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之范寬

范寬,北宋人。字中立,華原人(今陝西耀縣人)。他為人寬厚,性好酒,不拘世俗。荊浩/關仝/李成都是他師學的前輩,他在“思”與“景”的關係中找到了自己的方案。他說:“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施諸物者,未若施諸心。”這表明他在師法前人山水畫程式時,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他在作畫時常常對景凝想,把心中的感受和手中熟悉的畫法協調在一起,投射到所面對的景物中,以此“為山傳神”。

他的《溪山行旅圖》是世界藝術史上劃時代的傑作。從正面取勢的堂堂大山,像一道從天而降的自然屏障,矗立在觀眾的眼前,顯示出造化的神奇偉力。山澗飛瀑,直落千刃。山下一片空濛,映襯出近處樹木茂密的山岡,那裡有樓閣梵宇,半隱半現。山腳下有一對行旅牽馬而來,馬蹄聲聲,和著溪水潺潺,譜寫了一曲自然界最動人的樂章。


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之范寬

范寬: 溪山行旅圖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


范寬的簽名在樹葉縫隙間被發現,他把自己的簽名隱藏在山泉煙雲之間。范寬的獨特性是他細密刻實的山石皴法,他使“景”的表現有了新的程式語言。他畫中的景是“全景”,畫家和這雄偉的景觀保持了一段距離,使自然成為外在於我們的客觀對象。


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之范寬

范寬:溪山行旅圖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


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之范寬

范寬:溪山行旅圖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


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之范寬

范寬:溪山行旅圖 北宋 臺北故宮博物院


摘自《中國美術史》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