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北京,这才是正宗的“老北京”味儿

一说北京味儿,眼前立马有了唱京戏的画面感,仿佛还有声音在耳畔响起,这大概就是传统的魅力所在。其实北京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美食文化就是其一,那些地道的老北京小吃真的很容易勾起人的回忆!


吃在北京,这才是正宗的“老北京”味儿


老北京零食小贩的吆喝声是很特殊,不知道这与平剧有无关系,其抑扬顿挫,变化颇多,豪放如唱大花脸,沉闷如黑头,清脆又如生旦,在白昼给浩浩欲沸的市声平添不少情趣,在夜晚又给寂静的夜带来一些凄凉。细听小贩的呼声,则有直譬,有隐喻,有时竟像谜语一般的耐人寻味。而且他们的吆喝声,数十年如一日,不曾有过改变,那些记忆深处的零食的味道也未曾改变!


吃在北京,这才是正宗的“老北京”味儿


老北京糖葫芦:“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它裹着甜……”关于这首糖葫芦的民谣让北京冰糖葫芦红遍大江南北,成功登顶北京小吃NO.1的位置。其做法在宋朝年间就已经有了,将山楂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入口之后那又酸又甜的味道,让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仿佛把整个童年都渲染成了酸甜味。


吃在北京,这才是正宗的“老北京”味儿


早些年在北京春节的庙会上还时常看到串得长长的糖葫芦,一串上足有百十来个山楂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在糖膜的包裹下格外诱人。被三三两两的大小姑娘围住,各自买上一支,咬上一口,嘎嘣脆,酸中甜,唇齿留香,好不惬意。


吃在北京,这才是正宗的“老北京”味儿


瓷瓶酸奶:北京人童年必备,瓶口用一层很脆的、蓝白相间的纸盖住,再用橡皮筋勒上,再加一根较粗的管“吸溜吸溜”,三五下就干掉一瓶,绝对的酸酸甜甜,凉爽可口。喝完了,瓶儿记得留!偶尔一时慌神儿喝着酸奶就走,这时就会被老板叫住,然后一脸尴尬的猛吸两口,喝完放下瓶子就跑!


吃在北京,这才是正宗的“老北京”味儿


豆汁焦圈:豆汁+焦圈,老北京的经典标配。北京独具特色的民间小吃,已流传上千年。豆汁以绿豆为原料,颜色暗淡,据说味道是酸甜的,但小编是从不敢轻易尝试这个,纵使亲眼见证了那么多人享受的表情,仍坚定的不尝试,不接受!焦圈就不一样了,它是以面为主要材料炸制而成,形似手镯,玲珑剔透,色泽深黄,酥焦香脆,原是宫廷膳食!再来一撮小咸菜,这顿饭吃得那叫一个满足!

除了这些,像什么猫耳朵、爆肚儿、烤鸭、炸酱面……等等都是北京颇具特色的小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