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造芯”!阿里騰訊誰將會在智芯時代稱霸?

隨著科技的不斷飛速發展,在科技領域,芯片的重要性已經不可言喻,無論是我們常用的手機、電腦、電子設備,還是家居的電燈、電視,再或者企業應用的數據中心、工業機器人等等,都已經離不開芯片的支撐。

“互聯網造芯”!阿里騰訊誰將會在智芯時代稱霸?

然而,在這個全球科技產業一片繁榮之際,美國的發出中興通訊禁運事件,引發了熱議,同時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了中國科技產業的“軟肋”被攻擊了。中興被美方施以嚴厲的制裁後,會導致中興通訊很可能在兩個月裡消耗完庫存後停產,中興事件讓國人開始重視起“缺芯”的痛楚。

美韓佔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主強勢

近年來,半導體行業如雨後春筍般湧入人們的生活之中,顯示智能手機,接著5G通信、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增強現實、VR等技術也將不斷升級,這些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然而大多數先進技術都掌控在美國、韓國巨頭科技企業。

據半導體行業分析機構於2017年11月更新的預測顯示,不計晶圓代工,以市佔率衡量的2017年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中,美、韓企業分別佔據5個和2個席位,日本、新加坡和荷蘭則分別有一家企業入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美韓就佔據了主要強勢地位。

“互聯網造芯”!阿里騰訊誰將會在智芯時代稱霸?

不僅如此,後起新秀的中國想要通過西方國家來獲取那是概率幾乎為0,從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於中國半導體業發展的任何動作,反應過度,基本上從它們的非理性角度來思考,處處帶有敵意。所以中國半導體業發展不可能有“捷徑”,一切先進技術,只有依靠自己的研發,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中國半導體依然是“入不敷出”

雖然,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及科技產業,而且有不少中國科技公司有著巨大突破,甚至在某些領域已走在國際前列。但是目前階段,缺“芯”依然是中國科技產業的“痛點”。中國芯片依然是入不敷出,嚴重依賴進口,導致中國半導體行業公司在芯片領域大部分業務上還“處於落後狀態”。

“互聯網造芯”!阿里騰訊誰將會在智芯時代稱霸?

據悉,中國是全球半導體的主要消費國,但是出口產能卻一直較低。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年進口額約合2601億美元,但2017年僅出口669億美元。不僅如此,根據券商研報表示,中國基站芯片的國產率幾乎為零,例如PLL、ADC/DAC、RF、高速光通信接口等技術含量較高的關鍵器件上基本完全依賴進口。目前只有FPGA 等主處理器產品可以實現國產替代,光通信領域的中低端芯片可以實現部分自給,但100G 以上的光模塊仍無國產方案推出,這也足以說明當前國產芯片相比美國等國際領先水平差距較大。

堅持自主發展核心技術是關鍵

對於現階段產業發展的現狀及中興事件,韜光養晦、積極發展,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持久之道。中國既要清醒的認識並採取有效的對策,首先中國半導體業發展要更加倍的努力,齊心協力,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同時要有自已的方向,而堅持自主發展核心技術才是關鍵,這也是能夠迅速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

現階段中國半導體業發展除了需要國家政策及財力的支持之外,更是要聚焦於企業的做強,做大,尤其是一些骨幹型企業。這樣才能有效的縮小差距,提高盈利能力,從根本上要迅速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甚至提升國家主導地位。

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開始造芯

“互聯網造芯”!阿里騰訊誰將會在智芯時代稱霸?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和騰訊是當下互聯網競爭強烈的兩大巨頭。他們此前是靠各自把持互聯網行業的一端而發展壯大的﹐阿里巴巴主要專注在電子商務﹐騰訊則主要專注於遊戲和即時通訊。而後他們把大量利潤投資於新興互聯網業務的同時﹐兩家公司也越來越多地捲入到金融、支付、雲計算、娛樂、共享單車等領域的競爭,現在又涉足到了“造芯”路線。

“互聯網造芯”!阿里騰訊誰將會在智芯時代稱霸?

當中興在美爆發“斷芯”之痛後,馬雲則很快就領悟到要“造芯”,不久之後便佈局造芯戰略,全面收購最大的“芯片”研究所,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同時還著手研究自己的第一塊全智能芯片——Ali芯片,馬雲這條戰略佈局,是想打造出巨大的‘城市大腦’,希望能夠實現從芯片到連接、再到雲端一體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是推動國內“互聯網造芯”熱潮,更是中國芯的崛起。

“互聯網造芯”!阿里騰訊誰將會在智芯時代稱霸?

而騰訊也佈局了芯片產業,但是不同阿里巴巴,騰訊主要是以股權投資為主,據悉,騰訊曾領投了一家可編程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資料顯示,這家公司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可編程芯片,能以 6.5MB/s的速度處理網絡數據包,不僅如此,還是投資了比特大陸。

小芯同學有話說:阿里及騰訊兩家互聯網巨大在造芯領域已經全面開啟智芯時代!騰訊與阿里誰將稱霸互聯網造芯?

你們看好誰呢?

“互聯網造芯”!阿里騰訊誰將會在智芯時代稱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