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也是國學 走進佛門瞭解佛教

本文作者劉斐

如今國學很熱,對傳統文化經典解讀的圖書不少。孔子、老子是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論語》、《道德經》、《周易》是國學,大家沒有疑問,但是對於國學包括佛教,許多人有困惑了。佛教是外來文化,怎麼是國學呢?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佛教確實來自印度,但是入鄉隨俗,與中國文化融合之後,佛教已經中國化。中國佛教伴隨著中國歷史的發展、演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構成的一部分,我們今天說國學,儒(儒家儒學)釋(佛教)道(道家道教)均包含在內。

佛教也是國學 走進佛門瞭解佛教

【圖1,佛教四大名山九華山】

天下名山僧佔多,名山大川中的著名景區、景點,過去往往是佛寺的建造地,隨著歷史的演進,積澱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例如四大名山中的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不僅是中國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文化遺產,同時也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佛教也是國學 走進佛門瞭解佛教

【圖2,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對於寺院及其佛教文化,遊客都很感興趣,但是對於寺院如何配置,怎樣的構建,絕大多數遊客都不清楚。寺院究竟是如何配置的,在很多佛教圖書中,並沒有介紹,或者淺嘗輒止,吊了他們的胃口,卻又沒有解決他們的疑惑。黃強先生新著《走進佛門》(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出版),化繁就簡,做了詳盡交代。一冊在手,上下二千年中國佛教歷史、文化,盡攬眼底。

佛教也是國學 走進佛門瞭解佛教

【圖3,黃強著《走進佛門》,鳳凰出版社出版】

佛教也是國學 走進佛門瞭解佛教

【圖4,唐代敦煌佛經】

佛教的典籍浩如煙海,關於佛教的著作也非常之多,但是儘管如此,佛教經文難讀卻是無容置疑的事實,即使是那些由居士撰寫的闡述佛教典籍的書,對學佛、唸佛的人來說,依然覺得深奧,難懂,更何況對佛教圈外的讀者?至於一些哲學史專家、佛教專家撰寫的佛教哲學普及性讀物,儘管內容很好,但是往往學究氣息濃厚,繃著面孔,講授,說白了,不通俗。

佛教也是國學 走進佛門瞭解佛教

【圖5,藏經樓】

對於文化程度不高的初學者來說,讀這樣的佛教書籍仍然比較困難。問題的癥結在於這些書籍只講佛教淵源、歷史,缺乏常識性的知識介紹,讀者讀不懂,也不感興趣。其實許多讀者對佛教、寺院最基本的、常識性的知識是十分有興趣的,他們想了解,無從知曉答案,諸如:為什麼稱僧人為和尚?法師、經師、律師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唐僧不是玄奘?三藏不是人名,而是佛教的經律?漢傳佛教的僧人為何不準吃葷腥?而藏傳佛教的僧人卻允許大塊吃肉?為什麼對寺院中監院和尚的任免是住持,但是卻稱監院和尚為大當家?主持、住持與方丈究竟有什麼區別?方丈、監院,誰的職位更高?寺院裡的木魚為何都做睜眼狀?進入佛寺如何通過佛寺的配置,供奉的佛像來了解中國文化、中華國學……諸如此類的問題,在許多書籍中介紹的甚少,《走進佛門》對此做了解答,解決了讀者的疑惑。

佛教也是國學 走進佛門瞭解佛教

【圖6,天下名山僧佔多】

從內容方面講,《走進佛門》概括了佛教哲學、佛教歷史、僧伽生活、僧人修行、叢林清規、佛教宗派,以及佛教對中國文化、生活的影響等諸方面內容。因此,《走進佛門》是一本介紹中國國學,尤其是中國佛教文化的一部有特色的專著。《走進佛門》告訴讀者如何正確認識佛教文化在中華國學中的地位與作用。逢寺燒香,不過是千年流傳下來的一種禮拜形式,核心在於修煉人生的是非善惡的信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以慈悲心對待人生,以平常心對待工作,以仁厚心對待社會,以寬容心對待他人。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舉世公認的,2000多年前,佛教傳入中國,但是經過在中土的傳播、發展,中國佛教已經本土化,成為中國化的佛教,禪宗就是最典型的中國佛教,可以說是佛教已經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書中關於寺院經濟的發展,寺院僧人職位,關於素食的淵源及其變通方法,都讓讀者有豁然洞開,受益匪淺的感覺。讀過《走進佛門》之後,再遇名川大山的佛寺,讀者就不會拜錯了對象,也不再會因歷史的隔膜,而對中國國學的構成佛教文化,感到陌生和疏遠了。本書的意義在於不脫離中國歷史、中國文化談佛教文化,把佛教文化納入國學體系,讓讀者對有所耳聞,卻又不甚瞭解的中國佛教、佛教文化有新的認識,激勵民族自豪感。

黃強,字不息。知名服飾史學家、金學家,多年來致力於金瓶梅文化、中國服飾史等研究,已出版《另一隻眼看金瓶梅》《趣民國》《文人置業那些事》《服飾禮儀》《消失的南京舊景》等著作15本。

《金瓶梅風物誌》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噹噹網、亞馬遜、京東等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