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蘇州古城

蘇州是著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平江歷史街區”位於蘇州古城東北,是蘇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歷史街區,堪稱蘇州古城的縮影。

平江歷史街區保持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雙棋盤格局,“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獨特風貌,積澱了極為豐富的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有世界文化遺產在內的各類文物古蹟100多處,城牆、街巷、會館、牌坊等100多處古代城市景觀。蘇州平江歷史街區內的祠堂頗多,較為有名的祠堂有南顯子巷安徽會館的安徽先賢祠(淮軍昭忠祠)和程忠烈公祠。

程忠烈公祠紀念的是清代著名將領程學啟,諡號忠烈。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程學啟

程學啟(1829—1864),字方忠,桐城南鄉北聖(今樅陽縣樅陽鎮五一村境內)人,晚清傳奇人物,《清史稿》有傳。

程學啟幼年喪母,由族人程惟棟之母養育成人。程學啟起自貧家無賴,身材五短,貌如文弱書生, “任氣使俠”,一旦兵戈而動,則不惜以頭顱賭榮華。

清咸豐三年(1853)十月,太平軍進入程學啟家鄉桐城,程學啟率眾投奔,因屢立戰功,累晉“弼天豫”(太平天國公候爵),成為安慶守將葉芸來的佐將。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丁汝昌

程學啟由於戰死過早,現在知道的人不多。程學啟當時有一位部屬,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

葉芸來(?—1861),廣西人,初隸太平軍陳玉成部,封受天福,升受天安。葉芸來是太平天國中罕有的悍將,1860年春,英王陳玉成攻打清軍江南大營時,葉芸來奉命留守安慶,程學啟是葉芸來得力戰將。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安慶古城

安慶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天京(南京)的屏障。曾國藩率湘軍久攻安慶不下,一時無計可施。曾國藩有個手下謀士叫孫雲錦,字海岑,桐城人,與程學啟是同鄉。曾國藩問孫雲錦,有沒有什麼辦法搞定程學啟,不管什麼方法都行。孫雲錦說:程學啟“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一聽,大呼道:“此名將也!”

於是,曾國藩與孫雲錦商議,最好是將程學啟策反。葉芸來沒了程學啟,湘軍添一個程學啟,力量對比將發生重大變化,拿下安慶城等於完成了一半。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曾國藩書法

但策反程學啟很難,葉芸來對程學啟甚為倚重,亦頗有恩情,特以妻妹配程學啟為妻。這二人的關係,太密切了,靠利誘是不可能讓程學啟背叛葉芸來的。

孫雲錦想了個毒招——程學啟有個軟肋,就是對養母特別孝順,可以從這裡打開缺口。

湘軍依照孫雲錦之計,拘逋程學啟的養母與其之程惟棟。威嚇程母:如果程學啟不降,就將你親兒子給殺了。

萬般無奈,程母只好化裝為要飯的老婦人,混進了程學啟的大營。母子見面,養母伏地痛哭,跪求程學啟投降。

一邊是養育之恩,一邊是知遇之恩,程學啟太糾結,徘徊難定,下不了決心。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清史稿

這時,葉芸來已偵知丐婦化裝入營之事,擔心程學啟要叛變,於是使了個昏招:一氣派了八個壯士,手著令箭急招程學啟相見。

如果只派一個人,程學啟可能真的去了。一看來了八個人,氣勢洶洶,程學啟感到事情不妙。咸豐十一年(1861年)二月十九日夜,程學啟攜丁汝昌等八十二個干將,逃出了安慶城,投奔了湘軍。

葉芸來氣急敗壞,殺了程學啟留在城中的妻子與幼子,懸首安慶城頭以瀉其憤。從此,程學啟與葉芸來成為生死對頭,並立誓“滅賊以報國家”。

九月五日,程學啟引湘軍攻破安慶城,太平軍一萬六千餘人戰死,葉芸來死於亂軍之中。

程學啟以安慶戰功升從三品遊擊,隨曾國荃部攻打無為後擢為正三品參將,並受命自立營頭,擴軍為“開字營”。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李鴻章

