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期《收藏》雜誌提前看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收藏》雜誌

以專業積累為大家推送新鮮、有趣、有用的獨到資訊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推敲

《雍正皇帝的內心世界:解析胤禛》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套《十二美人圖》,絹本設色,一幅一像,原本是胤禛做皇子時被裱在圓明園深柳讀書堂圍屏上的。本文將藉助圖像學的研究方法對雍正《十二美人圖》畫面各元素的象徵意義進行分析和解釋,並將其復歸其原境,以探究中國古代社會中不同時代的女性理想形象的演變,明清文人士大夫最欣賞的美人是什麼形象,雍正皇帝內心渴求的理想女性是什麼,而他的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又在哪裡等問題。

▌墨彩

《功夫深處漸天然:齊白石畫蝦“三變”》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環顧中國畫史,畫蝦的畫家鳳毛麟角,流傳下來的作品也很少。南宋法常開啟了中國畫畫蝦先河,後來的趙孟頫、徐渭、八大山人、鄭板橋、高其佩等大部分只是墨戲,偶有畫蝦之作,但不像齊白石那樣專門研究、繪製過蝦,把蝦畫出名堂。齊白石以畫蝦聞名天下,他畫的蝦形態逼真,墨法新奇,晶瑩剔透,栩栩如生,令人歎為觀止,成為他的招牌畫作。但齊白石畫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三變”,才最終形成其晚年的風格。

“枕語”古陶瓷枕鑑賞專題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木枕是古人最早使用的枕頭之一,唐代已開始流行,宋金元時期的瓷枕燒造窯口眾多,磁州窯系最具代表性。考古出土和傳世有大量的精品存世,也見於歐美和日本等海外公私收藏。陶瓷枕不僅反映胎釉、燒製等工藝特徵,還蘊含了豐厚的美術、民俗、文化等人文元素。本期“枕語”專題分為枕之史、枕之形、枕之粹三個篇章,每一章節各有側重。

《文物枕史》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枕是人們生活中極為常見的臥具,而陶瓷枕又是我國陶瓷藝術中一個非常獨特的門類,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自1991年入藏香港著名收藏家楊永德伉儷捐贈的200餘枚陶瓷枕以來,將“陶瓷枕”作為一個特色收藏,截止目前館藏陶瓷枕近600枚,涉及國內眾多窯口,堪稱國內博物館瓷枕收藏之最。本文以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藏瓷枕為例,介紹陶瓷枕歷史中所蘊含的社會生活史、文化發展史、技術史和藝術史。

《娓娓道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枕展》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枕的起源尚無明確定論,但作為“薦首之具”已伴隨人類走過千百年的歷史。本文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枕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枕展”出發,對瓷枕的歷史演變、瓷枕上的書畫裝飾,以及瓷枕的裝飾繪畫典故進行了詳細探討。

《俗物·美器——新鄉市博物館藏陶瓷枕》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陶瓷枕裝飾題材廣泛,民間色彩濃郁,是研究當時陶瓷工藝、民間觀念、社會崇尚和生活習俗的重要實物。本文介紹的新鄉市博物館藏陶瓷枕形制多樣,且來自民國時期平原省博物館舊藏,不少堪稱精品。

《戲劇舞臺一枕收——元青白釉戲劇舞臺枕概述》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元代的青白釉瓷枕,實用之外,非常重視裝飾效果,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喜好習俗與審美格調,其中戲劇舞臺人物枕最有特色,其在山西大同、安徽嶽西縣及安慶市、江西豐城縣都有出土,首都博物館也收藏一件同類瓷枕,為今人研究元代戲劇提供了寶貴實物。

《栩栩如生的動物枕》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瓷枕的造型與裝飾不僅蘊含著實用、舒適等功能,而且融合了當時的社會文化、藝術乃至政治因素,傳遞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獸形枕及枕上的動物裝飾題材為代表的動物枕更是充分反映出古代陶瓷枕製作者的洞察力和創造性。本文以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展出文物為依託,探討陶瓷枕中的獸形枕和動物題材紋飾的裝飾內涵。

《漫話如意形陶瓷枕》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如意形枕,顧名思義是以如意為造型的瓷枕,是一種俯視枕面造型類似葉片或祥雲紋、左右兩側有兩到三處曲線對稱、上有桃尖的瓷枕類型,因其優美的造型、多樣的裝飾和美好的寓意而深受喜愛。如意形瓷枕始於唐末,興盛於宋代,是瓷枕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造型藝術。瓷枕在明清時逐漸被其他材質的枕所代替,如意形瓷枕也由此式微。

