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郵票收藏為什麼總熱不起來?

多少年來,普通民眾一提起收藏,首先想到的是郵票。早在1999年,就有權威部門宣佈中國有2000萬集郵者。如果以此數據衡量,那麼我國的收藏群體中,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是集郵者。

近年來郵票收藏為什麼總熱不起來?

事實上,在集郵者群體中真正能夠稱得上鐵桿集郵者的人並不多,他們與那些僅僅購買紀特郵票的人有本質區別,後者被稱為廣義集郵者。在上個世紀末鐵桿集郵者應該佔到廣義集郵者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果以2000萬廣義集郵者為依據,那麼鐵桿集郵者的數字就在200萬人左右。

近年來郵票收藏為什麼總熱不起來?

現實的問題是,隨著近十年來集郵溫度的每況愈下,廣義集郵者的人數越來越少,以近兩年新郵發行量分析,平均不到1000萬套的新郵,居然有超過8成在打折,這無疑說明新郵仍然處於供過於求狀態,也間接證明了中國的廣義集郵者不會超過400萬人,鐵桿集郵者不會超過100萬人。

近年來郵票收藏為什麼總熱不起來?

現在郵票市場行情呈逐步下跌趨勢。不少早期票比以前下跌20%左右。新發行的都跌破面值。眼下的集郵者已經寥寥無幾,而且老齡化非常嚴重,年輕人很少染指集郵,基本沒有什麼集郵愛好者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郵市不溫不火呢!?

近年來郵票收藏為什麼總熱不起來?

一是興趣轉移。人們的業餘生活日益豐富,人們的興趣、愛好也在變化,人們集藏的範圍在擴大,集藏群體在變,單就集郵來看,已由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簡單的單一集郵發展到現在的集郵、集幣、集卡為一體,還有一些集郵者把目光投向了炒股、購買基金、古玩字畫集藏等,使得集郵者數量減少。

近年來郵票收藏為什麼總熱不起來?

二是欣賞水平提高。一些郵票的設計缺乏藝術性,得不到集郵愛好者的認可;有的郵品價格過高脫離集郵群體的實際承受力;發行量過大造成打折;一些集郵公司的違規經營等使集郵者的信心下降。

近年來郵票收藏為什麼總熱不起來?

三是投資儲財方式轉移。 “集郵是什麼?”集郵是一項群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集郵怡情、益智、儲財,郵資票品是文化的載體。但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集郵的宗旨發生變化,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集郵在某些人眼裡已變成投資的方式、你買了郵票,說不定就可以賺一筆錢。當初很多人為了盈利而加入到集郵隊伍之中,因而出現了“全民集郵”的浪潮。但是無情的市場很快使這個意願成為泡沫,這部分人也就退出集郵市場,致使郵市急劇下滑。

近年來郵票收藏為什麼總熱不起來?

四是發行量過大。郵票發行量對郵市的影響,猶如氫氣球上的承載體,載體越少、越輕,氫氣球升級越高;載體越大、越重,氫氣球飛得越低。不可否認發行量在郵票收藏中,對郵市的升值起著重要作用。郵政部門應認真、科學地對待郵票發行量問題。不能無限度擴大郵票發行量。縱觀我國50餘年的郵票發行史,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在我國逐步建立、健全市場經濟的今天,郵票發行也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就目前而言,每年發行新郵12套左右,平均每套郵票發行量在600-900萬足矣。使郵票收藏者、郵人、郵商都能有利可圖,郵市才能有望復甦。

近年來郵票收藏為什麼總熱不起來?

五是防止郵商囤積炒買炒賣。現在有一種情況非常令集郵者不滿。就是有些緊俏品種,普通大眾集郵者很難買到,而郵商卻整批整合囤積,賣高價。嚴重影響大眾集郵的熱情。

近年來郵票收藏為什麼總熱不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