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黃河,為什麼被稱為母親河?

金色大漠旅行攝影


黃河源頭很小,卻是中國第二大河流,為什麼被稱作母親河?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這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氣候多樣,地形地貌結構複雜,江河湖泊眾多,面積960萬平方公里,14億人口,面積世界第三大國,人口總數第一大國。長江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徑流量世界第三大河。黃河我國第二長河,被稱作華夏兒女的“母親河”。下面小編先介紹一下黃河情況。


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美譽,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黃河發源於三江源地區,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北麓,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流經黃土高原後,攜帶大量泥沙)。自西向東流經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原、華北平原等九個省,自治區,在山東省東營注入渤海,成“幾”字形,在內蒙古境內冬季出現“冰凌”奇觀。黃河支流眾多,主要有四大支流:汾河、渭河、洮河、湟水等。眾多支流的匯入,使得黃河水流也出現了波濤洶湧的氣勢。黃河水系作為中國七大水系之一,孕育著兩岸的華夏兒女。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


黃河流域的作用很大,在最開始的時候孕育了整個華夏文明。中華民族始祖,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遺址,在黃河流域被發現。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古代中國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就是在黃河流域建立起來的。黃河中下游流域,在歷史上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原”地帶。自古流傳“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中原”地區,地勢平坦,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在古時,“中原”可以說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天時地利的優越性,成為許多朝代選擇在黃河中游地區“定都”,歷史上先後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東周、西漢(初期)、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個朝代,充分證明了黃河流域的重要性。黃河流域不僅僅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還與中國歷史上各朝代息息相關。人離開水不能生存,農作物離開水不能生長。黃河水不僅哺育了沿岸華夏兒女,還為華夏人類文明發展奠定了基礎,創造了先天條件,因此,黃河被稱為華夏兒女的“母親河”。你是否同意此觀點呢,謝謝。


這麼近那麼遠F4


群主的這個腦回路實在驚人,世界上任何一條“母親河”都不是看河流源頭大小來決定的。世界上很多民族的母親河還沒黃河大,比如英格蘭的泰晤士河、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朝鮮的大同江、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法國的塞納河等等。黃河長度超過5000公里,是全球最大河流之一。

黃河有三條源頭,最主要的北源與南源都位於巴彥喀拉山,而西源就是著名的星宿海。源起於青藏高原後,黃河呈“幾”字形經過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等,最終注入渤海。


雖然如今的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數千年前,黃河流域水土肥沃氣候溫和,是華夏民族的起源之地。

這裡孕育了華夏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支流渭河流域,出現了藍田文明與半坡文明;山東半島地區出現了龍山文明;數千年前出現在流域內的炎黃部落,成為最早的華夏民族的源頭,他們奉黃河為“母親河”,稱之為“四瀆之宗”,將黃河流域的黃土地稱作“根”。

以後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核心區域都在黃河流域為主的北方地區。古都長安、洛陽、開封、安陽都處於黃河流域與附近區域,河洛平原是最早被稱作“中國”的地方,四大發明均出現在黃河流域。直到兩宋以後,經濟中心才真正遷移到了南方長江流域。

作為農耕文明,得益於黃河,數千年前的黃河流域森林草原眾多,土地疏鬆肥沃非常適合農耕,最終孕育了古老燦爛的華夏文明,所以黃河得到了“中華母親河”的尊榮。


澹奕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黃河及黃河流域對人類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

黃河源頭位於青海巴顏喀拉山的雅拉達澤峰,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瑪曲、約古宗列曲是黃河的正源。黃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華北平原,蜿蜒東流,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萊州灣)。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公里,流域面積42.8萬平方公里;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公里,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公里,流域面積只有2.3萬平方公里。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公里,南北寬1100公里,總面積達795000平方千米(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黃河中游因河段流經黃土高原,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於興建水庫以及流域林草覆蓋率提高等原因,近年來黃河泥沙含量銳減,悄然出現變清態勢

黃河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公元前2000多年華夏族在黃河領域的中原地區形成、繁衍


SeaArm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黃河,既是一條源遠流長.波瀾壯觀的自然河,又是一條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錢河。

黃河被稱為中國的“母親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是全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發源於青海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


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母親一路走過,跨過9省,在黃河的孕育下,中華民族人囗繁衍生息.文化繁榮燦爛。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黃河流域出現大汶口文化.石家河文化.中原龍山文化.中原文化.江漢文化.大溪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窟文化等。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華夏文明之樹綿延不斷的根,也是我們的“母親河”。



鬼谷子藝術130506532


在我的記憶裡,“母親河”最早出現於一首詩,名《大堰河,我的保姆》。它作為當時中國社會不多的可以傳播的詩歌,不僅是大中小學的教科書課文,也是報刊廣播的常用題材,前後傳播10多年,整個中國社會人人聽得爛熟。寫詩作文的人們更不消說,比如本人,對當時傳播灌輸的所有詩歌、文章全無興趣,甚至引起對所有的作者都反感,可是,至今過去3、40年,那題目還記得一清二楚,作者好像是艾青或艾撫。可以證明它的傳播多麼普遍。

