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塬上話帝陵

朋友,如果您來到咸陽,看到最多的一定是北塬上那蔚為壯觀,氣勢宏偉的連綿丘冢,當地人叫它冢疙瘩,實際上多是帝陵。

咸陽塬上話帝陵

唐昭陵

人說“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咸陽塬上埋皇上”,此話毫不誇張。從咸陽的乾縣起,止富平縣的西北,在這條三百餘里的塬上,有唐陵十八座,西漢陵九座,形成了中國最多的陵園,有著豐富的歷史沉澱和文物寶藏,有著“東方金字塔的美譽”,而這道塬由於位置不同,稱謂也不同,有的地段稱五陵塬,有的地段稱蟒原,有的地段稱荊山。令人稱奇的是唐朝十八座陵裡,埋著十九位皇帝。乾陵是合葬陵,埋著唐高宗李治和武周的武則天,可謂是兩個皇帝。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皇帝在這裡都有他們的陵園,如唐太宗李世民,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等,同時在這道塬上,還有許多著名的將相墓。如徐茂公,魏徵,衛青,霍去病,秦瓊,蕭何,白起,王翦等,之所以把他們的墳塋稱為墓,是因為過去,不論是將相還是皇親貴族,他們的墳塋是不能稱為陵的,只有皇帝的墳塋才稱為陵。咸陽塬上話帝陵

在帝陵的四周,主要出於防水需要,地勢越來越來高,一般呈現了和皇帝越親近,距皇陵就越近這一規律。關於墳墓的記載,最早起源於春秋末期,孔子的父親死了,為了便於祭祀,孔子在其父的墓地立了墳頭。需要說明的是地表以上部分稱為墳,地表以下部分稱為墓,這一喪葬制度到秦始皇時才擴大傳承,此後,人們代代相傳,直至今

咸陽塬上話帝陵

秦公一號大墓

日。這裡也順便提一提周陵,主要是西周陵。東周和西周是以平王東遷劃分的,標誌性事件是幽王在驪山的烽火戲諸侯。西周在咸陽建都二百七十餘年,由於西周早於孔子時期,當時的人們不樹不立,所以,周陵至今發現的較少。帝陵在安葬時有嚴格的規定,即便是皇后,也只能和皇帝同陵不同穴,這主要是禮制所限,朝臣們尊承皇帝,為了避免皇后也享受皇帝的祭祀。才有了這一做法。漢陵和唐陵一個明顯的區別是,漢陵是平地起陵,唐陵是依山建陵,所以,在咸陽塬上的看到的漢帝陵都是平地而建 ,唐帝陵是以山而建 ,這些陵墓在建造

咸陽塬上話帝陵

漢武帝劉徹陵

時,有的呈“申”字型,有的呈“中”字形,有的呈“甲”字形。有兩墓道的,有四墓道的。漢陵的結構在地下基本呈“倒鬥狀”,中間是棺槨,四周是葬殉;槨用來保護棺,處在棺的外圍,多是木製的,當槨用柏木做時,因為柏木的心是黃的,稱為“黃腸題湊”,這一規格只有皇帝可以享用,其他是不能享用的,否則有被殺頭的危險,當然,也有天高皇帝遠的大臣,形成了勢力,偷偷的為自己建造。在地表上,四周的葬品多是車馬、兵器,及器皿之類。古人視死如生,皇陵除了始皇陵可能有江河山川建造,其他皇陵,多以其生前的宮廷為藍本,在陵園四周建造了許多宮殿和城牆,有南朱雀北玄武東青龍西白虎等稱謂,這是四種動物;人們把陵前那個又高又大的石柱叫華表,是用來向皇帝建議或申訴冤屈的;在陵前兩邊邊擺放的石人石馬,獨角獸等葬品,有禮儀的,有出行的,有鎮陵的;把陵前左右的土丘叫“闕”;把石人石馬中間的路叫神道;把安置棺槨的部位叫“玄宮”。這些陪葬品與皇帝當時所處的朝代有極大的關係,如果他的朝代富強繁榮,這些就陪葬品就華美精細、種類繁多;

咸陽塬上話帝陵

上官婉兒墓

如果他的朝代戰火連綿,天災人禍,這些東西就少而粗,簡而陋。由於風雨和戰爭等原因,這些葬品至今留存的不多,多數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了。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咸陽帝陵,我生活在這片沃土上,深深的愛著這裡,為她驕傲、自豪!我是業餘愛好者,文中不足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2017年11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