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味儿,炸酱面当家

文/小肥虾

关于炸酱面,有一段顺口溜:

“青豆嘴儿、香椿芽儿,焯韭菜切成段儿;芹菜末儿、莴笋片儿,狗牙蒜要掰两瓣儿;豆芽菜,去掉根儿,顶花带刺儿的黄瓜要切细丝儿;心里美,切几批儿,焯江豆剁碎丁儿,小水萝卜带绿缨儿;辣椒麻油淋一点儿,芥末泼到辣鼻眼儿。炸酱面虽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码儿。”

老北京味儿,炸酱面当家

几千年来,以粮食为主的饮食习惯造就了花样繁多的米面食品。相比起大米,白面的吃法更是在全国遍地开花。拿老北京人的炸酱面来说,早年间,老百姓家里来客人,当然要拿好东西招待。这个时候,非炸酱面莫属,一是那时候白面金贵, 二是五花肉不好找,三是没有五花肉,也就没有了用来炸酱的油。正因为炸酱面过去属于请客用的食物,才造就了如今炸酱面在北京面条界乃至饮食界的霸主地位。

老北京味儿,炸酱面当家

一碗杂酱面有荤有素,有菜有粮,算是老北京家常美食的代表,一款工序简单的面能笼络全北京人的胃,酱和面码功不可没。

酱的秘诀是慢工出细活。大豆酿出来的黄酱,醇香浓厚;白面粉酿出来的甜面酱鲜甜爽口。厚厚的五花肉细细切成肉丁,用小火炸一个多小时。至于肉丁用肥肉还是五花肉,干黄酱里加不加水,甜面酱的究竟要偏甜还是偏咸,各家各户也细分出了各种门派。

老北京味儿,炸酱面当家

丰富的面码也是一碗炸酱面的衡量标准。面码即点缀炸酱面的那些食材。早春可以切一些细细的鲜香椿末,撒在碗里,抑或采几棵绿油油的菠菜;夏天的小萝卜心里美是最好的时令菜;三伏天里最经典的菜码当然是顶花带刺的黄瓜;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菜码的品种也最丰富,水萝卜、胡萝卜、芹菜、黄豆,或切丁,或直接撒入;到了寒冬腊月,用大白菜头切成丝做为面码,浇上一勺腊八醋,就上两颗腊八蒜,似乎带有一丝乡愁的味道。

老北京味儿,炸酱面当家

吃炸酱面讲究的是夏天要过水,冬天要锅挑,这样面条才会劲道。劲道和普通的“硬”是完全不一样的,硬是机器面,而劲道是手工制作而成。很多正宗的老北京炸酱面店之所以长盛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就是因为不厌其烦地按照老北京传统制作,完全用手工和面、擀面、醒面,手工切制而成,所以煮出的面劲道而爽口。

老北京味儿,炸酱面当家

北京有家炸酱面店叫“海碗居”。所谓“海碗,指的是吃面时用的那口大碗。北京人性格洒脱豪爽,吃面时喜欢用大碗,所以老北京人习惯地把它称为“海碗”。

老北京味儿,炸酱面当家

去炸酱面店,总会感觉很亲切。推开门,“来了,您哪,几位,里边请!”热情的迎宾喊声让人一下子沉浸在老北京的市井文化中,随之而来的便是穿对襟衣衫,蹬圆口黑布鞋、戴瓜皮帽、肩搭手巾的小伙计,带着顾客来到用大理石作为中心的的八仙桌前,落座在红漆实木的宽长条凳上。

老北京味儿,炸酱面当家

若是想打听上哪儿能吃到正宗的炸酱面,北京人会很为难——在他们心中,最美味最可口的炸酱面,是在自己家里吃的那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