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5大酷吏的最终下场,唯有一人不应被诛!

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不管那个朝代,都避免不了地方豪强坐大的情况。有豪强就要打压,否则皇帝就做的不安稳;要打压就一定要有打手,毕竟皇帝是不太可能整天到地方转悠。

因为这样,在加强中央权力的需求推动之下,一批又一批的酷吏应运而生。

当然,酷吏原来只是指执法之无情,并非是指用残暴的方法进行地方管治的官吏,只不过后来的大多数的酷吏,沦为了后者而已。

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一批有名的酷吏。他们的“酷”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每一个的下场都不好。

一、苍鹰郅都

在维护皇权需求下,一个官吏要做到对其他人执法严酷无情,并不困难,能够完美完成目标的人,更是多不胜数。但是,一个人执法无情,并非是出于维护皇权,而是出于维护国家的统治机器;无情也并不是对于王公贵族、地方豪强、不法官吏,而是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以至于对于自己都是如此,那千古以来,能够做到的人实在屈指可数。

苍鹰郅都,就是其中的一位。

郅都为官,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苍鹰一样的锐利目光和爪牙,只要一看到不法的情况,就会果断伸出利爪,雷厉风行绝不会有任何迟疑和权衡。一举灭掉济南瞷氏首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也就是说,不要违法,违法必定逃不过苍鹰一击。反过来的是,如果没有违法,也不用担心苍鹰的利爪会伸向自己。这与后世的几乎所有的酷吏相比,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另一方面,他成为人人畏惧的酷吏,不为名、不为权,更不为利,纯粹地是因为身在其位就要就要做对得起这个位置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他极具才华,不但能做酷吏,还能做一位令匈奴畏惧不已的太守。据说,匈奴曾用木头刻成郅都之形的木偶,立为箭靶,令骑兵奔跑射击,可因畏惧竟无一人能够射中。

可是这样的一位大才,却最终却被窦太后处死。如果说历史上有那个酷吏不应该被杀的话,郅都必然位列其中。

西汉5大酷吏的最终下场,唯有一人不应被诛!

二、屠伯严延年

“屠伯”的称号,就足以说明严延年这位酷吏的特点。

但杀人是每个酷吏都具有的特点,试问哪位酷吏手上没有几百上千人的鲜血?为何严延年独得“屠伯”的称号?

这是因为,他杀人不是为了维护法律,也不是为了维护皇权,更不是为了地方的长治久安,他杀人就只是为了与地方豪强对着干,只要能够摧折豪强,他没有什么人不敢杀。

所以,就可以看到在他任上,贫弱之人即使犯法,也要更改讼词来使他无罪出去;对那些侵犯贫弱的豪强,总要饰文逮捕并将其定罪。而众人所说的应当杀死的人,马上放他出去;众人所说的不应当杀死的人,反而要杀死他。

这位屠伯的最终下场如何呢?相比起大多数的酷吏来说,还算不错,只是被判了弃市之刑,没有连累家人。

三、猛于老虎宁成

“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这句话概括酷吏宁成的特点,非常恰当。

宁成和苍鹰郅都有着很好的关系,他也非常仰慕郅都,因而很多做法与之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他并不廉洁,甚至是非常贪婪。

他打击豪强,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他虽为执法者,自己本身却丝毫不将国家法度放在眼里。最为典型的,就是他获罪下狱,最后看准天下将会大赦而逃狱;借着自己熟悉法律系统,而回到老家做起了他曾经不遗余力打击的地方豪强。

但是,一山还有一山高,这位猛于老虎的宁成,最终死在一位更加令人畏惧的酷吏手上,史书记载“遂案宁氏,尽破碎其家”。

西汉5大酷吏的最终下场,唯有一人不应被诛!

四、娴于杀戮义纵

弄死宁成的那位酷吏,就是这娴于杀戮的义纵。

正如前面所说,杀人是酷吏的基本配置,那为什么将义纵称之为“娴于杀戮”?这是因为,他杀人不是为了杀而杀,每一次举起屠刀都有着目的,并且通过种种杀戮,有成效地“以鹰击毛挚为治”,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封建秩序,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

治理宁成一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使得南阳“孔、暴之属皆奔亡”。

又比如,他治理定襄郡的时候,上任一到郡,就立刻把狱中重罪者200余人定为死罪,又把私自探狱的囚犯亲属200余人抓起,逼迫他们供认为死罪囚犯解脱桎梏,也定成死罪,最后把这400余人同日斩杀。全郡人闻讯吓得胆战心惊,不寒而栗,定襄郡很快得到治理。

娴于杀戮的义纵,最终也逃不过来自于帝王的临颈一刀,以破坏执行诏令之罪而被诛杀。

五、“以杀人为事业”王温舒

义纵杀人,至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好效果,而王温舒杀人,却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因为对于他来说,杀人不是治理地方、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而是他的一种事业。

他任河内太守时,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将这些人按罪行大小来划分,大罪之人灭族,小罪之人也要处于极刑。这一波杀戮,上万人成了刀下之鬼,可谓是尸积如山、流血十余里。并且直到行刑的秋冬两季过去、春天来了,犯人都还没有杀完。

而此时王温舒的反应是捶胸顿足,说是要是冬天再长一个月,我的事业就能完成了!

受王温舒的影响,各级官吏都纷纷开始效法。

西汉5大酷吏的最终下场,唯有一人不应被诛!

严刑如果没有节制,法律成为了私利谋取的工具,必然会破坏权力机构和平民百姓之间的平衡,后果必然是所谓的“官逼民反”。

王温舒的做法就是对此最好的印证,各地的反抗团体、盗贼纷纷涌现,无论如何剿灭、镇压都无济于事。

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始作俑者、“以杀人为事业”的王温舒,最终的下场是,获得了前无古人的待遇——诛灭五族,也就是指族诛本人、两弟及两妻家族。

酷吏作为维护皇权的产物,成败皆取决于最高统治者;但通常而言,酷吏对于皇帝而言,只是一个棋子,当用则用,适当的时候就要抛弃。西汉的这5大酷吏,无一不印证着这一点。只是,苍鹰郅都的被处死,不可谓不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