解決了安慶問題,湘軍的矛頭便對準了南京。李鴻章知道曾國藩的心思,要將攻打南京的首功留給自己的弟弟曾國荃,便琢磨著退出。咸豐十一年(1861年)冬,正好太平軍攻打上海。李鴻章便與曾國藩商議,自己組建淮軍去打上海。同時,要求將程學啟與“開字營”能夠“借”給自己。

曾國荃十分清楚程學啟的能力,堅決反對將程學啟與“開字營”能夠“借”給李鴻章。但曾國藩認為程學啟只是一個普通戰將,又擔心淮軍單薄,便同意了程學啟部轉隸淮軍。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忠王李秀成像

程學啟至上海後, “練兵學戰”,並練成最早使用洋槍的清軍。也因為這一點,讓淮軍很快脫穎而出。

程學啟五月初一攻克嘉定,五月十一日攻破七寶太平軍營壘,接著圍攻上海。程學啟不僅善於學習現代戰術,而異常勇猛,他親燃劈山炮,擊退了太平軍。之後,程學啟又督率淮軍各部,陸續奪回南匯、川沙、奉賢等地,並因功升為副將。

接著,程學啟攻打青浦等地,被保奏為記名總兵。九月,太平軍譚紹光部圍淮軍水陸各營於黃渡口、四江口一帶,程學啟率部前去解圍。程身先士卒,胸受炮傷,裹傷繼戰,殲滅太平軍二千三百餘眾,程學啟以總兵遇缺提奏,並加記名加提督銜。

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十五日,程部攻陷太倉,屠城萬餘。四月十五日,淮軍攻佔崑山,清廷論功實授程學啟江西南贛鎮總兵,以提督記名,並予一品封典。

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程學啟總統淮軍各部進攻蘇州。蘇州既平,程學啟授一品封典騎尉世職,賞穿黃馬褂。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李鴻章書法

程學啟的淮軍如此戰線輝煌,曾國藩既眼紅又後悔,實在不該把程學啟“借”給李鴻章。幾次想把程學啟要回來。李鴻章同樣不好對付,每次都找個合適的藉口,就是不讓程學啟回到曾國藩的湘軍。

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淮軍總攻嘉興城,太平軍殊死抵抗。十八日午後,程學啟親率領敢死隊攻城,被洋槍擊中頭部左太陽穴,三月十日腦漿崩流,死於蘇州,時年僅三十六歲。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程忠烈公祠文獻,來自網絡

為紀念程學啟,同治三年(1864),淮軍將領張樹聲、劉銘傳等捐資購地,李鴻章上奏將聽王府改建成程忠烈公祠。其地範圍,東界道義街,西接民房,南至南顯子巷照壁,北抵懸橋巷河沿,程忠烈公祠在其南部居中,坐北朝南,自南而北,前有照壁、轅門、頭門、石板天井等。程忠烈公祠天井以北,為該祠主體建築享堂和戲廳所在。戲廳分前後各三間。前三間從地面至屋脊通高6.48米,硬山頂,梁枋間鏤花精美。戲臺居中,坐南向北,其形狀呈“巨”字,為三面伸出型,深5.5米,寬5.8米,臺座高約1米許,臺口又高3.29米,兩端矗立臺柱各一,其青石柱礎高0.27米。戲廳前簷伸出橫檁1.87米,簷下橫貫軒廊,其東、西兩端各有邊門。戲臺東、西兩翼各有一間,深與臺等,寬4.22米,方磚鋪地,北面無牆,其用途無考。置於戲臺底線中間之太上板,原由六扇蔭門組成,東側為“出將”,西側為“入相”。太上板後為戲廳後三間—船棚軒戲房,其寬與前三間等,深2.68米,後簷伸出1.87米,簷下亦有廊。太上板後之優伶候場處,原有平臺,高與戲臺等,東、西兩端各設臺階。戲廳以北為露天石板戲坪,寬與戲廳等,長17.68米。戲坪兩旁原築雙層看樓,樓寬2米左右,長與戲坪等,其下層通高約2米。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程忠烈公祠示意,來自網絡

同治四年秋八月,樹立《敕建蘇州程忠烈公祠碑》。碑由曾國藩篆額,李鴻章撰文,劉郇膏書丹。這在當時,也是備極哀榮。

如今,程忠烈公祠戲臺與看樓已被拆,戲廳與享堂規模尚存。

安徽鄉賢祠,為何建在江蘇的蘇州?

程忠烈公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