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仝:筆簡氣壯,景廣意長

關仝擅長山水畫,師從荊浩,刻意力學,遂自成一家,被當時的人譽為“關家山水”。他所作的山水筆簡氣壯,景廣意長,與李成、范寬齊名,在北宋號稱“三家山水”。 關仝,一作關,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詳,五代後梁畫家,北宋米芾說他“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關仝擅長畫山水,他早年師法荊浩,刻意學習,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境地。關仝在山水畫的立意造境上能夠超出荊浩的格局,從而顯露出自己獨特的風貌。他所畫的山水頗能表現出關陝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氣勢,其中又不缺乏細節安排的豐富性。


藝術特色

關仝山水的一個重要特色是長於創造意境。他特別喜歡作秋山寒林,還不時地摻入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山驛等富有生活氣息的景物。這些景物所塑造的荒疏氣氛,能夠讓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悠然如在灞橋風雪中,三峽聞猿時,不復有市朝抗塵走俗之狀”,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因而,當時的人也稱讚的他畫“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 關仝山水畫師法荊浩,荊浩批評吳道子的畫有筆無墨,反映了山水畫技法特別是皴法的進步。關仝受其影響,對山水畫的發展有進行一定程度的革新。他的畫較之荊浩更能青出於藍,是荊浩畫派的有力繼承者。畫史將其與荊浩並稱為荊關。


傳世作品

關仝傳世作品有《山溪待渡圖》、《關山行旅圖》《秋山寒林圖》、《秋山漁樂圖》、《秋山觀樓圖》等。 《山溪待渡圖》描繪大山下水濱有人待渡,畫中大山矗立,石質堅凝,氣象壯偉荒寒,與宋人論述關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關)仝能一筆而成”(《五代名畫補遺》)的風貌相似。 《關山行旅圖》是關仝的代表作,畫上峰巒疊嶂、氣勢雄偉,深谷雲林處隱藏古寺,近處則有板橋茅屋,來往旅客商賈如雲,再加雞犬升鳴,好一幅融融生活圖。此畫布景兼“高遠”與“平遠”二法,樹木有枝無干,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筆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畫家在落墨時漬染生動,墨韻跌宕起伏,足見關仝山水畫道之精深。 關仝的畫風樸素,形象鮮明突出,簡括動人,其山水畫在構圖上繼承了荊浩全景式大山大水的格局:“坐突巍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而又峰谷蒼翠,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遠,磴道邈絕,橋蛇村堡,杳漠皆備”。 《秋山晚翠》為關仝名作,此作注重營造氣勢,除遠峰巍峨聳立外,由中景斜出至前景水際的山脊,也帶有無比的魄力。畫面正中畫峭拔的主峰,山澗叢生寒林秋樹,澗水懸瀑曲折而下,氣勢壯偉。畫上無款,僅邊幅上有明代王鐸題語,指明為“關仝真筆”,並譽為“結撰深峭,骨蒼力褉,”“磅礴之氣,行於筆墨外”。畫上鈐有明紀察司半印及“秘園”、“乾隆御覽之寶”等收藏印章,《石渠寶芨初編》著錄。 《秋山晚翠》的遠山各自高聳矗立,《畫品》描述關仝的作品“大石叢立,矻然萬仞”,應是指這種作風。無論是描繪陡峭的山壁,或者臨水岩石的數個塊面,畫中直率而粗放的線條都傳達出山石雄偉的氣勢,而這正是歷來畫史認為關仝最擅長的部分。 畫史中記載關仝不善描繪人物,多為他人代筆。《秋山晚翠》即未見人物,不過作者並非意在表現一處人煙絕跡之地,而是由近景至遠景,安排了山路、小橋、瀑布、水流,最後讓觀者的視線休憩於隱匿於右上的廟塔中。


關仝:筆簡氣壯,景廣意長

關山行旅圖

關仝:筆簡氣壯,景廣意長

秋山晚翠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關仝:筆簡氣壯,景廣意長

溪山幽居圖軸



延伸閱讀

關仝的《關山行旅圖》:

關仝:筆簡氣壯,景廣意長

五代後梁關仝《關山行旅圖》

關仝《關山行旅圖》 《關山行旅圖》是關的代表作,絹本淺設色,縱144.4釐米,橫56.8釐米。該圖在構圖上以一條河從左向右斜下而流,將畫面分割成“z”字形。河的右邊是起伏的山巒,以高遠法向上畫出巨峰,突高聳,形狀如同捲雲,這是關隴山川的特色;河的左岸地勢較為平緩,有一座木橋把兩岸連接起來,橋上及岸邊都有行人,騎驢或者徒步向旅店走來。畫面的下方以平遠法畫出了一家山野旅店,店內旅客各異。旅店周圍有雞犬、豬圈,並有一小船停泊河邊。真是一派寧靜和諧的生活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