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該跟巴菲特學什麼?

我們不該跟巴菲特學什麼?

巴菲特能夠成為當今世界最成功也是最著名的投資者,到底是因為什麼?有哪些我們常人不知道的秘訣?

我想,有這麼幾條是非常關鍵的

1. 浮存金

第一條是我們分析了很久的浮存金模式。巴菲特通過收購保險公司,並且投資能持續帶來現金流的公司——像喜詩糖果和可口可樂這種——來獲得源源不斷的用來再投資的資金。

浮存金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自帶槓桿——準確地說這對投資能力超凡的巴菲特和芒格是好處,對我們就未必了。

之前我們也說到,伯克希爾·哈撒韋整體的槓桿大概是1.5~1.6倍左右,這也放大了巴菲特的收益。

2. 控股或整體收購,強勢介入經營

這一條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但你應該從我們之前講過的很多案例中已經看出來了,那就是:巴菲特的投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控股或者整體收購。

首先這是巴菲特模式的自然要求,你想調動那麼多浮存金必然得當大股東。你要是花5萬塊錢買點中國平安的股票,說你們賬上的保費借我投資一下,估計他們得報警。

當然,也有不少公司,巴菲特是安靜地做一個小股東的,可口可樂就是,可是架不住他買得多,2017年可口可樂給巴菲特的分紅就是幾億美元,我等小散戶實在是比不了。

不過,這還只是做大股東的優勢之一。更重要的是,當你做大股東的時候,你就可以影響公司的決策,參與公司的經營了。

我相信很多人對巴菲特的印象都是,每天讀書看報,天天研究各種公司的財務報表,然後哪天突然看見一個公司不錯,價格還挺合理,就找芒格一嘀咕,倆人一通兒令人窒息的操作,狂買一堆股票,然後每天坐等股票升值,分紅加息……順便笑嘻嘻地傳授點投資經驗、人生雞湯之類的。

但我們之前講的桑伯恩地圖和《布法羅晚報》的兩個案例都說明了,巴菲特翻起臉來那可是比翻書還快。不管是進駐董事會挑戰管理層,還是親自下場正面硬剛競爭對手,或者是收購來一個公司就進行大裁員以縮減成本——這都是巴菲特曾經幹過的事。

這和我們印象中那個和藹可親的智慧老人的形象可差遠了。但資本遊戲就是這麼無情,你不這麼玩最終吃虧的就是自己。雖然巴菲特後期風格主要是尋找自己信任的管理層來管理旗下公司,自己做甩手掌櫃,但這不意味著在需要他激進強勢的時候他下不了狠手。

想想《布法羅晚報》的例子吧。巴菲特不但讓主編成立週日版攻堅小組,還自己每個月親自檢查進展,甚至幫助一起設計報紙版面,考慮廣告報價,制定推銷方案和定價等等。

這已經不是炒股炒成股東了,而是炒成了半個CEO。最終苦熬五年把競爭對手打垮,然後自己坐收高額利潤。這種玩法我們小散戶能複製麼?

3. 優越的資源條件

巴菲特還有一個非常常識性的,但是很少人意識到的優勢。

大家總說巴菲特研究公司水平高,光看財報、打幾個電話就把研究搞定了,所以才能常年在遠離華爾街的小城奧馬哈每天決勝千里之外。

但有一件事大家總是忘記:巴菲特要是想調研一個公司,拿到的信息質量和我們能一樣麼?他是打幾個電話就把情況瞭解清楚了,但人家打電話的對象都是誰呢?

我們還拿之前講過的GEICO保險公司舉例。

之前我們說,70年代的時候GEICO的經營出了一些問題,導致公司開始虧損,另外由於業務不斷擴張失去了核心競爭力,於是兩年股價跌了快90%。結果CEO只能下課,董事會請來了新的CEO接任。

新CEO是一名43歲的保險行業老兵,名字叫拜恩。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一向對管理層的素質水平非常重視,所以他是怎麼做調研的呢?他直接給《華盛頓郵報》的著名主編凱瑟琳·格雷厄姆打了個電話——因為當時他已經投資了《華盛頓郵報》——巴菲特讓她幫忙給他和拜恩約個會面,然後找拜恩聊了幾個小時。

在這個過程裡,他詳細瞭解了GEICO當時的運營狀況,瞭解到它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並且打算怎麼改進。同時,巴菲特也對拜恩這個人做了個人考察,他覺得拜恩不像是個職業經理人,更像是公司的主人,有很優秀的企業家素質。

後來巴菲特說,“關鍵是要弄清楚拜恩對於這個問題重重的公司是真的很鎮定、臨危不懼並且很專業,還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辦”。而聊過之後他的判斷是,“拜恩十分理解保險業,而且具有分析能力。

他是一個領導者,也是一個好的銷售。而GEICO需要一位分析型的領導者,從而可以弄清楚如何解決它的問題;同時它也需要一個好銷售,來向所有相關的人推銷它的產品”。

這個天聊完之後,巴菲特就打給經紀人買入了50萬股GEICO股票,並且說隨時準備好再買幾百萬股。然後,巴菲特讓伯克希爾·哈撒韋給GEICO提供了一部分再保險,也就是說直接在業務層面開始支持GEICO。再然後,由於當時GEICO境況很差,有關部門正在調查GEICO,考慮要不要把公司關掉,結果巴菲特直接打電話給保險監管部門的負責人馬克西米利安·沃勒克,告訴他不需要這麼早關閉GEICO,因為自己已經開始投資這家公司了。

更重要的是,後來拜恩在積極地尋求8大投資銀行的幫助,想為GEICO做新的融資,結果失敗了。他又找到了還很小的所羅門兄弟公司,說服他們幫助GEICO發行7600萬股優先股,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彌補資金——因為當時GEICO非常缺錢。而在銷售中,當許多投資銀行均不願意承銷時,巴菲特再次出手,告訴所羅門的老闆說自己願意買下所有的股票。結果有巴菲特作為後盾,GEICO發行股票非常成功,而巴菲特通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投資了2300萬美元購買了25%的股份。

後來在這麼一通兒操作之後,GEICO的股票果然開始回升,公司之後也扭虧為盈,拜恩也成了GEICO歷史上相當成功的一位CEO。

好了,在這整個過程裡,巴菲特用的哪一招是我們小散戶能複製的呢?是給《華盛頓郵報》主編打電話,還是找公司CEO來面聊幾小時,還是讓旗下的保險公司幫做再保險?或者聯繫監管機構讓他們通融一下,抑或直接找投資銀行的老闆說,你這東西要賣不出去我全包了?

我想上面這些東西,哪一條我們都做不到。

所以每當我們說,巴菲特重視評估管理層、巴菲特重視公司的實際價值而不是一時的價格、巴菲特敢於集中投資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他也具備我們不具備的很多優勢,能獲取很多我們需要花更多力氣,甚至花多少力氣也獲取不到的信息。

所以我一直認為,簡單、機械、教條地學習巴菲特的投資,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有都盈利模式在這個市場中賺錢,利用自己都優勢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