标一致趋同

设计案例:某企业生产经理的KSF薪酬绩效设计表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是激励机制!导入这薪酬模式,企业人效翻倍!

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KSF模式,将他的薪酬分为8个部分。并且这些都是与公司利益密切相关的,作为生产经理也有能力去改进的。

1、产量每增加x元,奖励y元,每减少x元,少发y元;

2、辅料成本率每降u,奖励v元,每升u,少发v元;

3、产品性能合格率,每上升m%,奖励n,每下降m%,少发n元;

4、及时交货率,每上升a%,奖励b元,每少a%,少发b元;

5、员工流失率,没流失,奖励200元,每流失1人,少发100;

KSF全绩效模式,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本文所讲的:激励性KSF薪酬绩效模式实操内容及案例,来自《绩效核能》一书,想深入学习的,建议点击以下链接购买!书内附数十个行业案例,送独家视频学习资料。


总结:

老板要学会用机制,让企业自动运转,不要什么都亲力亲为,这样就算累死自己,也不见得有好的结果。

对于这种模式,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或私信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