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第一講:舍利佛、大目犍連篇,宴坐、布法論

上文講到的《金剛經》主要是記錄釋迦摩尼對須菩提的對話,有四句偈:身、心、性、法俱空才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維摩詰經》,這本經書也主要是講解大乘佛法,由於經書比較長,我會擇優選取比較善的章節給大家聽,第一講主要涉及佛祖兩個大弟子——舍利佛、大目犍連 ,為何叫《維摩詰經》?是因為在佛祖時代有一個叫維摩詰的人,他屬於居士,中國有一個佛學居士,也是偉大的詩人,名叫王維,字摩詰就是根據他來,維摩詰從小就是一個富二代,祖輩屬於婆羅門教,辯論才幹不可多得,而且還愛好學習,關鍵做生意也是一流,還樂善好施,大家都稱他“菩薩”,梵文裡"維"是"沒有"之意,"摩"是"髒",而"詰"是"勻稱"。 即為無垢。這本維摩經其中的第三品主要講述的是維摩詰居士和釋迦摩尼弟子的辯論之才,所以略過前面的,從第三講開始。

《維摩詰經》第一講:舍利佛、大目犍連篇,宴坐、布法論

舍利佛、大目犍連兩人是佛祖的十大弟子,舍利佛家裡也是婆羅門家族,大目犍連是一個漁夫的兒子,舍利佛二十歲離家出走,禮拜有名的婆羅門刪闍耶為師,後來他發現學到的東西太少,就給同學大目犍連說:兄弟啊,這老師教的也差不多了,你我二人要不都出去在找其他的老師吧,大目犍連聽了,很是贊同。發現轉了一圈之後還是沒什麼老師可以教授他們,這二人就開始自己辦學堂,招學生。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的街上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舍婆誓比丘,和他聊天,舍利佛從阿舍婆誓哪裡聽到一些論點大為吃驚,居然論辯的如此厲害,細問之下才得知他師傅叫釋迦摩尼,趕緊回家告訴大目犍連,大目犍連很吃驚,還有比我二人厲害的,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依在佛陀座下,佛陀也很歡喜,覺得自己所證悟的真理,到今天才真正有能接受的人,舍利弗和目犍連也覺得他們遇到了真正的老師

《維摩詰經》第一講:舍利佛、大目犍連篇,宴坐、布法論

《維摩詰經》第三品弟子品

有一天,長者維摩詰病了,臥榻在床,口中唸叨:我現在臥病在床,慈悲的佛祖釋迦摩尼,怎麼不來看望我呢?

佛祖知道這個事情之後,讓大弟子舍利佛去看望他,舍利佛說我不能勝任這個工作啊!為何呢?當初我在樹林中宴坐(於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品,是為宴坐。 不斷煩惱而入涅盤,是為宴坐),當時被維摩詰看到了,跑過來對我說:喂,舍利佛,宴坐不一定要坐著,宴坐,是身體脫離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不亂起滅(色)定才能看到佛法的威儀,這叫宴坐;在凡夫事情裡面不捨棄佛法,是謂宴坐;心不在內也不再外,是為宴坐;任何事情都不能影響你心,修習三十七道品,是宴坐;不隔斷煩擾還能涅槃,是宴坐,如果能這樣坐,這樣才能印證佛法所在。當時對於我而言,世尊啊,聽到這番話,我盡然無言以對,所以我不能前去看望他。

《維摩詰經》第一講:舍利佛、大目犍連篇,宴坐、布法論

佛祖又對大目犍連說到:你去以我的名義看望他吧!大目犍連說到:世尊啊!我也不能勝任這個事情啊,為何呢?我當初在毗耶離大城為城中的白衣居士(比下等奴隸要高級,知識分子)講說佛法,當時維摩詰過來對我說道:喂,大目犍連,你替大傢伙說法,還不如為那些有仁德的說的,既然你是說法的人,法應該這樣去說:法是不分眾生(依次),不應該區別對待白衣居士和身形汙垢之人的;佛法沒有“我”,原因在於它遠離“我”的汙濁(法無我,我是有汙垢的,法是沒有的);法是沒有壽命,脫離生死的(法是超越了物,裡面沒有生死之說);法裡面沒有其他人,因為它不會間斷(不會因為某一個人懂法了就不存在世上);法時常是寂然的,因為它脫離了所有的相;法脫離相,是因為沒有因緣在裡面;法是沒有名字的,因為言語是表達不了的;法從來沒有什麼說法,因為它脫離了“覺”“觀”(覺為心,觀為相);法沒有形相,因為它是虛空的;法是不能討論的,因為是空洞的;法沒有“我”,因為離開“我”(原文法無我所,離我所故,這裡的“我所”,包括我所有的一切,言語、住所,身、心、性以及我所認識之法);法是沒有分別的,因為它遠離意識;法是不能拿來比較的,因為沒有對待的比較法;法不屬於因,因為沒有緣;法和法的屬性,也還是法;法永遠不會變,因為沒有什麼可以跟隨法的(原文:

法隨於如,無所隨故,第一解釋,這裡的如可以說如來,如來是沒有法的;第二種如,作如是講,對的對的,遇到一個問題,如是,同一問題也是如是,萬變不離法,第三作不變講,第二種的高深意);法在一切實際現象當中,因為邊際沒有變動過(法無窮大,裡面所有的實際東西都沒有改變,質量守恆,元素不變);法不會動搖,不沾染六塵原因(色、聲、香、味、觸、法);法是沒有來去的,原因是不在任何位置停留;法順著空,是無相,當做無;法是脫離好和醜的,法無增無減,沒有生沒有滅,法沒有歸處;法經過眼耳鼻舌身心,是沒有高下之分,法就在那裡,沒有變動,法是脫離一切觀、行。喂,大目犍連,法相需要這樣去理解,怎麼能用語言表達呢?像你這種說法對的人,和沒說一樣,那些聽你說法的人,得不到任何東西,就像虛幻的人一樣,為虛幻的人說法,我想你是這個意思吧,才說這個法。眾生的這個慧根啊,有好的有差的,一定要讓他們領悟到心無掛礙,用 慈悲心讚歎大乘佛法,嘴裡應該感謝佛的恩德,供養三寶(佛、法、僧),然後在為他們說法。維摩詰當時說法的時候,有八百居士在哪裡得到大智慧,我不能爭辯,所以不能去看望他啊!

作為一本居士必讀經書《維摩詰經》,希望大家能自己參閱,維摩詰對大目犍連的這番話其實和中國的心學認識是一樣的,識得此心,方能處世,萬事心上求。有關佛教歷史可以私信我,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歡迎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