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石字嶺”的由來

汲縣現[衛輝]太公泉鎮西南偶有一個小山村,村頭有兩塊大石頭,上面分別用劍刻有“上馬石”和“思親石”六個大字,村名也由此而得“石字嶺”

說起來這六個字的來歷,話就長了。那是在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時,到處緝拿劉秀,劉秀帶傷落荒而逃到今虎掌溝的南嶺上,傷口惡化,疼痛難忍,加上飢餓,寸步難移。抬頭看看山下喊聲震天,自己已成甕中之鱉,不覺黯然淚下,拔出寶劍,在石頭上刻下思親石表示對親人的懷念,準備一死。

再說王莽拍馬趕來,不見劉秀,四處尋找,當快要走到那兩塊石頭旁時,突然狂風大起,劉秀劍刻石字剜起的石沫被風颳起,迎面撲來,使王莽的人馬睜不開眼,慌忙下山而去。這樣劉秀才死裡逃生。

過了一個時辰,劉秀的馬伕找到劉秀,劉秀免遭一死,悲喜交集。遂又用劍刻了“上馬石”,在此上馬逃生,留作紀念。

後來,劉秀做了皇帝,為了感激這兩塊石頭,下令任何人不準挪動,至今那兩塊石頭上的六個字還清晰如初。

講述人 王宇 蒐集地點 虎掌溝 時間1989

蒐集整理 李志清 男 62歲 退休教師 大專文化

衛輝“石字嶺”的由來

網絡配圖

虎掌溝村含虎掌溝、十字嶺兩個自然村。相傳,明代貧苦農民潘守烈用扁擔肩挑兩個兒子從石駱駝村來此開荒定居。爾後,暴姓人家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來。歷史上這裡曾居住過潘、暴、張、靳、裴、韓、李、葛、孫、薄、苗等姓人家。由於自然環境惡劣、生產生活困難等原因,有的遷往他鄉,有的家破人亡。20世紀70年代末,全村有480口人,後來部分村民相繼遷出,至2007年,僅剩下潘、暴、靳、張、裴五姓共計276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虎掌溝村共有大小面積的田地數百塊計1096畝。後因開渠、修路、建房佔用,至2007年剩有耕地692.7畝。村上最大的地塊面積只有十餘畝,最小的不到半分。

十字嶺村,源於村西的兩塊刻石,大的刻有“思親石”,小的刻有“上馬石”字樣。村子原來稱“石字嶺”,後演變為十字嶺。位於虎掌溝村西南四里許。約在19世紀中葉,由暴永禎、暴永清、暴永德兄弟三人從虎掌溝村遷來定居建村。

虎掌溝村於1946年便成立了中共地下黨組織。暴學數、張澤、暴學孟等為村裡第一批共產黨員,他們曾經領導當地群眾對敵人開展了革命鬥爭。

村中歷代名人輩出。潘姓人家在清代有一人官至重慶知府。潘仲祥,地質學家,曾與國家領導人有過交往。暴學數,1950年作為汲縣唯一的代表出席全省治安模範表彰大會,榮獲兩枚獎章。暴廣生,曾任解放軍某部師參謀長。暴廣勝,畢業於中國煤炭大學,後任陝西省韓城礦務局黨委書記。暴祿民,國家二等功臣。網絡

衛輝“石字嶺”的由來

衛輝“石字嶺”的由來

網絡配圖

虎掌溝村原屬衛輝市太公鎮。2005年3月因區劃調整和張莊及其他三個村一同劃歸唐莊鎮。為了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遷出深山是村民多年的願望。鎮黨委、鎮政府在黨委書記吳金印帶領下,順從民意,2007年10月決定在大司馬村北將一廢窯場平整後建成四和社區。2013年4月,四個村的村民相繼遷入。虎掌溝村在劃歸唐莊鎮之前,存在吃水難、吃糧難、走路難、看病難、上學難、娶媳婦難六大難題。遷入四和社區後六難得到徹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