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諸葛亮的意見唯命是從,樂不思蜀,他真的是一位昏君嗎?

當談到三國中的阿斗時,大家都會認為阿斗是一個沒有什麼想法的人,整天也只知道玩樂。他向魏投降後,他開心得忘記了自己的國家。因此,他給人們一個難以扶持的形象。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劉備有四個兒子,為什麼只讓劉禪繼承偉大的事業?只是因為他是長子嗎?劉備認人用人的能力是眾所周知的,他不能看出自己的後人是賢人或傻瓜嗎?劉備給了劉禪來之不易的基業,他肯定很看重兒子的優點,比如對他人友善、謹慎等等。諸葛亮還稱讚劉禪“天賦異人、仁慈和愛下士”。

對諸葛亮的意見唯命是從,樂不思蜀,他真的是一位昏君嗎?

劉備非常瞭解兒子的性格,劉禪是個聽話的孩子。讓他做他什麼就做什麼,至少不會亂來。因此,在劉備去世之前,劉禪必須聽從父親的指示。劉備警告劉禪在事情發生時要諮詢諸葛亮,聽取諸葛亮的意見,因為劉備知道諸葛亮聰明和足智多謀,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他一定會保護劉禪的安全。如果劉禪再做其他什麼事情,他肯定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對於這樣的情況,劉禪也知道劉備已經多次告訴他要依靠諸葛亮,這是有深遠意義的。劉備死後,面對叔叔那一代的老臣們,劉禪應該如何處理與他們的關係?父親的好將軍,只有父親能鎮住,劉禪應該要怎麼辦?這群人通常和諸葛亮一起工作,大多數人也聽諸葛亮的派遣。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他一定能夠掌控全局。

對諸葛亮的意見唯命是從,樂不思蜀,他真的是一位昏君嗎?

所以,劉備死後,諸葛亮的權力和威望飆升。掌握大權的諸葛亮實際上完全控制了軍事和政治權力,儘管劉備沒有交代,但劉禪不得不屈尊聽從他父親做出決定。然而,相權高於君權,一直聽從孔明的建議,這並不妨礙劉禪做皇帝。恰恰相反,劉禪之所以能夠做得紮實,是因為他沒有辜負父親劉備的委託,能夠把權力交給有能力的諸葛亮。諸葛亮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劉禪被廢除,這不僅是一個不好的榮譽,還冒犯了許多官員,而且也不利於為北伐騰出時間。對諸葛亮來說,劉禪沒有對自己構成任何威脅,由他來決定是否廢除這個順從的皇帝。後方有劉禪坐鎮,他親自領導了北伐戰爭,贏得了道義和輿論利益。

對諸葛亮的意見唯命是從,樂不思蜀,他真的是一位昏君嗎?

劉備為了在死前鞏固自己的權威,以復仇的名義與東吳作戰。戰敗後,他的國力受到了極大的損害,事實上,蜀國不再有利於進一步的戰爭,劉禪也想休養生息,他就建議諸葛亮應該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但是當諸葛亮決定去北伐時,劉禪也不得不支持,他不敢反對父親的決定,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北伐用人失誤導致失敗後,劉禪不僅沒有責備他,還安慰他說勝敗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諸葛亮獲勝後,劉禪立即恢復了他的官職。可以看出,劉禪不是一個昏庸的人。劉禪不希望北伐,他的策略是先培養人民,這不符合諸葛亮的總體思想。如果劉備在死前有休戰的想法,諸葛亮等人就不敢反抗,但劉禪卻無法反抗。他的威望不如他父親,他只會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全力支持他。

對諸葛亮的意見唯命是從,樂不思蜀,他真的是一位昏君嗎?

在那些想要戰功的老官員面前,劉禪自然不能透露太多他的智慧,只能隱藏和假裝困惑,從而讓官員們沒有任何擔憂。在夾縫中生存,劉禪有他自己的策略,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即縮小戰略佈局,採取防禦作為進攻,不再主動發動戰爭。諸葛亮死後,劉禪也打算在不設置丞相的情況下接管政權,讓蔣琬和費禕掌管軍事和政治權力,互相牽制。蔣琬死後,劉禪“獨掌國家”。劉禪的平庸只是由於自我保護,一旦形勢發生變化,他就提出策略,並在諸葛亮死後當了二十九年皇帝。向魏國投降後,他沒有想念自己的國家,最終處於一個舒適的境地,這是保持活命的一種措施。劉禪已經掌管了這麼多年,他並不糊塗,他有自己的困難和生存策略,他的性格是環境造成的,也是他選擇的結果。

對諸葛亮的意見唯命是從,樂不思蜀,他真的是一位昏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