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而沒有起源於長江流域?

英雄本色hygiene

首先說明:

中華文明在長江流域也有燦爛的發現,比如河姆渡、三星堆等等,都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其次,題目中問的“為何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這一原因更多的是地理和氣候因素

在地理上,黃河和長江兩大天險隔開了南北部落,使得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南北雙方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交流。


而在黃河以北,沒有天險阻擋,各地有大量不同的部落文明,都比較容易發現對方,這些部落通過戰爭、貿易、聯姻等文化交流活動,逐漸統一為部落集合體。

炎黃部落就是其中較大的集合體。到後來進一步交融,成功誕生了統一北方部落的夏商文明。


而南方部落雖然誕生了河姆渡這樣的文明,但是由於黃河、長江天險阻擋,不能走出去交流。

更重要的是當時氣候溼熱,長江流域爆發瘴氣等疫病情況較多,原始森林、河流、丘陵的地貌也沒有得到足夠人力開發。


在這些客觀原因的影響下,南方部落在文明進程上就落後於北方部落,在商周時期被貶稱為蠻夷。

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吳國、越國的興起才讓南方長江流域地區得以開發。

而更大規模的開發長江流域,要等到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了。

所以,地理和氣候是導致北方部落文明優於南方部落文明的主要原因。

以上分析是以史為鑑個人觀點,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共同探討。


以史為鑑

隨著移動網絡的發展,中國人的閱讀方式加速進入了碎片化的時代。八億成年人,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應該是達到了。人人參與網絡,發表自己的言論,是社會的進步,恐怕也是文化的悲哀。因為傳播錯誤知識和負能量、吹噓區域文化和地域偏見的言論,往往成為移動網絡中不容忽視的存在。一些經典“地域吹”的言論,往往成為網絡的焦點。

比如“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比如“河南是中國的老家”;比如‘許昌人’是中國人的祖宗”;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本題,更是荒誕不經,“長江流域不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嗎?也許,我國的人文社科學者偶爾看見這個題目,會情不自禁地搖搖頭, 心裡或許會冒出一句:“噴子!”接受義務教育的八零後九零後是現在移動網絡的主力軍,不應該整出這樣的問題呀!只能說狹隘的地域觀念,地方性的文化宣傳,已經迷失了人的心智。

有一首歌是怎麼唱的?“長江、長城,黃山、黃河,……”讓我們翻開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共同回憶美好的少年時光,重溫歷史學者們嘔心瀝血、字斟句酌為我們奉獻的佳作:



中華文明實質是農耕文明,而教材對新石器時代的中國農耕生活有這樣的序言:


先講傳統的黃河流域,以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居民的生活為例,然後插入了一幅地圖,全面介紹了較有影響的中國境內的原始農耕時代的遺址:


接著重點介紹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的生活:



最後教材也補充了良褚文化,以加深感性認識:


正是在社會生產發展的基礎上,部落聯盟開始出現,他們在黃河流域激烈的鬥爭融合,從而產生了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所以,中華文明多點起源,而在黃河流域結出夏商周的文明之花, 並在中華大地廣泛地傳播、發展的基礎上終成中華文明之正果。

所以,把偉大的中華文明與一個狹小的地域連接起來,畫上等號,是狹隘的地域文化心理作怪,不是出於自卑就是因為知識淺薄,或者是不尊重他人、愛吹牛的習慣導致的。我們的祖先從來不是穩居不移的,現在的行政區劃、居民更不是古代地理、歷史的直接繼承者,它們都經歷過太多滄海桑田的演變。

非常懷念沒有網絡的時代,那個時候我們經常看書看報,學術期刊也到處可見,中國人民如飢似渴地接受新知識、接受正能量。而如今的網絡,有時候也成了很多地域吹的舞臺,成了愚昧和偏見的傳播渠道,不也是我們的悲哀嗎?


嘉會花藝

近日,由國家“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發表的報告中,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提到,“中華文明”有“三大起源”——分別是5800年前的紅山西遼河文化、5300年前的長江良渚文化、3800年前的黃河二里頭文化:

按照這個排序,黃河文明反而是最遲才出現的,排在第一的反而是東北地區的遼河!不過國家的意思並不是要排先後,而是強調”多元一體“,就是說:大家都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只存在時間前後,不存在誰主誰次

然而,在說完上述言論後,項目報導卻將大量篇幅空間留給了一個“非三文明起源”的遺址,而不是上述三個文明起源對應的遺址,如“牛梁河遺址”、“良渚遺址”和“二里頭遺址”,反而是是這個!

