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勾沉|五代四大家——關仝

關仝(約907-960間),一作關同、關穜,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五代後梁畫家。畫山水早年師法荊浩,刻意學習,幾至廢寢忘食。他所畫山水頗能表現出關陝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氣勢。與李成、范寬形成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三個主要流派,並與荊浩、董源、巨然並稱五代、北宋間四大山水畫家。

五代的美術,在繪畫創作的方面大多在中原、西蜀、江南三地區內進行。中原地區,由於長時期的戰亂和契丹入侵,生產受到嚴重的破壞,只有到五代後期(後周柴榮)才逐漸安定下來。五代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創造了大地山川雄偉壯麗而又富於人情味的景象,這種偉大的記錄,正是古代山水畫史的一個進步。在這類畫面上,它不僅包含了對於人的勞動創造的讚美,還形象地印記著人的活動所發揮的不可缺少的組織結構作用。正如畫理上所述的一種美的創造性再現,無不具有“可行、可望、可居、可遊”之勝境的決定性因素。唐末五代的山水畫家荊浩和他的追隨者關仝對我國山水畫藝術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是古代重要畫家之一。由於關仝與同時代其他山水畫高手對山水審美內涵的開拓,他們親臨踏勘,通過艱苦跋涉,面對自然的寫生和加工後的概括提煉,才使這種類型的全景山水畫風得以確立,並走向成熟。

關仝的畫風對當時及後世均有很大影響。北宋著名畫家郭忠恕,早年就師事關仝,不僅氣勢宏偉,其筆法也不落俗套。此外,關仝的弟子還有王士元、劉永、王端等。王士元是汝南宛丘人,古人說他無一筆無來處,畫精微,只是缺乏深山大谷煙霞之氣。劉永是開封人,曾習諸家山水,一日見到關仝的畫,大為感嘆:“此乃得名至藝者乎?向所謂登泰山而小魯。”於是專法關氏,果然登堂入室。王端字子正,山東人。山水得關氏之要,曾在大相國寺畫過壁畫,又善寫肖像,宋真宗很欣賞他。劉永、王端皆有四時山水傳於宋世。元代無錫畫家倪雲林,本屬江南山水畫派,但也從關畫中吸收了皴筆橫豎交接、層層相疊的畫法,並將關畫的中鋒為主改為側鋒為主,成為一種新的皴法——折帶皴,用於表現太湖沿岸的坡石,從而完成了倪氏的典型風格特徵。

藝海勾沉|五代四大家——關仝

五代 關仝《秋山晚翠圖》 絹本淡設色

縱140.5cm,橫57.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仝師從荊浩,有出藍之譽。人們稱他的山水特點為“石體堅凝,雜木豐茂,臺閣古雅,人物幽閒,”時稱為“關家山水”,與荊浩同為北方山水畫派創始者,並稱為荊關。這幅《秋山晚翠圖》畫面正中畫峭拔的主峰,山澗叢生寒林秋樹,澗水懸瀑曲折而下,氣勢壯偉。畫上無款,僅邊幅上有明代王鐸題語,指明為“關仝真筆”,並譽為“結撰深峭,骨蒼力垕,”“磅礴之氣,行於筆墨外”。畫上鈐有明紀察司半印及“秘園”、“乾隆御覽之寶”等收藏印章,《石渠寶芨初編》著錄。

藝海勾沉|五代四大家——關仝

五代 關仝 《關山行旅圖》絹本水墨

縱144.4cm,橫56.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山行旅圖》是關仝的代表作,深秋季節荒山中的野店行旅,勾皴簡括有力,景物高深,虛實富有變化,穿插各種人物活動,使畫面更富生活氣息。畫上峰巒疊嶂、氣勢雄偉,深谷雲林處隱藏古寺,近處則有板橋茅屋,來往旅客商賈如雲,再加雞犬升鳴,好一幅融融生活圖。此畫布景兼“高遠”與“平遠”二法,樹木有枝無干,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筆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畫家在落墨時漬染生動,墨韻跌宕起伏,足見關仝山水畫道之精深。這與董源、巨然畫江南山水的圓柔迥然不同。關仝不善畫人物,畫中人物多請胡翼代為繪製。胡翼,字鵬雲,五代畫家,主要活動於後梁之際,善畫佛道人物,也能畫樓臺車馬,亦精於摹古。據載,明代書畫家王鐸在這幅畫背邊留下題識:“關仝畫多淋漓博大,旁若無人,此幀精嚴,步驟端詳……”

《關山行旅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畫面上部的一座大山,這座山峰幾乎佔據了畫面三分之一的面積。山頂外輪廓是以粗壯彎曲的弧線,向左右擴展,然後逐漸向內收縮,使巨大的山頭,有一種向左傾斜的危險。接著又漸漸向外延伸成八字形,這樣山勢顯得更加奇險。在輪廓線內,作者用線勾出岩石的自然紋理,再加上點子皴,巨大的山頭如快要崩裂一般。

藝海勾沉|五代四大家——關仝

五代 關仝 《山溪待渡圖》絹本水墨

縱156.6cm,橫99.6cm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山溪待渡圖》關仝代表作品之一,具有其典型畫風,先以水墨淡色勾繪圾壠,風阜、巒嶺,再細染矗立的主峰,直瀉的飛瀑,山下煙林掩映的古剎柴關,更增添了畫面的生活意趣,使整幅畫更加飽滿生動。

此圖帶有鮮明的北方特色。巍峰聳立,瀑布高懸;坂壠、岡阜、巒嶺,自近及遠盤礴而上;樓閣掩映,遠山迷朦;氣勢堂堂,景意幽深。圖中強調的是山和溪,山作正面主峰突危,兩峰環抱之。山勢直立,佔構圖中軸線,相當穩定。全圖用勾染和皴法的技巧來表現,筆力堅挺,用墨厚重,染暈次甚多。整體效果與北宋范寬作品相似,具有北方中原地區高山巨壑宏傳勁拔的共同特色。

關仝喜作秋山寒林,形象洗練而完整,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所作秋山、林木、村居、野渡具有雄偉蒼涼的氣氛,使觀者如在“灞橋風雪中,三峽聞猿時”。此圖上方正中主峰突起,瀑布在崖間飛瀉而下,在山下匯成涓涓溪流,山腳有大石,林木間露出村屋房舍,溪水邊有人策驢喚渡。宋人謂關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仝能一筆而成。其竦擢之狀,突如湧出。”本圖正顯示了此特色。畫中無款,詩堂上題有“關仝溪山行旅圖”。

↓↓↓大家都在看↓↓↓

各位書友您認為呢?

歡迎到文章最後面留言板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哦!

為全國書畫家發佈展覽、作品宣傳信息,更多知識信息請關注我們交流學習!

為書畫家提供交流學習平臺,為收藏者打造專業的拍賣平臺;

字畫收藏、參加拍賣、交流合作請看作者名字發私信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