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透支百姓購買力,搖號炒房淪為搶房搶錢,剛需還怎樣買房?

高房價透支百姓購買力,搖號炒房淪為搶房搶錢,剛需還怎樣買房?

房子作為特殊商品,一般人買不起可以理解,但我們再看當下無論是一二線大城市,還是三四線小城市,房價與當地工資水平的嚴重脫鉤已經成為目共睹的事實。雖然數據顯示工資水平不斷上漲,可是據我們身邊調查,感覺大多數人的工資上漲都不太明顯,所以,對於很多人特別是剛剛畢業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根本就無力購買房產。而這些年輕人恰恰是最需要房子的年齡。

無論怎麼講,以前還可以說大城市房價高是不爭的事實,如今就連小城市也嚴重脫離了老百姓的承受力。不僅普通老百姓買不起房,中等收入群體也感覺很吃力。在高房價的擠壓下,越來越多的家庭為了一套房子耗盡了一生的財富,甚至是幾代人的積蓄,就像經濟學家樊綱所言,買房可以用家庭6個錢包的力量,可是殊不知又有多少家庭有這6個錢包呢?所以,這已經成為了社會不可承受之重。

我們再看看當下買房的都是什麼人,按理說有錢人買房是正常的,但是因為過去這些年因為炒房肆虐,霸佔了剛需的資源,所以在新的調控背景下,在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思想指導下,就是要保障剛需的住房權利。

高房價透支百姓購買力,搖號炒房淪為搶房搶錢,剛需還怎樣買房?

然而很多剛需依然期待著房價下降買得起房。就拿最近的搶房大戰來說,全國各地都在上演,然而據說買到房子的都是什麼人呢?似乎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剛需。

西安關係戶買房的事件就不說了,比較極端。

近日,杭州樓市出現萬人搖號盛況,大量市民在開發商指定銀行排隊等候購房誠意金凍結,很多人為了增加中籤率,動用了父母、子女的名額前來搶房,一位女性購房者甚至由於體力不支而在排隊現場暈倒。大家就跟搶白菜一樣,幾百萬眼都不眨一下。

由於新房和周圍的二手房價格倒掛,而且倒掛得非常嚴重。也就是說,買了就是賺啊,所以只要有能力的,都去搶房實際上就是搶錢啊。這明顯不是我們想要的,這跟房住不炒的精神也是相悖的。

據媒體報道,深圳有人揣著數千萬來買房,也只能找個角落蹲一下等搖號,據稱500萬誠意金成為部分項目最低的搖號門檻;杭州甚至出現萬人爭搶百套房子的搖號而有人暈倒、有人打架的局面;武漢也由於新房低於二手房10%~40%而遭瘋搶。這不是搶房,分明是“搶錢”!如果有幸能搖到一套房子,適時出手能輕鬆賺個100萬到200萬。

高房價透支百姓購買力,搖號炒房淪為搶房搶錢,剛需還怎樣買房?

搖號政策本來是好事,為的就是緩解剛需購房壓力,讓更多的剛需有機會入場,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本來搖號政策並沒錯,但是卻沒有堵住炒房的動機。如果處理不當,無疑會給市場傳遞出“供不應求”的信號,讓炒房者萌發“買到即是賺到”的心理,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也嚴重背離了“房住不炒”的意圖。這很明顯是地方對國家政策落實的不走心。

事情發展到現在,國家政策初衷是好的,然而地方執行卻喜歡打折扣,源於他們還沒有動力去配合,這就是需要調控他們的原因。調控的不僅是市場,還包括地方。

但作為剛需購房者而言必須明白,房子的深層含義意味著什麼,安家融媒也說過,能買當然可以買,但是如今的房價早就脫離了真正剛需的實際接受能力,房地產市場只是有錢人的遊戲。雖然國家政策在不斷向剛需釋放利好,但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如果能等可以等,等不及有能力當然可以入手。這也是我一向的態度。

高房價透支百姓購買力,搖號炒房淪為搶房搶錢,剛需還怎樣買房?

我們心中必須陽光,未來一定會更好,不可能越來越壞,否則就會否極泰來。因為,普通老百姓的錢沒了,炒房者還怎麼玩?所以,剛需更要看清形勢,還要改變觀念,越是一味鑽牛角尖,越被利用,當你不在乎時,當你改變觀念後,房子也就不會被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