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皖中東部、巢湖之濱——這個地方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不是黃河流域也不是遼河流域。

凌家灘遺址的絕對年代與良渚遺址的年代要早一些——5600年前至5300年前,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央視卻對凌家灘遺址的玉石文化進行了大量的報導。

其目的耐人尋味,究其原因,答主認為,無非是想借此終結“中原中心論”。

“基於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觀裡,慢慢衍生了一個“中原中心論”,即所有的文明與所有的中華始祖都誕生在中原地區——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原”的概念可不是今天僅僅只有河南一省,而是包含了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北部與江蘇東部的“大中原”區域。
但即便如此,按照《史記》的記載,所有文明起源依然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區及周邊。

正是因為如此,近代以顧頡剛為首的“疑古派”對此借名大作文章,大肆攻擊和汙衊傳統史觀,竟差點把我國夏商周三代2000多年的歷史全部打進垃圾桶,成了沒人信的“偽史”。

對此,司馬遷的《史記》當然難辭其疚,但是,我們也不能太過怪責太史公,因為他沒有看過甲骨文、沒有看過牛梁河的女神、也沒有看過良渚的玉琮、更加不可能看過二里頭的綠松石:

今天我們發掘出來的所有考古遺址他都沒有看到過,而且自他生活的年代的近1000年前,“中原中心說”就已經形成。所謂“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詩經》),自武王伐紂後,將洛陽一帶視為“天下之中”的概念已經形成,因此,太史公在千年後所能參照和看到的書籍說,這種觀念想必已經根深蒂固。

今天的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正確的方向,去理解和看待我們中華文明的起源由來和過程,正如“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的報告所說,它是“多元一體”的。

在夏商周之前,除黃河流域外,其它地方的文明起源也是“百花齊放”:

如距今440年前的“大溪地文化”,代表是湖北天門山石家河遺址:

如更加久遠的距今7000年、被譽為“榫卯搖籃”的前的河姆渡文化:

它存在的時間也非常久遠,直至5800年前還在延續,而且漸漸出現文明跡象:

還有被分子人類學家推斷走出了可能是史書記載的“三皇”中的一位中華民族“元祖”的湖南“高廟文化”——距今遠達8000年前!

注:復旦大學的李輝教授認為,高廟文化中走出的那位中華民族先祖,是全國1/5男人的祖先!

當然了,說到最後,其實我們“大中原”的核心河南及周邊地區並不會因為這些“非黃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存在而遜色,因為河南還有“鎮國之寶”——賈湖遺址:

年代上限達到9300年前!疑似有文字、有“禮樂”(骨笛隨葬)、有漁獵、有絲織、水稻、馴服了豬和狗,以及“營養豐富”......

在挖掘的數百個墓葬的遺骨中,男性平均身高180CM+、女性身高165CM+。。。。這身高簡直都秒了今天現代人的身高。。。。。

賈湖遺址,真正的文明起源,有誰不服呢?

好吧,總之,都是我們家——中國的。


無風即風

中華文明是多源性的,在發展壯大過程中綜合了黃河上、中、下游及長江上、中、下游等地文明,並以黃河中游為主體的世界性文明體。

從人類分子學的角度看,中華大地各民族主要為O單倍群,並且以古羌集團(或稱漢藏集團)、東夷集團(或稱夷越集團)和南蠻集團(或稱苗蠻集團)等三大分支為主體,其中漢藏集團的O3基因佔據中國人Y染色體(父系遺傳基因)遺傳基因的50%以上。

由此可知,中華文明的構成-中華民族是以漢藏集團為主要構成,結合了東夷和南蠻而形成的文化認同第一、血緣第二的中國人,儘管三者在基因上有點差異,但放眼全球,這三大集團卻是關係最近的血親,都源自O-M175單倍群,也就是說漢藏、東夷和南蠻在幾萬年前都是同一祖先。

這位共同祖先的某位妻子,幾萬年前在中國西南方向的某個位置生下了發生基因突變的東夷集團祖先(O-M119),其後裔沿著海岸線輾轉到達中國東部黃河流域。

共同祖先的另一位妻子或者其後代的某個妻子也生下了發生基因突變的南蠻集團祖先(O-M122),其後裔經陸路到達中國南方的長江流域,其中的一個分支後裔發生基因突變並向中國西部遷移,形成了古羌集團(O-M117)。


東夷集團和南蠻集團到達東亞後,相繼趕走了先來的矮黑人和棕色人,使之撤往北亞和環太平洋島嶼。

東夷集團和南蠻集團創造了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也算紅極一時,只是中國的東部、南部因多山靠海,資源相對充足,唯一的生存困難是與疾病和自然災害抗爭,少了古羌人衣食住行的各類艱辛。