《黃堡窯:唐代陶瓷枕擷英》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耀州窯從唐代開始就燒造色釉、器型豐富的陶瓷枕,在唐宋時期曾燒造出釉彩和造型各異的陶瓷枕。唐代該窯被稱作“黃堡窯”。本文主要結合銅川黃堡窯址考古資料,對唐代該窯各式陶瓷枕加以介紹。

《吉州窯:宋元瓷枕的裝飾藝術》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吉州窯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綜合性民窯,產品以碗、盞、瓶等民間生活用品為主,瓷枕也是常見器物。吉州窯瓷枕按裝飾工藝可分為釉下彩繪瓷枕和綠釉瓷枕兩類。綠釉瓷枕主要採用的裝飾手法主要為刻劃花和印花,而水波紋、卷草紋、花卉紋飾常見於吉州窯釉下彩繪瓷枕上。

《磁州窯:金元陶瓷枕》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瓷枕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我國古代瓷窯如越窯、邢窯、長沙窯、壽州窯、定窯、鈞窯、耀州窯、汝窯、磁州窯、井陘窯、長治窯等均燒造瓷枕,其中,宋金元時期河北磁州窯生產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磁州窯瓷枕造型多樣,紋飾題材豐富,畫面簡潔生動,平易近人,是中國瓷器文化藝術園中的一支絢麗的奇葩。

《澄城堯頭窯:清至民國瓷枕》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陝西省澄城縣堯頭窯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瓷窯遺址之一,自唐代創燒以來,窯火千年不息,沿用至今。堯頭窯的產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瓷枕的藝術水平又獨具特色。堯頭窯瓷枕造型林林總總,以刻花、劃花、印花、雕塑、彩繪為飾,題材豐富多彩,有些還配以詩詞、民謠、俚語村言;用途上,除了實用臥枕,還有作為書寫、醫療用的腕枕及脈枕。從題材來說,人物故事題材和動物類題材的數量佔了很大的比例,本文遴選數例做以介紹。

《耀州窯:民國時期瓷枕四品》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耀州窯創燒於唐代黃堡地區,金末元初時制瓷中心由黃堡逐漸轉移至陳爐地區時日漸衰落,陳爐窯接替了黃堡窯而成為耀州窯後期發展的中心。清、民國時期是陳爐窯的鼎盛和工藝變動期,此時期窯場規模大,產量高,器型豐富,除常見的日用器外,還燒製了許多在其他窯場很少出現的器物,這種情況下,瓷枕自然成為了常見器型並多有燒造。本文擇選四件民國時期陳爐窯瓷枕均進行介紹。

《寧夏佑啟堂藏陶瓷枕》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本文列舉9件寧夏佑啟堂藏陶瓷枕進行賞析,製作時間上至金代下到民國,讀者可藉此一窺瓷枕演變之簡史。

▌泉苑

《泉海稀珍:也說西夏元德錢》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西夏立國約190年,前半段與北宋對峙,後半段與南宋並存。元德是西夏崇宗李乾順的第六個年號。根據錢幣實物發現的情況看,元德之前,西夏鑄幣僅有寥寥幾種,元德錢有通寶、重寶等兩種,分別為小平和折二。重寶錢存世極罕,位於古泉名珍之列,為歷代泉家所珍視,存世不過寥寥十餘品而已,通寶則有版式數種,主要分隸書與楷書兩大類,楷書版十分罕見,比隸書版要少得多,謂之珍泉絕不為過。

《五代十國時期閩鑄“開元通寶”鉛錢》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自朱溫廢唐自立,建國號梁,改元開平,史稱“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閩的開創者王審知,唐末隨其兄王潮率軍自河南入閩,王潮去世後,王審知繼任武威軍節度使,推行保境安民政策,後梁太祖朱溫封其為閩王。為應付財政和軍事上的需要,王審知決定自行鑄錢,錢文仍沿用唐代“開元通寶”名稱,由於福建境內銅材資源匱乏,最先鑄造鉛錢,以後才又鑄造過銅錢和鐵錢。王審知貞明二年所鑄鉛錢,是福建歷史上第一次鑄造的流通貨幣,也可稱得上是中國最早的官鑄流通鉛錢。

