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该跟巴菲特学什么?

我们不该跟巴菲特学什么?

巴菲特能够成为当今世界最成功也是最著名的投资者,到底是因为什么?有哪些我们常人不知道的秘诀?

我想,有这么几条是非常关键的

1. 浮存金

第一条是我们分析了很久的浮存金模式。巴菲特通过收购保险公司,并且投资能持续带来现金流的公司——像喜诗糖果和可口可乐这种——来获得源源不断的用来再投资的资金。

浮存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自带杠杆——准确地说这对投资能力超凡的巴菲特和芒格是好处,对我们就未必了。

之前我们也说到,伯克希尔·哈撒韦整体的杠杆大概是1.5~1.6倍左右,这也放大了巴菲特的收益。

2. 控股或整体收购,强势介入经营

这一条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但你应该从我们之前讲过的很多案例中已经看出来了,那就是:巴菲特的投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控股或者整体收购。

首先这是巴菲特模式的自然要求,你想调动那么多浮存金必然得当大股东。你要是花5万块钱买点中国平安的股票,说你们账上的保费借我投资一下,估计他们得报警。

当然,也有不少公司,巴菲特是安静地做一个小股东的,可口可乐就是,可是架不住他买得多,2017年可口可乐给巴菲特的分红就是几亿美元,我等小散户实在是比不了。

不过,这还只是做大股东的优势之一。更重要的是,当你做大股东的时候,你就可以影响公司的决策,参与公司的经营了。

我相信很多人对巴菲特的印象都是,每天读书看报,天天研究各种公司的财务报表,然后哪天突然看见一个公司不错,价格还挺合理,就找芒格一嘀咕,俩人一通儿令人窒息的操作,狂买一堆股票,然后每天坐等股票升值,分红加息……顺便笑嘻嘻地传授点投资经验、人生鸡汤之类的。

但我们之前讲的桑伯恩地图和《布法罗晚报》的两个案例都说明了,巴菲特翻起脸来那可是比翻书还快。不管是进驻董事会挑战管理层,还是亲自下场正面硬刚竞争对手,或者是收购来一个公司就进行大裁员以缩减成本——这都是巴菲特曾经干过的事。

这和我们印象中那个和蔼可亲的智慧老人的形象可差远了。但资本游戏就是这么无情,你不这么玩最终吃亏的就是自己。虽然巴菲特后期风格主要是寻找自己信任的管理层来管理旗下公司,自己做甩手掌柜,但这不意味着在需要他激进强势的时候他下不了狠手。

想想《布法罗晚报》的例子吧。巴菲特不但让主编成立周日版攻坚小组,还自己每个月亲自检查进展,甚至帮助一起设计报纸版面,考虑广告报价,制定推销方案和定价等等。

这已经不是炒股炒成股东了,而是炒成了半个CEO。最终苦熬五年把竞争对手打垮,然后自己坐收高额利润。这种玩法我们小散户能复制么?

3. 优越的资源条件

巴菲特还有一个非常常识性的,但是很少人意识到的优势。

大家总说巴菲特研究公司水平高,光看财报、打几个电话就把研究搞定了,所以才能常年在远离华尔街的小城奥马哈每天决胜千里之外。

但有一件事大家总是忘记:巴菲特要是想调研一个公司,拿到的信息质量和我们能一样么?他是打几个电话就把情况了解清楚了,但人家打电话的对象都是谁呢?

我们还拿之前讲过的GEICO保险公司举例。

之前我们说,70年代的时候GEICO的经营出了一些问题,导致公司开始亏损,另外由于业务不断扩张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于是两年股价跌了快90%。结果CEO只能下课,董事会请来了新的CEO接任。

新CEO是一名43岁的保险行业老兵,名字叫拜恩。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一向对管理层的素质水平非常重视,所以他是怎么做调研的呢?他直接给《华盛顿邮报》的著名主编凯瑟琳·格雷厄姆打了个电话——因为当时他已经投资了《华盛顿邮报》——巴菲特让她帮忙给他和拜恩约个会面,然后找拜恩聊了几个小时。

在这个过程里,他详细了解了GEICO当时的运营状况,了解到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并且打算怎么改进。同时,巴菲特也对拜恩这个人做了个人考察,他觉得拜恩不像是个职业经理人,更像是公司的主人,有很优秀的企业家素质。

后来巴菲特说,“关键是要弄清楚拜恩对于这个问题重重的公司是真的很镇定、临危不惧并且很专业,还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办”。而聊过之后他的判断是,“拜恩十分理解保险业,而且具有分析能力。

他是一个领导者,也是一个好的销售。而GEICO需要一位分析型的领导者,从而可以弄清楚如何解决它的问题;同时它也需要一个好销售,来向所有相关的人推销它的产品”。

这个天聊完之后,巴菲特就打给经纪人买入了50万股GEICO股票,并且说随时准备好再买几百万股。然后,巴菲特让伯克希尔·哈撒韦给GEICO提供了一部分再保险,也就是说直接在业务层面开始支持GEICO。再然后,由于当时GEICO境况很差,有关部门正在调查GEICO,考虑要不要把公司关掉,结果巴菲特直接打电话给保险监管部门的负责人马克西米利安·沃勒克,告诉他不需要这么早关闭GEICO,因为自己已经开始投资这家公司了。

更重要的是,后来拜恩在积极地寻求8大投资银行的帮助,想为GEICO做新的融资,结果失败了。他又找到了还很小的所罗门兄弟公司,说服他们帮助GEICO发行7600万股优先股,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资金——因为当时GEICO非常缺钱。而在销售中,当许多投资银行均不愿意承销时,巴菲特再次出手,告诉所罗门的老板说自己愿意买下所有的股票。结果有巴菲特作为后盾,GEICO发行股票非常成功,而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了2300万美元购买了25%的股份。

后来在这么一通儿操作之后,GEICO的股票果然开始回升,公司之后也扭亏为盈,拜恩也成了GEICO历史上相当成功的一位CEO。

好了,在这整个过程里,巴菲特用的哪一招是我们小散户能复制的呢?是给《华盛顿邮报》主编打电话,还是找公司CEO来面聊几小时,还是让旗下的保险公司帮做再保险?或者联系监管机构让他们通融一下,抑或直接找投资银行的老板说,你这东西要卖不出去我全包了?

我想上面这些东西,哪一条我们都做不到。

所以每当我们说,巴菲特重视评估管理层、巴菲特重视公司的实际价值而不是一时的价格、巴菲特敢于集中投资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他也具备我们不具备的很多优势,能获取很多我们需要花更多力气,甚至花多少力气也获取不到的信息。

所以我一直认为,简单、机械、教条地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有都盈利模式在这个市场中赚钱,利用自己都优势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