而西遷的古羌集團,在西北分化,一支進入西藏形成藏族,一支進入西南形成羌族,另一支入土中原,就是炎黃兩個部落,一個姬姓,一個姜姓。

炎黃結合後,勢如破竹,先後打贏蚩尤的東夷和祝融的南蠻,從而使三個集團發生融合形成了華夏的雛形,這就是中華文明的組成。


因此從根本上說,中華文明的構成事實上包含了黃河和長江兩個大江的文明,只是在融合方面由地處黃河中游的炎黃為主導,故而流傳至今的史冊一般也以炎黃為主線,而忽略了長江流域的南蠻集團。

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歸屬炎黃集團的周人消滅了東夷集團的商人後,因其中原天下共主地位,才使得南蠻成為南蠻,而東夷則因齊魯分封而淡化,其主體南移成為百越。

.................................

文/圭海四記


圭海四記

提這種問題本身就證明了公眾被那幫主流腦殘學者洗腦太嚴重了。

中華文明怎麼可能不是起源於長江流域?我們的先人有那麼傻嗎?放著物產豐富、富庶的長江不去,留在北方折騰,想想都可笑。

我們的文明也是兩河文明,而且首先是長江文明。理由如下:

第一、我們不是自認風氏子孫嗎?什麼是風氏?難道不是每年從太平洋刮來的颱風造成的文化嗎?你在北方中原能感受多少颱風?

第二、羌人、姜姓難道不是與長江有關嗎?原產地在長江流域的百合花、菊花、蓮花是如何成為全世界各大文明的標誌性花卉的?百合是上埃及的白冠,也是基督教教花,英語百合就讀黎黎。菊花在全世界的名字很單一,讀龜三狄盟,這難道不是立約、結盟的意思嗎?




希臘克里特島上的菊花紋

第三、九字很明顯是魚鉤,黃帝和倉頡都與蠍子有關,蠍子和天蠍座都是指一個鉤子。以至於我們的建築屋頂必須四角翹起,就連羌人到了中東都還保持著這個特點。鉤同時也是九的另外一個讀音。古埃及明顯是羌人西進留下的,連法老的名字都符合農耕民族尊老的特點,法海與以色列城市海法,佬就是沿海地區更多保留的語音。漢族很多稱爺爺就是稱老。三叉戟也是我們的文化,甲骨文和歷代文字裡充斥著屮符號,連代表黃種的牛字都是三叉戟加橫鼓。就是說我們上古除了是農耕民族,還是漁民。

羌式藏式建築 屋頂存在用磚砌的翹起,明顯是羌人在中東保留中國式建築特點的一個設計

古埃及的鉤子



第四、我們的文化中有很濃烈的風雨雷電的文化元素,龍就是源自風雨和雷聲,泰語則把風讀為龍。我們還有濃烈的蟲子崇拜、絲綢文化、稻米文化。這些都不是北方文化。都是長江流域的文化。

證據非常多,從發現的古遺址看靠近江浙一帶的遺址也是最古老的。這裡不細說了。我簡單說一下為什麼後來變成了黃河文明。

其實這與大洪水有直接關係,長江流域史前那場大洪水超出了當時的人能夠承受的極限。所以後來出現了整體西遷至四川、長江上游和北遷至山東、河北,最後都西遷至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因為對於古人而言,承受不起再次家園被毀。所以後來的文明的確為北方和西部。

又因為大洪水之後兩個原本是兄弟的民系,也就是兩個黃白聯姻聯盟展開互鬥,互相發配流放,所以西部、東北都出來了大量民系。後來又兩個民系被髮配出去的人中都有人向西走,創造中東埃及文明,然後又於商代時返回到中國西部。所以政治重心和文明重心更多在北方。這就使得有的人誤以為我們只是黃河文明。

長江之地完全優於黃河,中國智商乃至世界智商峰值地區也在長江。就連現在辦個國營電視臺都是長江流域省份完全佔據第一第二梯隊。這個地方本來就是神地。日耳曼語裡的天堂我的破解結果就是指江浙,紐約不就是新越的意思。好了就這麼多了。


國病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這個觀點本身就是有瑕疵的。關於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這個思想觀念,曾經統治了中國史學界、文化學界、甚至中國普通老百姓幾千年。但是從現在的大家所推崇的考古的成果和資料來看,中華文明的起源實際上是多源頭、多地域、多形式、多種類、多融合性的。

