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芒種,“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又稱“有芒之種穀,至此已長,人當效勤矣。”有芒的作物,這時候已經生長了,農人必須勤勉侍弄。
《歷疏》曰:芒種,謂榖芽始出,故曰芒種。
芒種既是農時,父母官要在這天下鄉勸農。“碗豆種幾溝,小滿開花芒種收。”
芒種三候。
一候“螳螂生”。螳螂,草蟲也,飲風食露,感一陰之氣而生,能捕蟬而食,故又名殺蟲;曰天馬,言其飛捷如馬也;曰斧蟲,以前二足如斧也;深秋生子於林木間,一殼百子,至此時,則破殼而出。
二候“鵙始鳴”,鵙,伯勞,《本草》作博勞。朱子《孟》注曰:“博勞,惡聲之鳥,蓋梟類也。”曹子建《惡鳥論》: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然,故以之立名。《毛詩》曰:“七月鳴鵙。”周曆的七月,就是後世的農曆夏五月。
三候“反舌無聲”。諸書以為百舌鳥,以其能反覆其舌,故名。陳氏曰:螳螂、鵙皆陰類,感微陰而或生或鳴;反舌感陽而發,遇微陰而無聲也。
三候即上一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芒種之日螳螂生,後五日鵙始鳴,後五日反舌無聲。”
東漢經學家鄭眾嘗解釋:“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而芒種則指的麥、稻,芒種時節可收麥種稻。
《紅樓夢》稱: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所以在芒種這天,“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繫了。每一顆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颻,花枝招展。”大觀園眾姊妹做餞花會。
南朝宋以前做官以公田食租,而官員卸任、調遣時,就以芒種為時間限,在此之前離任的,公田的佃租就歸後任官員,“時郡田祿以芒種為限,前此去官者,一年祿秩皆入後人。”宋元嘉末年,這一制度才改,開始按月發俸。
閱讀更多 魚兒讀書會擺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