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檢查之初體驗

胃鏡檢查之初體驗

從學會胃鏡至今,進行過的胃鏡檢查差不多也有5萬餘例了,但自己從來沒做過胃鏡,雖然也總是被人嘲笑說內鏡醫生應該自己體驗一下胃鏡的感覺,才可以更好地服務人民,但出於對胃鏡的恐懼,這個想法一直未能付諸行動。這次因為單位組織的體檢發現大便隱血+++,雖然從醫學的角度講,大便隱血陽性可以有很多原因,但思前想後,兼家人勸說,終於下定決心檢查一下。

下定決心之後,反而是不擔心了,約好了醫生和時間地點,選擇一個空閒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檢查了。首先是服用利多卡因膠漿,起到咽喉麻醉的作用,但是喝的時候沒有及時吞嚥至咽喉部麻醉,因此舌頭完全麻醉,而咽喉部一點麻醉的感覺都沒有,從而導致了後面悲慘的體驗。

咬口用的還是老式的那種,可以充分壓住舌頭,這一點非常重要,新版的省內進標的咬口,就好像情趣內衣一樣,精緻而不頂用,用料省而價格高。從新舊咬口使用情況來看,使用新咬口的體驗極差,因為壓制不住舌頭,而舌頭的感覺極其敏感。而充分壓制舌頭後,內鏡在口腔的感覺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內鏡檢查的最難受的點就在於通過咽喉部,因為口服利多卡因沒有麻醉到喉嚨,再加上本身有咽喉炎,內鏡通過梨狀隱窩的時候,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如就好像用燒紅的鐵條刺進雪糕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在整個檢查過程中,持續存在。進入瞬間,口腔分泌物大量湧出,而咽喉部的蠕動也是不由自主,根本無法控制,想起給他人做胃鏡檢查,建議患者儘量不要吞嚥的時候,真是汗顏,因為這個時候,吞嚥是本能,根本無法控制。

內鏡順著食管一路向下,在經過賁門的時候稍有停頓,然後沿著胃體大彎,這一段因為胃腔的擴大,一般是沒有太大的不適,主要是內鏡通過時與咽喉部的摩擦,以及胃內充氣引起的腹脹。從胃體過去,就是胃竇,如果配合好,幽門就能順利通過,但是從球部進入十二指腸降部,因為存在一定的角度,所以拐彎的時候還是能夠有明顯的感覺。從降部出來,再觀察胃角,需要胃鏡的頭端翹起,如果較敏感的人,也是會感覺不適。胃角之後就是胃底,因為需要反轉胃鏡觀察,尤其是在翻圍胃底的時候,不適感最為明顯。觀察胃底結束,放鬆胃鏡,就回到了胃體大彎,因為難以抑制的吞嚥,會導致胃體大量的黏液和泡沫,需要充分抽吸乾淨才能觀察清楚,這個需要耗費一段時間,通常這個時候,患者的忍耐已經到了極致,就會出現難以抑制的噁心和嘔吐反應,就更加會影響觀察的效果。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的時刻最關鍵。

胃鏡從咽喉部退出的那一刻,就像是獲得了新生一般,當然嘔吐了一灘的口水,外加半身衣裳,要多狼狽就多狼狽。內鏡主要的不適其實還是源於咽喉部,尤其是有慢性咽炎的時候,如果能夠充分麻醉咽喉,或許能夠有較好的體驗。

胃鏡檢查是消化道最為常見的項目,雖然在檢查的過程中眼淚鼻涕口水齊飛,辛苦而且狼狽,但是檢查過後基本上就沒有任何不適了,即使是有,也只是檢查時噁心嘔吐引起的胃痙攣,很快就能緩解,因此,對於有檢查適應症的患者來說,還是要及早檢查,切莫因噎廢食,導致疾病的延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