1.由於周朝存在的歷史時代比較悠久,前後大約有800多年,這就使得周文化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改造周以前的文化傳統和文化觀念,大力宣傳和發揚周自己的文化思想觀念。所以我們能夠看到,中國所謂的傳統文化,或者是中華文明,它最早的源頭,就只有可能追溯到,周,也只有周才有了確切的文字記載。

2.周王朝是中華文明形成和完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有了自己的完善的理論體系的一個時代。也就是說,中華文明最終形成獨特的文明形態的時代,就是在周這個時代。而周朝及其周以前的各個朝代,包括傳說的時代、神話的時代、周人所認可的正統,大多發源於黃河流域,從周人的文獻記載和觀念來看,“四夷”的觀念其實在很早就已經產生了,最起碼商朝人就有“四夷”的思想觀念,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是周朝人最終強化了“四夷”的觀念,同時也最終強化了中華文明這個重要的文化形態和心態。

3.從歷史的記載和傳說來看,從中華始祖伏羲女媧、黃帝炎帝、夏禹商湯,一直到周王朝的建立,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祥地、最大的勢力範圍、最主要的統治區域均在黃河流域。就是此後的歷朝歷代,一直到現在,黃河流域也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區域。這一切,都給了專家學者人民群眾一個錯覺,就是千百年以來中華文明的核心,最主要的區域通通都在黃河流域,黃河流域就是中華文明的最主要的發源地、發祥地。

二.從現代的考古挖掘的成果和資料來看,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源頭、多形式、多融合性的。

1.從考古發掘來看,中國的原始人分佈的範圍極其廣泛,南至廣西雲南北至東北大地;西到青藏高原,東到山東半島東南沿海地區;中到中原大地,都有廣泛的分佈,挖掘遺蹟眾多。

2.在中華大地上,我們現在已經挖掘出來了大量的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這些遺址在全國各地都有分佈,特別是在東北的遼河、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在西北的河西走廊、渭河流域;在遙遠的新疆各地;甚至在西藏的高原上、雲貴高原上、長江流域沿岸、珠江流域、河南山東地區,都有極其廣泛的分佈。時間跨度有幾千年的差異,也不足為奇。而且在中國各地,發現的舊石器新石器遺址,在文化形態上,與中原發現的舊石器,新石器遺址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徵,這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特點。這一特點也證明了,我們所謂的中華文明起源的多源頭、多形式、多融合性的觀點是有根據的。

3.根據,幾個著名的文化遺址的挖掘,當前我們更應該看到,我們中華文化的多源頭的一個特點。比如遼河流域的的紅山文化、甘肅秦安的大地灣文化遺址、四川的三星堆文化遺址、河南的賈湖文化遺址、山東的大汶口文化遺址、江南的河姆渡文化遺址,這些遺址都代表了當時的最高的文明形態。在如此廣闊的地域,挖掘出瞭如此眾多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址,他們都在當時達到了極高的文明水平。這些文明的高度融合,才最終形成了中華文明。

所以總的來說,單純的說“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或者”中華文明起源於長江流域”,我個人認為都是錯誤的,這已經被中國的現代考古的成果所證明了。準確地來說,中華文明,起源於包括黃河、包括長江、包括遼河、珠江流域和青藏高原、新疆大地在內的廣闊的中華大地之上,中華文明是多源頭的,多種形式的,多融合性的一種高度發達的文明形態,從遙遠的神話傳說時代,一直延續至今,綿延不絕!


歷史愛好者陳木

此言差矣!上古文明群星燦爛,遍地開花。而上古人類又居無定所,誰能又能知道長江與黃河文明不是同一個祖先呢?

河姆渡文化是典型的長江文化,但是他們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黑陶”。這源自於山東泰山的“東夷文化”有相同之處。而他們又共同尊崇與一個偶像“蚩尤”。更為說明問題的是“黃河文明的代表是泰山(東夷)與華山(華夏)”,而河姆渡文化又與“東夷”文化如此類似,也有可能是南北文化相通相互融合的結果!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良渚古城”,他是典型的南方文化,從他裡面發現的稻穀種子來說他是中國最早的水稻文化祖先,可以追溯到1萬年前。而良渚文化中大量的玉器發現表明,他們同屬中華文化圈,甚至比中原文化還要先進許多倍。

良渚古城在5000年前左右形成,他是短時期建造出來的一座大型城址,並不是我們通常所稱為的經過數代人才建造成功。他僅僅城牆的地基就寬達37米之多,用工如此之大,財力之豐厚,說明得到了周圍部落的支持。也說不定在5000年左右這裡就是華夏的中心!