《澳門生肖賀歲紀念鈔防偽技術探究》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澳門特區發行的澳門生肖賀歲紀念鈔,面額為澳門幣壹拾元,2012年元月開始發行,至2023年結束。每年一對,分別由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和澳門大西洋銀行發行。澳門生肖賀歲紀念鈔巧妙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高科技防偽技術融入到鈔票的表面,除給人以新穎的感覺外,也是對現代印鈔技術高超水平的展現。

《華興銀行銅輔幣》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華興銀行是日本侵略者佔領南京後,於1938年3月拼湊成立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成立的銀行,職能是處理和調劑華中金融業務,所發行的鈔票被稱之為“華興券”,其目的就是搜刮法幣,套取外匯,為侵華日軍購買戰略物資、掠奪資源,併為偽政權維持運作經費提供保障。銅輔幣是其1940年初計劃發行的貨幣,但還未正式發行,偽維新政府就被汪偽國民政府取代,華興銀行及所發行貨幣即被廢止。因此,現今存世的華興銀行銅輔幣甚為少見,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值得收藏。

《寬永通寶錢》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作者所見一枚寬永通寶錢,直徑約28毫米,厚約1毫米,重約5.2克,正面為“寬永通寶”四字,背上為一“文”字,方孔。史載寬永通寶始鑄於日本第108代後水尾天皇寬永三年(1626年),後累朝鼓鑄。是日本歷史上鑄量最大、鑄期最長、版別最多的一種錢幣,同時也是流入我國數量最多的外國錢幣之一。

▌微知識

《三才環》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三才環主要流行於戰國至漢,所謂三才環,就是在玉環的每一面,各出三個環形楞面,代表天、地、人三才,兩面相加有六個楞面,充分體現《易經》中所表達的三才思想。

《竊曲紋》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在山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頌簋,在器口和蓋沿各飾一週典型的竊曲紋。竊曲紋,又稱窮曲紋,也有人稱之為獸目交連紋,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紋飾。研究認為,竊曲紋應為動物紋飾,如龍紋、鳳鳥紋變化而來。此紋飾盛行於西周中、後期,春秋戰國時仍見沿用,在明清仿古器物上也可見到。

▌專欄

《“御花園萬春亭”穿越美國》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號稱“全球最大博物館系統”的美國華盛頓國立史密森博物學院下轄16座博物館和美術館,塞克勒藝術館便是其中一家。塞克勒藝術館不僅是美國唯一的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也是中國地區之外,收藏中國藝術品的主要博物館之一,目前已有超過1. 45萬件中國藏品,包括青銅器、玉器、早期佛像、宋元明清繪畫、書法、瓷器及漆器等。2007年5月30日,史密森博物學院賽克勒藝術館迎來新的收藏——一件來自中國紫檀博物館的大型藝術品“紫檀雕萬春亭”。

《燒煉宣德爐》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作者嘗試於前賢典籍中遍尋燒煉養護宣德爐之秘訣,研習方法,這其中發覺王世襄先生所用之法似有誤,在多次嘗試後終於覓得方法,即先辨別銅質成分,再根據結果選擇適宜之法,反覆試煉後,終於成功。

《案上芳華:遼代的陶瓷文房用具》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中國陶瓷文房歷經長期的發展與演進,在遼代成為了一個重要門類。根據目前考古發掘材料,遼代陶瓷文房多出土於貴族墓葬與窯址。其中以內蒙古、遼寧兩地出土數量最多,主要有硯臺、筆洗和水滴三大類,為研究遼代文人生活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海外

《歌川派的“東海道”》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歌川國貞是日本江戶晚期一位多產的浮世繪畫家。從1844年起,他開始在作品上使用其師的名字——豐國,今人將他稱為三代豐國。國貞最擅長、也是遺留數量最多的作品是“美人繪”(仕女像)和“役者繪”(演員像)。歌川廣重於1833~1834年出版了保永堂版的《東海道五十三次》之後,與其平輩的國貞於大約1838年繪製了一套同名作品,之所以創作這樣一套作品,筆者認為是出於宣傳的目的,以提升歌川派浮世繪的市場影響力。

《寫實繪畫體現藝術家最深刻的洞察力》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尼古拉斯是愛爾蘭寫實主義繪畫領域的著名藝術家。2017年,尼古拉斯的雙人肖像作品《Drishcoora - Maeve &Keith Robinson》,在美國ARC藝術沙龍大獎賽肖像類別中獲得第3名,並獲得了《收藏》雜誌特別冠名的獎項。同時這幅作品也入選了英國皇家肖像畫協會年度展覽,並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期海外欄目採訪了尼古拉斯,並對他的獲獎作品和藝術之路進行了討論。