保姆,母親,至少一代人的腦子裡被深深刻印著保姆兩個字,1976年後,寫作活動突然放開,一部描寫黃河的紀錄片得到了非常廣泛的喜歡,解說詞裡把黃河成為母親河,而且可以說傳播得家喻戶曉。

不過,在地裡意義上,中華民族還至少有七塊土地不屬於黃河流域,它們是西北、東北、西南、東南、華南、華中、西藏,那是另外至少七條河養育的土地和人口。從河流角度說,中華民族由至少8條母親河流域構成。

為什麼單稱黃河為母親河,那當然是作者或者人們的特殊要求,也可以說是漢語人口的認識習性,不大習慣認識事實,非常擅長解讀主張,擅長根據主張尋找事實,並將主張論證為事實,即使主張荒唐得離譜,也要將它解讀成必然規律。至於是否真實,當然不用證實,就那樣了。


通用漢語研推


黃河被稱為"母親"河,是因為她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千百年來,這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流出了漫無邊際的黃土地,流出了黃皮膚人居住的群落,流出了燦爛的黃河文化,流出了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用它那甘甜的乳汁,孕育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它能容能藏能變能通,亦軟亦硬或傲或嗔,它洶湧澎湃,氣勢豪邁,堅韌不拔,不屈不撓,這就是中國精神。

難怪歷代詩人都留下描寫黃河的詩篇。

大漠孤煙直 黃河落日圓。西部黃河美景。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中東部迷人畫卷。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落差瀑布的美。

任它“山重水複",定會“柳暗花明”。好事多磨之美。

古往今來,人們靠它飲水,靠它灌溉,靠它生活,靠它發電。當然它發起脾氣來也給人民生活帶來過災難,但比起它對中華民族文明的貢獻,微不足道。

所以 ,她被人稱為"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高梁美酒


生我者,她哺育了我,是為母親,血緣相連,血脈相承,血溶於水。為什麼把黃河稱為母親。

首先,黃河流域誕生了中國最早的文明,等於是中華民族人文之源。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秦漢這些較早的朝代,統治者無一例外出生在黃河流域,起步在黃河流域,發展壯大在黃河流域,也定都在黃河流域。

其次,黃河流域為主的北方在中國五代十國以前是長期的政治、經濟中心。一般都以佔據黃河流域的朝代為主流朝代。

再則,中華民族的源在黃河流域,根在黃河流域。只是後來才向四周發展,我們的祖先都喝黃河水長大,黃河就象母親的乳汁一樣哺育了中華民族。

所以我們稱黃河為母親,既形象貼切,又追根溯源。


羽書遲


華夏文明直接源頭有兩個,即以北方中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和南方的長江文明,

兩大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形成了華夏民族 .先古時候,由於地理和氣候的原因,北方由於土地肥沃,適合耕種,相對於南方的溝壑縱橫更有利於人民生產生活。考古學上的發現也證明了黃河流域的文明更早和先進,黃河流域被髮掘的原始人也較有代表性.後來的三皇五帝大部分生活在黃河流域。夏商周的建國也是於黃河流域.後來的朝代更迭,中國曆朝歷代也都是由北統南,秦漢唐宋元明清的統一中國,使得黃河文明進一步與別的區域的文明相融合,融合過程經歷至今便為中華文明.所以,黃河文明更具中華民族的代表性。


阿飛中醫秘方探秘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是中華文明燦爛輝煌的開端所在!是全體華夏兒女心中的母親河!

黃河文明大約起源於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河谷文明起源中佔有重要位置。黃河文明的發展期主要經歷過夏、商、週三個時代,其中商朝又是中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朝代,燦爛輝煌的文明得以用文字的形式記載並傳承下來,而商朝之前的夏朝還沒有文字記載,此時的黃河文明又以今天的河南省為核心的大中原地區為黃河文明的中心。

在這一時期的中華大地上,出現了眾多的區域性文明,但是在漫長的文明進程中,只有黃河文明脫穎而出,朝氣蓬勃,不斷的與中華大地上的其他各地區文明融合,最終形成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

在中國乃至人類文明史上,黃河文明都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黃河文明不僅孕育了中華民族,而且也為世界文明進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李白有詩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在中國人的心中,黃河不僅僅是簡單的兩個字,而是因黃河而孕育出的中華文明,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黃河是華夏子孫的母親河,更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悠悠華夏五千載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因為華夏民族剛開始便發源於黃河。也就是依靠黃河這條大河生存。至於長江流域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都是蠻夷之地,並沒有多少漢人的存在。

直到東晉南渡,江南地區才進一步開發,到了宋朝南方經濟各方面才算超過北方,也就是說一直以來漢族都是在中原地區,也就是黃河流域混。只是慢慢人多了,開始往南發展,漢人也慢慢開始向南遷徙。用通俗的話來說,大家都是黃河養育的,只不過後來有些人去了長江流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