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登頂,比亞迪將陷入苦難深淵?

315之前,大眾公佈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電池計劃,預計全球採購500億美元……

這其中,寧德時代超常發揮,打敗了LG、三星、松下等日韓系,成為最大贏家,得到了大約200億美元的訂單。而在搞定大眾之前,寧德已經拿到了奔馳和寶馬的訂單。

寧德封王,比亞迪遜位

講真,即使沒有獲得大眾奔馳的訂單,寧德時代就已經封王,寧德時代估值已經超過1500億元,即將超過比亞迪目前1700億元的市值。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寧德時代也第一次封王,在全球動力電池排名中,寧德時代以12G的優勢排名第一,松下以10G的能量排名第二,比亞迪僅以7.2G的成績排名第三。特別是比亞迪,此前全球電池新能源大王、中國新能源標杆的地位,事實上已經被掰掉。更可怕的是,不僅寧德時代超過了比亞迪,在比亞迪的身後,還有大批新能源新兵在快速奔跑。

寧德時代登頂,比亞迪將陷入苦難深淵?

比如沃特瑪,2017年拿到了5.5G的訂單,與比亞迪的7.2G之間僅有不到2G的差別,其後還有國軒高科、北京國能、比克動力和孚能科技等奮起直追的新兵。比亞迪的領袖地位岌岌可危,甚至能否站穩第一排都成問題。

要知道在幾年前,比亞迪還是新能源的唯一代表,讓戴姆勒欣然下嫁,巴菲特親自站臺背書,無數比亞迪粉激動得熱淚盈眶,夜不能寐。

點錯科技樹

比亞迪遇到的更嚴重的問題不是產能的衰敗和市場地位的削弱,而是很可能點錯了科技樹,上錯了賊船。

我們都知道,比亞迪靠磷酸鐵電池起家,在這一領域的地位超然,其鐵電池技術威震全球,橫行宇宙。裝載鐵電池的比亞迪大巴出口到美、英、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成為比亞迪新能源的超級名片。在乘用車領域,鐵電池似乎並不受歡迎,雖然很安全,高度成熟,卻有一個缺陷,即能量密度低,掉電快。這與能量密度高的三元鋰電無法相提並論。而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毫無疑問表達了對於技術先進性的認可,直接選擇了在鐵電池和三元鋰電之間的站隊。

寧德時代登頂,比亞迪將陷入苦難深淵?

根據最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20wh/kg可以拿到全額補貼;如達到140wh/kg,補貼還可增加一成。這顯然是對於能量密度高的三元鋰電的認可,以及對於能量密度低的鐵電池的批評。

在比亞迪和寧德時代之前,國際上也曾經有鐵電和鋰電之爭,當時有著鐵電技術的的AESC初期佔據優勢,成為雷諾和日產新能源車的標配,後來雷諾和日產叛變鋰電,AESC很快被三元鋰電的LG和松下們打得遍地爪牙,最後被資本獵人金沙江收購。

聯想到幾年前,比亞迪對於三元鋰電的不屑一顧和傲慢,如今的態度則是急轉直下,令人唏噓。值得肯定的一點是,由於在電池技術上的改弦易轍,比亞迪已經從技術上的引領者,變成三元鋰電的追隨者,兩者地位的分量截然不同。

複合身份令人敬而遠之

導致人們對於比亞迪悲觀的最根本因素,還是比亞迪與寧德時代發展模式的區別。

比亞迪屬於典型的內向型發展。此前比亞迪電池只為自己生產的汽車配套,其產銷量受制於比亞迪汽車的產銷量。比亞迪汽車賣得好,電池產量就大;賣得不好,電池就堆積如山。

記得在多年前,筆者就曾經以誠懇的態度撰文,奉勸比亞迪不要做自己的守墓人,應該做新能源汽車的英特爾。以比亞迪在技術方面的痴迷和長處,如果放棄整車,只生產電池,然後給所有車企配套,絕非今天這個樣子。

如今比亞迪在汽車領域,連前十都無法排進,其單月銷量,不及吉利或長城的一款爆銷車型,並且新能源電池又被眾多後起之秀超越。

寧德時代登頂,比亞迪將陷入苦難深淵?

比亞迪顯然過於自大,想要贏家通吃,肥肉吃骨頭也啃,結果就是自己跟自己玩,沒人陪著,現在玩不下去了只好去找人玩。2017年,迫於形勢的比亞迪宣佈,自己的電池也可以供應其他車企,但為時已晚。一方面,市場上的電池供應廠家比比皆是,寧德時代等已經長大成材;另一方面,人家寧德時代們的鋰電技術更先進,產量更大,更受青睞。

更重要的一點,比亞迪和寧德時代身份不同,因為對於長城、長安,以及大眾、奔馳來說,寧德時代就是一家純粹的電池供應商,對自己只有幫助,沒有威脅;而比亞迪的更大身份是一家汽車廠,它在供應電池的時候,同時還生產汽車,既是供應商,又是競爭對手,買其電池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資敵。這讓比亞迪的優勢再打折扣。

寧德時代登頂,比亞迪將陷入苦難深淵?

隨著寧德時代們的崛起,比亞迪的黃金時代和神話時代已經落幕,它身披的高科技光環和新能源領袖的斗篷也已經陳舊不堪,今天比亞迪的市值是1700億元,而創業才幾年的寧德時代估值超過了1500億元,趕超過比亞迪勢在必行。當然,比亞迪也並未坐以待斃,它在迅速轉產三元鋰電,另外其汽車產品的顏值、性價比等也在不斷提升。

總之,在2018年及以後的日子,對於比亞迪將是一個巨大轉折,至於前路如何,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