▌視點

《和風撲面:明末清初外銷日本的景德鎮瓷器》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自隆慶元年開海禁之後,東西二洋與中國的貿易迅速發展起來,至17世紀達到了頂峰。景德鎮瓷器是當時海外市場需求最大的商品。而此時日本正處在江戶時代初期,以小堀遠洲為代表的茶師大力弘揚茶道文化,並向景德鎮訂燒了形形色色的瓷器。這些瓷器造型紋飾獨樹一幟,一個嶄新的時代拉開了序幕。“雄奇昳麗——17世紀青花與五彩瓷特展”中展出一批富有代表性的外銷日本器物,反映出17世紀中日文化的交流軌跡。明末清初外銷至日本的景德鎮瓷器,主要包括“古染付”“祥瑞”“南京赤繪”“明末清初手”等多種風格的各類茶器、香道具及料理器具,本文將結合相關展品加以介紹。

《世界頂級藝博會上,我們買什麼》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2018年3月18日,全球最大規模、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品盛會TEFAF(歐洲古董藝術品博覽會)落下帷幕。8個展區、10天、20多個國家、275家參展商、3000餘件展品,共吸引680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尤其新增了超過100家博物館參觀者。TEFAF以西方藝術為主,包括中國文物在內的埃及文物、阿拉伯文物、非洲文物皆系小眾。搶佔媒體版面的高成交消息,也都集中在油畫、雕塑等傳統西方藝術領域。中國藏家來到TEFAF,買什麼,成為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為藝術品插上合適的“金融翅膀”》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近幾年,藝術品金融成為熱門話題,用金融槓桿撬動藝術品市場是大勢所趨,但是,金融的翅膀是否能夠讓藝術品市場高飛,還要看翅膀是否合適。3月28日,由亞洲藝術品金融商學院(Asia Institute of Art& Finance)主辦的“2018亞洲藝術品金融論壇(第三屆)暨藝術品金融的商業模式與創新高峰論壇”於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數百位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活動。其中,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的主題發言尤為集中,本刊在此節錄部分內容,供讀者參考。

《多款景泰藍作品入選2018博鰲亞洲論壇國禮》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2018博鰲亞洲論壇落下了帷幕,4月9日晚,博鰲文化之夜萬人齊聚,,共話文化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登上舞臺大放異彩。作為中國文化代表的宋瓷、中醫藥文化、黎族三月三民俗文化、中國景泰藍國禮等,在本次論壇上備受矚目。

▌拍壇

《紹興峰會聲音:內地拍賣將如何“堅守與前行”》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2018年4月13日,2018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年度峰會在紹興召開。本屆峰會由中拍協藝委會主辦、浙江拍協協辦、西泠拍賣承辦。來自業內外180位人士以“堅守與前行”為主題,共同探討當前形勢下內地拍賣行業發展的方向。在豐富的會內容中,本刊摘選部分專業人士的聲音,供讀者品讀了解當前拍賣及文物藝術品市場將面臨的各種變化。

▌玉緣

《通遼市博物館藏古代玉器精品》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內蒙古通遼地區地處科爾沁草原腹地,深受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及遼金文化、蒙元文化的浸潤,玉文化底蘊之深厚,文物之精彩,有目共睹。本文介紹通遼市博物館收藏的部分精品玉器,以饗讀者。

《玉帶鉤的歷史演變》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繫腰帶的掛鉤,古稱“犀比”。帶鉤既是實用品,又是裝飾物,材質豐富,最為珍貴的是玉質帶鉤。玉帶鉤最早見於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遺址,夏商周未發現有玉帶鉤,至春秋戰國,玉帶鉤進入發展期,西漢是鼎盛期,東漢開始衰弱,元明清則是回升期。

▌博覽

《大同北魏石雕精賞》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大同出土的一些北魏時期石雕刻件,可以窺見平城百年興盛歷史,見證北魏王朝在中國雕刻史上所達到的高峰,也是絲路開通東西方文化交流大融合的生動體現。

▌展覽

《苦行探道——賈又福師生作品巡展亮相浙江美術館》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2017 年4月19日至5月4日,“苦行探道——賈又福工作室師生優秀作品全國巡展(第七回)”在浙江美術館展出。50餘幅賈又福先生作品及其歷屆30餘位學生100餘幅作品參加了展出。

掃描識別上方二維碼

可直接在收藏微店訂閱2018年《收藏》雜誌

[email protected]

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