有人說“良渚建城的時候,中原地區還是村子”,這句話一點都不假。良渚古城中使用的房屋榫卯結構以及木地板拼插技術,影響了中華文明數千年。而他們的水稻種植技術,一直影響到今天,是世界水稻種植技術的祖先。良渚古城是如此的龐大,幾百年後才被“陝西神木石峁古城”所替代!

長江文化在鼎盛的時期必將向北推進,又與來自於陝西“華夏集團”和山東“東夷集團”相互融合,共同創造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大唐神都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有不科學的地方,是的,我們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

但這種說法是基於之前的考古發掘或者是歷史文獻在長江流域一帶古文明探索的一片空白而提出來的。

但隨著長江流域古文明遺存的不斷考古發現,如三星堆,良渚文明的發掘,告訴世人,其實長江流域也有悠久燦爛的古文明存在,而這些燦爛的文明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因此,長江也應該和黃河一樣,同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所以問題中所說,為何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而沒有發源於長江流域,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簡單來說說長江流域最具代表的良渚文明和三星堆吧,良渚文明位於今浙江太湖流域,距今5200到4200年左右,良渚文明高度發達,其玉石加工能力更是堪稱一絕,其燦爛的文化,使得眾多學者不禁高呼:中華文明從這裡開始!

而根據學者推測,良渚文明應該就是當年的蚩尤部落,這裡已經邁進了早期國家的範疇。

三星堆,這裡不做過多陳述,她位於四川廣漢市,是古蜀國的重要遺蹟,距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其燦爛的文明,帶給世人的除了驚歎,還有眾多解不開的謎團,其中最大的迷惑就是三星堆究竟由誰建立?



對於上述問題,我個人回答過一個問題:三星堆究竟由誰建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十分感謝。


蜀北一

中文的文明概念,沒有地域或標誌性城池之類的建築的意思。我們現在人把中文文明混淆進了civilization的意思,認為,有實物,有建築才是文明。

按照西方人自己的這個標準,當今西方文明的標誌,在阿聯酋的迪拜。並不是911被摧毀的紐約雙子塔樓。

中華文明,從來不以建築為標誌。只以文字,和文字中沉澱的智慧和道理為標誌。中國人的建築大多木頭和夯土,時間久了就消失了,但文字永存。燧人氏幾個字記載了鑽木取火始創者的功績。西方人的civilization用石頭,主要是大理石。西方文字語言中什麼都沒有,沒有外邏輯定義,西方語言什麼都不是,就是個鳥叫。西方的古人不會說話,說了也不知什麼意思,因此,取火變成了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的神話。

解釋清楚文明和civilization之間的區別,就很容易明白,中華文明不是地域性的,黃河流域,良渚,河姆渡等都是我們文明的一個時代縮影,只要有文字留下,哪怕是紋飾。致於在哪裡築城,那只是西方人錯誤civilization概念的註腳,不是中華文明。燧人氏,有巢氏,,,,都是文明。夏啟,商湯都是高陽氏的後代,但是,地域完全不同。這才是中華文明……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不是civilization的標誌。


阿奇100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中華文明,一般理解,文明是人類社會發現到一定階段,具有高度的物質、文化、社會行為規範、並傳承有序,體現在物質極大豐富,農耕漁牧等百業興旺發達,社會分工明確,有城市、文字、制度,且有發展和傳承。中華文明近3000年的歷史,主要以黃河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及歷史傳承最明晰,記錄最多。其他的地區,只是記錄少,或者後人少,但不一定沒傳承,歷史載體印信少,不能說就沒有文明和歷史。最典型的是瑪雅文明,不是考古有古城古蹟,誰能記得,人都被歐洲人野蠻的我先給殺害了。再就比如我國的赫哲族和高山族,也算是小眾,他們的歷史,也都很悠久,除了人和傳說,很有說服力的古老的歷史印信,比如城市,自己的文字,史書,古代的文物,幾乎沒有。如果從人類發展與遷徙的角度,古代的我們的先人最早是漁獵和採集為生,就像數十年前的遊牧民族逐水逐草而居,沒了豐富的自然食物來源就換個地方,所以會去不同的地方謀生,有采集變成了種稻米(南方),種五穀(北方),捕魚,狩獵。只是,自然條件不同,文化的發展不同,科技水平不同,就像現在中國的農耕和非洲得農耕,所以有的更加輝煌,有的去了他處,感覺消失了,就像樓蘭古國和西夏。到我們現在依然能發現或看到他們的影子~比如三星堆,良渚,牛河梁等。中華文明應該是多元的,相互有傳承與滲透的,只是有的在一個地方發現與傳承更久,有的因為不同的原因更換了頻道或轉換了戰場。不管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總之雞和蛋的關係,是不能分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