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裡面的劉禪在歷史上真的是樂不思蜀,是一代昏君嗎?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中國四大名著,其中,《三國演義》裡面的一個個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讓許多人拍手叫好,其中蜀漢懷帝劉禪,很多人對他嗤之以鼻,認為他是扶不起來的阿斗,但是真實的歷史上,劉禪真的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嗎?

其實劉禪並非是人們印象中的那個扶不起來的阿斗,不但不是這樣,如果遇到好的執政環境,他很有可能成為一代英主。

何以見得呢?

劉禪從223年登基,至263年投降曹魏,稱帝四十一年。其在位的時間,在三國時期所有的國君中是最長的。當時社會動亂,能執政如此之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做到的。或許有人會說,他當這麼長時間皇帝,完全是諸葛亮的輔佐,可是,諸葛亮死於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二十九年皇帝,難以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

在三國演義裡面的劉禪在歷史上真的是樂不思蜀,是一代昏君嗎?

智慧與謀略

其實在劉禪真正接手時蜀國已經是一個十足的爛攤子。外部,宿敵魏國一直虎視眈眈;盟友東吳成了勢不兩立的的仇人。內部,精兵良將已所剩無幾,雪上加霜的是,朱褒、雍闓、高定、孟獲等數郡又先後叛亂,政權隨時可能傾覆。真可謂內憂外患,岌岌可危,這麼糟糕的局面,即便是劉備收拾起來都不容易,何況才年僅十七歲的幼主劉禪呢?

在三國演義裡面的劉禪在歷史上真的是樂不思蜀,是一代昏君嗎?

然而劉禪繼位不過短短五年時間,“務農殖穀,閉關息民”,農業生產恢復了元氣。“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國內局勢實現了平定。“吳王孫權同恤災患,潛軍合謀,掎角其後”吳蜀聯盟重修舊好。“涼州諸國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友邦良將紛至沓來入朝相助,外交成果令人矚目。不但使危機四伏的蜀漢政權徹底走出低谷,反而使國家呈現一種中興的氣象。

在三國演義裡面的劉禪在歷史上真的是樂不思蜀,是一代昏君嗎?

而且魏國大將夏侯霸因遭到曹爽的株連而逃亡入蜀。他的父親夏侯淵就是被蜀將黃忠所殺掉的,他能逃到蜀國來,足見其已是走投無路了。劉禪深知這件事情在夏侯霸心中的陰影,特意一臉真誠地對夏侯霸說:“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一語將這筆血債輕描淡寫地撇清之後,話鋒一轉,指著自己的兒子對夏侯霸說:“此夏侯氏之甥也。”就是說,你的父親並非死於我父輩之手,況且,我的兒子還是你外甥呢,咱們是真正的親戚啊!原來,劉禪之妻乃張飛之女,而張飛之妻又為夏侯淵的堂妹,這不是一家人嗎?一句話,大大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夏侯霸從此死心塌地地跟定了劉禪,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劉禪的這一手懷柔之術,遊刃有餘,揮灑自如,恐怕劉備在世,也不過如此吧!

在三國演義裡面的劉禪在歷史上真的是樂不思蜀,是一代昏君嗎?

並且葛亮去世後,劉禪立即就廢除了丞相制度。然後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又任命費禕為大將軍,主管軍事,監管行政。也就是把原來集權於丞相的職務和權力,一分為二,而且還讓兩個人相互交叉、相互制衡但又各有側重。這種巧妙的人事安排,全新的政治格局,意味著劉禪絕不會允許再次出現事無鉅細皆決於丞相的尷尬局面,也確實有效避免了君權不振的情況發生,使任何一方成為權臣的可能性都幾乎降為了零。試問能做出這樣一種政治安排的人難道會是庸劣之主嗎?

而且劉禪掌權這段時間裡,蜀漢內部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百姓休養生息,政局穩定,運轉良好,沒有出現一個大奸巨侫。後期雖然寵信宦官,但仍牢牢地掌握著大權,內外政策精明平和,有黃老之風,受到朝臣的支持和百姓的歡迎。但姜維等主戰派沒有能夠充分理解劉禪的治國深意,極力主張揮師北上,殊不知蜀國早已千瘡百孔,經不起戰爭的嚴打,這才導致蜀國的滅亡。

在三國演義裡面的劉禪在歷史上真的是樂不思蜀,是一代昏君嗎?

所謂‘’樂不思蜀‘’不過是他的韜光養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